付氏答道:“俺當時不知道狗蛋是來咱家偷杏的,俺只是覺得咱家土球從來沒出去咱家院子外咬過人,它那樣追狗蛋想必是有原因的。”說完領著孩子們和土球回了自家院子。
秀蘿又道:“那老楊太太是什么人哪?怎么那樣不講理?!?p> 這時慶言開口道:“你忘了,上次咱們在縣城早市我就和你說過,她就是不講理的人,什么便宜都想占,光和她家鄰居齊嬸就因為兩家菜園子的劃分吵過不止一次,和村里一些人家的爭吵就更多了?!?p> “那她為什么總提村長,難道大爺爺也和她吵過架?”
付氏道:“這事說起來話長了,那是她剛來咱們村的,沒有男人只帶了兩個兒子,你大爺見她孤兒寡母的不容易,就免了她家三年的村里的管理費,其實也沒多少,每戶才二十斤高粱或二十斤玉米,用于村子里的修路和修繕村里學堂?!?p> “后來她家開始賣瓜子,日子漸漸好過了,你大爺就說她家應該向村里交管理費了,她一聽就開始撒潑打滾裝病耍賴,反正是變著法的不想交,還揚言你大爺爺要是一定讓她家交費就是要逼死他們,她全家就到你大爺家門口上吊去?!?p> “你大爺哪能讓她嚇唬住,召集了村里的青壯和幾個潑辣的婦女,去了她家,發(fā)出話去,要把她家的東西和人一起扔出村子。她不服氣,嚷嚷著要去縣里告你大爺。你大爺爺就說,愿意上哪告就上哪告,趙家在青山溝村幾十年,哪位縣太爺不知道趙家的品行,看縣太爺是相信她還是相信趙家。”
“她一下子就慫了,不敢再抵賴,乖乖交上了該給村里的費用,從那以后她也和你大爺爺結了仇,也恨上了咱們趙家,經(jīng)常在背后說壞話詆毀你大爺爺和咱們趙家,今天這個事兒,她也是借題發(fā)揮想訛咱們一把,好報當年你大爺爺想趕她家走的仇?!?p> 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這種無賴秀蘿以前只在小說里看過,現(xiàn)在親眼見到了。她問付氏:“這么不講理,不能把她家趕出村子嗎?”
付氏道:“她家的戶籍在這里,再說她也沒犯法,趕她走的理由實在不充分。不過這樣的人咱們要以后是要注意防范著點兒。”
孩子們都點頭稱是。
第二天劉嬸過來說起老楊太太在秀蘿家門口大鬧的事,說村里人現(xiàn)在都在罵老楊太太,說當初就不應該看她可憐收留她,還氣忿的說如果她在場,一定罵老楊太太個狗血噴頭。
付氏在心里想,對于老楊太太那種不講理的人,太客氣了還真沒辦法應對,還就得村長那樣霸氣的方式最管用。
吐槽了一番的劉嬸抬頭看到秀蘿,笑著對她道:“秀蘿啊,這回劉嬸家的杏子全熟了,你可以天天當飯吃了?!?p> 秀蘿聽了皺起了小鼻子,即使愛吃杏,每天二斤也夠她吃了。家里兩棵大杏樹加上劉嬸家的三棵杏樹,這回不用搖晃,每天樹上掉下來的杏也有二三十斤,秀蘿又為吃不了這么多杏開始發(fā)愁。
因為杏子在這幾天里集中成熟,鮮果不好保存,又沒有條件加工成罐頭或是杏脯之類的,秀蘿只好忍痛決定把杏子賣掉,秀水村也是農村,銷量自然不好,他們就趁著去真和堂,挑出這幾天成熟的品質好的杏子,大約七十多斤裝進兩個框子,和草藥一起裝上牛車,打算賣完草藥回來去早市把杏子賣掉。
秀蘿和慶文、慶言到真和堂賣了草藥,由于益母草已經(jīng)過了采收期,草藥的量也沒有上次多,但他們對今天的收入也算滿意,就趕著牛車去的早市。
由于去的比較晚,好的地點都被別人占據(jù)了,在沒散早市的一個多時辰里,賣掉了四十多斤,還剩下三十多斤,慶文覺得今天的收獲算是不錯了,就想把剩下的杏子帶回家去自己吃,秀蘿知道拿回家去肯定吃不了,爛掉就太可惜了。便提議就在附近沿街叫賣,這樣邊走邊賣,最后真有剩下的再拿回家去也不遲,慶文和慶言都覺得這主意好。
他們趕著慢悠悠的牛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一路喊著:“賣杏子嘞,皮薄肉厚,好吃不貴的甜杏子嘞!”
喊聲果真招攬了不少人來買杏子,就這樣你二斤我一斤的,半個多時辰后,杏子就所剩不多了,這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走到了一條不知名的巷子里,正準備找路出去,離他們不遠的一個角門打開了,出來了一位穿綠色衣裳十五六歲丫鬟裝扮的人,她問:“是你們在賣杏子嗎?”
慶言指著剩下的杏子回答道:“是我們,不過我們就剩下這些了,不知道夠不夠你要的?”
那丫鬟看了一下筐底里面大約還有三四斤的杏,說道,“那這些都給我稱了吧,一定要把不好的挑出去?!?p> 慶言回答道:“姐姐你放心,壞的肯定不會給你?!边呎f邊把磕碰過變形的杏子挑出來。
慶文把挑好的杏子稱了,一共三斤八兩,三文錢一斤,秀蘿只收了她十文錢,那丫鬟付了錢才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東西裝杏子,她指著秀蘿道:“小姑娘你端著秤給我送到里面去?!?p> 慶文想得較多,警惕的說道:“我妹妹還小,還是我?guī)湍銈兡眠M去吧!”
那丫鬟看了一眼慶文道:“我們里面都是女眷,你進去不方便,再說這里是縣衙,誰還能拐了你妹妹去不成?”
秀蘿他們仔細一看原來真是縣衙的后墻,這下慶文不再有什么顧慮,便讓秀蘿端著秤盤和杏子和丫鬟一起走了進去。
進的里面是個不大的小院兒,靠近后墻邊種了一排葡萄,這個季節(jié),綠色的葡萄沿著搭起來的架子爬滿了整個墻面,在陰涼葡萄架下,擺一個石桌和四個石凳,一位八九歲的小姑娘正坐在其中一個石凳上,身后有位穿粉色衣裳十三四歲的丫鬟拿著團扇輕輕的給她扇著風。
穿綠色衣服的丫鬟上前對那個小姑娘道:“小姐,杏子給您買來的,我這就洗了給您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