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又懟翻一個三國

第一一五章 班門弄斧

又懟翻一個三國 半渡 3172 2018-08-16 10:00:00

  按照通常情況,逼迫俘虜填壕溝的時候,刀斧手應(yīng)該跟在他們的后面,誰敢轉(zhuǎn)身逃跑立刻斬殺,只要俘虜人數(shù)眾多,付出一定的傷亡后,很快就能填平壕溝。

  曹軍的刀斧手卻遠遠拖在后面,任由這些黃巾俘虜一次次的崩潰,再一次次的把他們趕回來,來來回回的跑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戎馬半生的朱儁,戰(zhàn)場經(jīng)驗極其豐富,敵人無論使出什么花招,往往都能一眼看破,可是現(xiàn)在他真有些看不懂曹軍的意圖了。

  敵將不會打仗,不知道該如何驅(qū)趕俘虜填壕溝?

  不像!

  根據(jù)朱儁的觀察,曹軍士兵的素質(zhì)明顯不高,像是沒有上過幾次戰(zhàn)場的新兵,但是在那個敵將的指揮下,陣型部署的有板有眼,既沒有明顯的破綻,又有充分的彈性,說明這個同樣姓朱的敵將也是知兵的,甚至還是一員良將。

  如何驅(qū)趕俘虜填壕溝,屬于沒有任何難度的基本操作,那個姓朱的敵將不會不知道。

  敵軍在故意拖延時間?

  有這個可能!

  敵軍也許還有援兵沒有趕到,所以有意拖延時間,既然如此,就應(yīng)該反其道而行之,主動出擊,打亂對方的節(jié)奏。

  朱儁主意拿定,把淳于瓊叫了過來,命他率領(lǐng)兩千甲兵,百余精騎,出營逆襲。

  淳于瓊大聲接令,轉(zhuǎn)身而去,營中隨即一陣騷動。

  戰(zhàn)旗翻卷游走,軍官大聲呼喝,士兵們快速跑動,甲胄兵器相撞,一片嘈雜之聲,時間不長,兩千多士兵集結(jié)完畢,就要出營廝殺。

  正在這個時候,營外的曹軍陣中,十多面戰(zhàn)鼓同時敲響,幾千名將士猛然發(fā)出震天的吶喊,在鼓點的指引下,邁著還算整齊的步伐向前走來,鐵甲精騎四下游弋,弓弩兵引弦待發(fā),朱靈的中軍大纛穩(wěn)穩(wěn)壓住后陣,也開始緩緩移動。

  這是要做什么?

  強攻還是搦戰(zhàn)?

  “停!”

  朱儁愣了愣,突然一抬手,對營墻下整裝待發(fā)的淳于瓊喝道:“賊人突然全軍壓上,意圖不明,你等暫緩出擊……”

  “殺——!”

  他的話音未落,營墻外突然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吶喊,曹軍三千多人同時放聲大喝,聲震四野,遠處的芍陂湖上,撲棱棱驚起幾只水鳥。

  緊接著,曹軍的中軍大纛下號角長鳴,三千將士猛的向兩邊一分,以二龍出水之勢向兩翼展開,戰(zhàn)旗獵獵,迎風舒展,士兵們在各自屯隊認旗的引導下快速奔跑,很快就擺開了一座兩翼齊飛的雁行陣。

  “敵將看來是要搦戰(zhàn)嘍,呵呵,淳于瓊驍勇無敵,正好試試賊人的深淺?!?p>  朱儁微微點頭,“V”字形的雁行陣是一種很常見的一種野戰(zhàn)陣型,充分展開兵力后,兩翼可以隨時向中間包抄,進攻性很強,如果不能針鋒相對的展開兵力,就會遭到三面夾攻。

  但這沒什么可怕的。

  陣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朱儁手一揮,就要派淳于瓊出營迎戰(zhàn),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曹軍只有三千多人的兵力,卻不自量力的擺出雁行陣,陣型變得非常單薄,派淳于瓊出去沖殺一陣,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殺!”

  營墻外,曹軍突然又齊齊發(fā)出一聲吶喊,遠處的芍陂湖上,剛剛落下的幾只水鳥又被驚飛。

  緊接著,曹軍的中軍大纛下再度吹響號角,令旗上下飛舞,指引三千將士開始變陣,兩翼的將士迅速跑向中央,組成一個個魚鱗狀的小方陣,這些小方陣又組成一個前端突出的梯形陣,正對著朱儁大營的營門。

  “敵軍原來還是要強攻,也罷,先避一避他的鋒芒。”

  朱儁又擺了擺手,命令淳于瓊暫緩出戰(zhàn)。

  魚鱗陣是全力進攻的陣型,有進無退,只攻不守,三千甲士組成的魚鱗陣威力不可小覷,淳于瓊?cè)绻丝坛鰻I迎戰(zhàn),就要承受魚鱗陣的猛烈沖擊。

  朱儁暫時閉門堅守,魚鱗陣就找不到發(fā)力的目標,然后派出一隊精騎進行襲擾,或者派步兵從兩側(cè)包抄,很容易就能破掉防御能力很差的魚鱗陣。

  “殺!”

  曹軍又一次搶先變陣。

  在令旗的指揮下,他們很快就變成一個標準的圓陣,把朱靈的中軍大纛護在正中央,士兵們層層疊疊,組成一道道圓環(huán),再沒有半點破綻。

  “殺!”

  曹軍防御型的圓陣,又變成了攻守平衡的方陣。

  “殺!”

  這次是鋒矢陣。

  然后是鉤形陣。

  ……

  “竟然跑到我的大營前面演練陣法來了,真是班門弄斧!”

