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ㄎ濉⑿戮壠穑?p> 汴京,皇宮大內(nèi),太清樓。
在聽五娘說完《洛神賦圖》的傳奇故事后,眾人不禁各有所思。
趙佶一向癡迷于道教長生之術,問道:“那女子可當真五十多年容顏不老?”
五娘笑道:“想來不過是顧愷之臨死前的幻覺罷了,官家莫要當真?!?p> 林靈素一向癡迷于各種仙家寶物,問道:“這洛神盞真是洛神親手所做的神器?”
五娘點頭道:“是的,所以五娘打算將此神物獻給官家。”
趙佶見五娘如此上道,忙笑著吩咐內(nèi)侍去取出今年新進貢的龍團鳳餅全部賞賜給了五娘。
蔡京盯著《洛神賦圖》道:“五娘既已把洛神盞獻給官家了,那這幅《洛神賦圖》……”
五娘為難道:“本來也該一起進獻給官家的,只是這畫是顧愷之留給齊云樓之前的老掌柜的,蔡相公一直推崇古代之禮法,可知‘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玉汝于成’,五娘著實不敢擅做主張啊。”
蔡京一時語塞,抬頭又望了下官家的神色,心道官家有了這洛神盞,似乎對《洛神賦圖》倒也沒有志在必得,而且官家只是欣賞這畫作的內(nèi)容,并不是因為它是顧愷之的真跡。一想到這里,蔡京暗暗松了一口氣,對趙佶道:“官家,如今我大宋翰林圖畫院里的待詔中不乏年輕的丹青妙手,不若借此機會,讓他們對《洛神賦圖》進行臨摹。”
趙佶此時手捧著洛神盞,對《洛神賦圖》本也不甚在意,聽聞蔡京的建議,想到若能借此臨摹機會,一則考查圖畫院待詔們的丹青技藝,二則也能留下圖中的玄妙畫面,而不使五娘為難,確實是個好主意。便點頭同意:“如此甚好,傳召罷。”
蔡京見官家同意了,連忙叫內(nèi)侍宣了九個圖畫院待詔過來。
不一會兒九個畫師便到了太清樓。一番行禮參拜之后,官家賜了茶,蔡京將他們領到《洛神賦圖》前,將臨摹的要求向他們一一說明:“諸位待詔,官家此幅丹青甚是喜愛,還望諸位回去之后好好臨摹,注重情態(tài)形色,力求將顧愷之的畫技臨摹的惟妙惟肖,方不負圣恩。”
五娘看著眼前這九位畫師,皆身穿白色襕衫,個個俊逸不凡。其中有一個年約十一二歲的白袍少年,并沒有像其他畫師那樣,對蔡京的訓示唯唯諾諾,反而神情坦蕩,頗有一股士子的高潔風骨。這一眼,讓五娘一恍惚,仿佛又看見了當年那個誤打誤撞闖入齊云樓的孩子。五娘嘴角一笑,呷了一口茶,這少年雖年幼,卻目光堅韌,而且定睛一看,他竟是……
他的緣法又會是什么呢?他會走進齊云樓嗎?故事似乎越來越有趣了呢!
界身巷,齊云樓。
五娘回到齊云樓的時候已是暮色四合。棋妙看見五娘拿回來好些龍團鳳餅,本來開心地上躥下跳,但是一聽是用洛神盞換的,頓時心疼了:“五娘,這洛神盞是神物,早知道你拿去是為了換這幾個龍團鳳餅,那棋妙寧可不吃這茶了?!?p> 五娘嘴角浮現(xiàn)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道:“無妨,再好的神物放在巢云閣里,也不過是個物件。何況這洛神盞我是拿去結(jié)緣了,將來不知道能收到什么樣的緣法呢,想想還是很有趣的?!?p> 瑩瑩春色,縷縷茶香。
數(shù)年后,文德殿內(nèi),趙佶親自取出他最愛的白茶置于洛神盞中細細沖點,這白茶晶瑩單薄、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慢慢的,整個文德殿內(nèi)都彌漫著淡淡茶香。一旁的小內(nèi)侍心里正犯嘀咕:“自打官家用洛神盞點過新進的白茶后,便日日親自點茶,手不離盞,有時候坐在龍椅上看洛神盞,一看就是好幾個時辰!張都知近來也時常往宮外跑,可千萬別出什么亂子喲。”
正想著,只見張迪氣喘吁吁地跑回文德殿:“回稟官家,找到了,找到了,那洛神盞里出現(xiàn)的女子,就在朱雀門外的金錢巷鎮(zhèn)安坊,名喚李師師?!?p> (第三個故事,洛神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