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兵回洛陽,事關(guān)董氏所有將士的生死,面對董卓,賈詡寸步不讓。
賈詡諫言道:“兵法雖言‘攘外必先安內(nèi)’,但同樣有言‘兵事分輕重緩急,先重急而后輕緩,將帥不安則棄車保之’?!?p> 賈詡說的很有道理,甚至董卓都覺得有道理,但是兩人得出的結(jié)論卻相差甚遠(yuǎn)。
賈詡眼中,此時此刻,虎牢關(guān)是重是急,洛陽是輕是緩,董卓是帥,而沈賢妃和小公主是“軍”。
董卓恰好相反,董卓心中沈賢妃與小公主的生死是重是急,沈賢妃和小公主是不能沒有的“帥”。
如果賈詡知道董卓是這樣理解,簡直……相當(dāng)有趣!
可惜,賈詡不會知道了。
賈詡繼續(xù)道:“虎牢關(guān)現(xiàn)在正在關(guān)鍵時刻,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設(shè)想。相反,如果虎牢關(guān)勝利,洛陽隨手便能平定?,F(xiàn)在出兵洛陽,何其不智!”
這個道理董卓也懂,但是以王允老賊對沈賢妃的恨意,沈賢妃在冷宮不知道要受多少苦。
王允老賊沒有能殺了沈賢妃固然可喜,但是沈賢妃也因此受到無數(shù)的羞辱與折磨。
董卓如何能看著沈賢妃受折磨而無動于衷。
縱使要冒著虎牢關(guān)被破的危險,董卓也在所不惜。
董卓指著賈詡、李儒道:“我必須出兵洛陽,虎牢關(guān)之事全權(quán)交給你們二人,穩(wěn)住諸侯等我回來?!?p> 此時,董卓已經(jīng)下定決心非救沈賢妃不可,頗有不要江山要美人的風(fēng)范。
但是賈詡怎么能看著的董卓犯錯誤。
相比于賈詡,李儒更早的跟在董卓的身邊,由于以前的董卓暴虐無常給李儒留下太深的陰影,李儒反倒不敢出言阻止。
賈詡卻沒有這樣的顧慮,阻止道:“丞相,此事萬萬不可,一旦您帶兵離開諸侯來攻,虎牢關(guān)如何防守?虎牢關(guān)一破,哪里還能守得住洛陽?到時不要說丟了皇宮,丞相的命還能在否?”
李儒屈于董卓的淫威之下,由己及人,以為賈詡也不敢過于放肆,卻不曾想到賈詡竟然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文人相輕又相惜,謀士同樣如此,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相處,李儒與賈詡早已相互熟悉對方,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兩人配合默契,分工明確,相敬如賓……
所以,李儒怎能放任賈詡得罪董卓而小命不保,在賈詡阻止的董卓的時候,李儒瘋狂的暗示賈詡注意說話的態(tài)度以及表達(dá)的方式。
但賈詡恍若未見,繼續(xù)滔滔不絕的數(shù)落董卓。
直到說完最后這句:丞相的命還能在否?
李儒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以為賈詡必死無疑,謀士相惜的淚水在李儒的眼眶打轉(zhuǎn),仿佛賈詡已經(jīng)離他而去了。
然而事實的結(jié)果讓李儒大跌眼鏡,賈詡說完之后,董卓沒有暴怒,反而沉默。
命還能在否?
能在否……
賈詡的話如警鐘一般,在董卓的腦中回蕩,想起三國董卓最后被分尸慘不忍睹的下場,董卓冷汗直流,汗水帶走了董卓身體中大量的熱,董卓冷靜了下來。
這些日子董卓看似很風(fēng)光,生活的很愜意,但是他的危機(jī)一刻也沒有消失過。
稍微行差踏錯一步,便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徹底冷靜下來的董卓,又恢復(fù)了往日的精明,皇城既然已經(jīng)丟失,洛陽城就千萬不能有事,否則朝廷與諸侯前后夾擊,后果不堪設(shè)想。
董卓當(dāng)即下令,洛陽城守軍不可輕舉妄動,死守待命,守住洛陽城便是最大的功勞。
為了配合洛陽守軍防守洛陽城,董卓下令楊奉以及其手下的五千飛鷹衛(wèi),返回洛陽幫助。
董卓讓楊奉回守洛陽有兩點考慮,一是為了監(jiān)視洛陽城守軍,皇城守衛(wèi)被楊彪、王允等人策反,洛陽城守軍不得不防。
但是不能太過刻意,讓洛陽城守軍覺得組織不信任他們。
皇城守衛(wèi)叛節(jié),楊奉這個討逆將軍順勢駐守洛陽城,合情合理。
楊奉是目前極其稀有的將軍之一,洛陽守軍能和一位將軍共同防守洛陽城,高興還來不及,怎么會思考組織不信任他們?
二是為了阻止楊奉再立新功,楊奉已經(jīng)身居將軍之位,手中又有飛鷹衛(wèi)這樣的勁旅,若是在虎牢關(guān),功勞可謂隨手可立。
有了功勞就必須封賞,不然則是賞罰不均。
可是楊奉的本事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手下有徐晃這樣的三國名將,卻庸碌無為。
在董卓體系中也算身居高位,但在“楊奉董承雙救駕”情節(jié)中表現(xiàn)十分差勁。
若不是他有一顆舍身救駕、衷心為漢之心,別說讓他擔(dān)任飛鷹衛(wèi)的首領(lǐng),。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多少血淋淋的故事論證這條真理,董卓怎么會明知故犯?
楊奉本事有限,擔(dān)不起高位,但是有了功勞,楊奉的職位便會越來越高。
所以,讓他回守洛陽城是最好的處理。
李儒被董卓的表現(xiàn)驚的一愣一愣的,不過更多的卻是喜,董卓能馬上冷靜下來,并且沒有怪罪莽撞的賈詡,實在是再沒有的賢明之主。
李儒聽到董卓的命令,馬上回道:“丞相,消息傳來之時,我已命人傳令給洛陽城守軍死守待命,如今只需討逆將軍率飛鷹衛(wèi)前往即可?!?p> 李儒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作出最穩(wěn)妥的處理,還不需要董卓多操一份心,這樣的好謀士去哪找,況且董卓還有兩個。
董卓道:“好!盡快下令給楊奉吧?!?p> 事情雖然是因李儒而起的,但是目前賈詡控制著軍事,所以楊奉的事情還要賈詡?cè)ヅ芤惶恕?p> 李儒對此喜聞樂見,樂得賈詡多跑幾趟。
董卓雖然放棄了帶兵會洛陽平叛的想法,但這不意味著他忘記了沈賢妃。
為了讓沈賢妃少受苦楚折磨,董卓愿意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他下令給賈詡,不管用什么辦法,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擊退諸侯。
他必須加快速度,沈賢妃沒有更多的時間等待。
賈詡苦笑一聲,擊退諸侯本來不易,如今還要以最快的速度擊退諸侯,說起來不難做起來卻不容易。
況且之前的計策,主要是拖延時間,等待諸侯糧草不足,生出亂來之時,在一一殲之。
可是現(xiàn)在要放棄拖延時間的優(yōu)勢,盡快擊退諸侯,這如何才能成功?
千年豆
求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