  看到曹軍拙劣的表演,朱儁的尷尬癥都快犯了。

  曹軍站著不動的時候,陣型還算嚴整,現(xiàn)在連續(xù)幾次變陣,卻結(jié)結(jié)實實的漏了底,不但陣型變得混亂不堪,士兵們也氣喘吁吁的好半天都不能到位,勉強到位的行不成行,列不成列,比久經(jīng)沙場的大漢邊軍實在差的太遠。

  “賊人明顯是在拖延時間!”

  朱儁對自己的判斷信心十足,只是還不知道,敵將這么花樣百出的拖延時間,到底有什么好處,如果他們的確還有一支援軍尚未趕到,完全可以后撤一段距離,安營立寨,耐心等待,不用這么冒險佯攻。

  曹軍這一系列舉動,倒隱隱給人一種感覺,他們想讓朱儁一直留在軍營里。

  既然如此,那就反其道而行之,立刻出營迎戰(zhàn)!

  朱儁再不猶豫,命令淳于瓊出戰(zhàn),一聲號炮響起,隨即營門大開,兩千甲士魚貫而出。

  “當啷啷啷啷!”

  一串清脆的鑼聲傳來,將士們都是一愣,怎么剛要出營迎戰(zhàn),突然又鳴金收兵了?

  仔細一聽,鑼聲是從營墻外面?zhèn)鱽淼摹?p>  “賊人竟然不戰(zhàn)而逃?!”

  朱儁愕然看到,隨著鑼聲響起,曹軍幾千人馬轉(zhuǎn)身就跑,沒有半點猶豫,很快就消失在視野中,就連那兩千黃巾俘虜也跟著一起跑掉了。

  與此同時,淳于瓊的部曲排著整齊的隊伍,健步走出軍營大門,眼前卻只剩一片空蕩蕩的戰(zhàn)場。

  ——————

  PS:有書友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朱靈和曹操的關(guān)系,半渡在這里聊幾句吧,和劇情關(guān)系不大,懶得看可以不看。

  請注意,這是半渡的個人看法,對史料的解讀不同,得到的結(jié)果會大相徑庭,半渡的看法也不一定對,反正這只是一本小說,就當是人物設(shè)定好了。

  首先明確一點,曹操一直看朱靈不順眼,這在《三國志-于禁傳》里有明確記載——“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shù)十騎,赍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p>  陳壽的《三國志》比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靠譜得多,陳壽白紙黑字寫的清楚——“太祖常恨朱靈”,還派于禁剝奪了他的兵權(quán),除了朱靈之外,好像還沒有其他人享受過這種待遇。

  另外曹操活著的時候,朱靈一直沒有封侯,以他的資歷和能力,實在太委屈了。

  其次就要分析一下,曹操為什么看朱靈不順眼。

  打開朱靈的百度百科,一條一條往下看吧。

  第一條:朱靈在袁紹手下的時候,袁紹派他去攻打自己的家鄉(xiāng)鄃城,鄃城當時被公孫瓚的軍隊占領(lǐng),朱靈的家人都在城中,朱靈開始攻城后,公孫瓚的軍隊就把他的母親和兄弟押上城頭,逼他退兵,朱靈沒有屈服,繼續(xù)攻城,他的母親和兄弟都被殺害,最后終于攻克鄃城。

  這貨太狠了!

  漢朝最講究孝道,“孝”甚至還排在“忠”前面,朱靈不顧老娘安危,一定要攻破鄃城,很像不顧家人安危一定要造反的馬超。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污點。

  馬超后來也一直不受重用。

  第二條:朱靈跳槽曹操的時候非常突然,怎么看都像袁紹派來的臥底,這在本書中已經(jīng)提過。

  第三條:跳槽之后,曹操給他的第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和劉備一起去徐州攔截袁術(shù)。

  朱靈順利的完成了這個任務(wù)。

  同時也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他把劉備放跑了。

  劉備略施小計,晃點了朱靈,跑到徐州干掉車胄,然后就一直和曹操對著干,曹操后期的敵人主要就是劉備和孫權(quán),每次在劉備手下吃虧,肯定都會想起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朱靈。

  另外半渡推測,劉備跑了之后,曹操肯定對朱靈更加懷疑,懷疑他就是袁紹派來的臥底,故意放跑了大耳賊,給自己添亂。

  第四條:曹操不是一個小氣的君主,官渡之戰(zhàn)后,又給了朱靈一次機會,派他鎮(zhèn)守許南。

  許南有很多剛剛投降的河北降軍,朱靈臨走之前,曹操特意囑咐他,那些河北降軍的軍心不穩(wěn),你去了許南后,一定要恩威并施,搞好團結(jié),總之穩(wěn)定壓倒一切,一定要把這支部隊牢牢的控制住,消化掉。

  朱靈去了許南后,情況很快失控,河北降軍發(fā)生叛亂,雖然被朱靈迅速撲滅,曹操卻對他大失所望,特意寫信把他罵了一頓。

  再然后,朱靈就一直處于打醬油的狀態(tài),經(jīng)常作為于禁、徐晃的部將出現(xiàn),直到文帝曹丕上臺后,才得以封侯。

  總而言之,朱靈也許不是無間道,卻肯定是得罪領(lǐng)導的大師,他打仗是一把好手,其他方面卻總是莫名其妙的掉鏈子,個人品性上也有重大的污點和疑點,憑實力穩(wěn)坐冷板凳,不是一般人。

  曹操不喜歡朱靈,曹丕卻對朱靈很不錯。

  “元功之將,社稷之臣”,這是曹丕對他的評價。

  朱靈死后,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