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許多年后,當金屬生命體回想起“起源之地事變”的始末,都會覺得當年自己實在太麻痹大意。
它們本來可以處理好“起源之地事變”的發(fā)生,但卻因一而再再而三出現(xiàn)嚴重的誤判,最終將“起源之地”的主導權拱手讓給叛變的圓鼓和沙漏。
它們第一件誤判的事,是圓鼓和沙漏的叛變時間。其實它們早就預見到這兩個敵黨船員會叛變,并認為它們會選擇在將來金屬文明和蟲子文明接觸伊始的敏感時刻發(fā)動叛變,因為那是最恰當和最具毀滅性的時機,相信任誰都有一萬種方法輕松將兩個文明尚未建立的信任扼殺在搖籃中。
所以金屬生命體早就有打算,在與蟲子文明正式接觸前,要將這兩個降敵之兵處理掉。
但是,圓鼓和沙漏似乎也認識到這一點——盡管平日里與它們的交流,甚至是思維脈沖中完全找不到半點蛛絲馬跡——所以它們挑了個不輕不重的時間點發(fā)動叛變。
那時正逢金屬生命向碳基生命過渡的執(zhí)行階段,各種設備、技術,以及“待注碳基生命成品”都已準備就緒,而這個時間點之所以不輕不重,是因為在它們的叛變行為對生命過渡的整個環(huán)節(jié)造成了頗為微妙的阻礙。
不輕,是因為它們盜走了兩個“待注碳基生命成品”和一整套裝備,以致生命過渡無法繼續(xù)下去;不重,是因為它們并沒有損害到包括生命過渡在內(nèi)的整個“無限仿生”計劃的根本,盡管它們破壞了某些設備,使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丟失,但歸根結底都只是些皮毛。致密體甚至對它們選擇這個時間來叛變表示慶幸。
基于這種微妙的阻礙,多少抱著些僥幸心理的金屬生命體并沒有太重視圓鼓和沙漏的叛變,加上后者亦憑借碳基生命的軀體逃到“起源之地”,作為質量和密度都超過“起源之地”可承載范圍的金屬生命體,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進入“起源之地”實施抓捕行動,而倘若派一般的碳基實驗品去抓捕叛變者,又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金屬生命體在修復好叛變者造成的損失之后,決定重新投入到生命過渡的工作中,以期盡快開發(fā)出更強大的碳基生命,親自到“起源之地”中清理門戶。
許多年后,金屬生命體才意識到,當初就應該將“起源之地”連同叛變者一同扔往太陽,也絕不讓它們有任何喘息之機。
而金屬生命體第二件誤判的事,是叛變者之后的行動。量子演算的結果顯示,圓鼓和沙漏有91.8%機率是要趁機奪回“無機生命”號,做一對亡命空間的難兄難弟,而且其中有兩個數(shù)據(jù)引起了金屬生命體的注意:
一是叛變者對自身安全的重視等級。這個等級的演算結果為4.5級(最高5級),也就是說不管叛變者會在“起源之地”做些什么,都會絕對優(yōu)先考慮自身的安全。
這個演算結果在金屬生命體看來是絕對正確的判斷?;趫A鼓和沙漏在敵黨組織中的等級,它們不過是兩名普通的船員,犯不著為了兩黨之間的斗爭而殉黨,而且它們早就犯下了謀殺袍澤的重罪,敵黨組織也容不得它們。所以立方體判斷,它們根本沒有多少可對己方做成損害的選項,即便有,它們也會絕對優(yōu)先考慮自身的安全。
第二個則是叛變者的極端行為等級,其演算結果為0.5級(最高5級)。這個極端行為等級與重視安全等級相互呼應,其中0.5級的存在意義,是為了說明除非意識到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否則叛變者絕對不會采取極端行為。
這個演算結果同樣可信。而根據(jù)這兩個等級數(shù)據(jù),量子演算進一步預測叛變者的破壞性行為。
其中兩個低概率事件分別是:
從外部破壞“起源之地”的推進器。演算結果:0.3%;
直接從內(nèi)部破壞“起源之地”。演算結果:0.1%;
這兩個破壞性行為無一不是抱著“起源之地”同歸于盡的行為,根據(jù)叛變者的重視安全等級,除非它們另外找到可生活的世界,否則它們不會這樣做。然而離“起源之地”最近的,適合碳基生命生活的世界,是遠在一億千米外的“王者之星”,因此這兩種行為基本可以排除。
而另外還有兩個高概率事件,它們分別是:
殺害“起源之地”上的所有生命。演算結果:54.3%;
趁機奪回“無機生命”號的控制權。演算結果:91.8%。
前一個高概率事件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既可以損害到金屬生命體的利益,又無須承擔生命安全風險的選項,所以發(fā)生的概念高達54.3%。而后一個事件則是量子演算鎖定它們的最終目的。
盡管量子演算結果顯示叛變者不會威脅到“起源之地”的安全,但金屬生命體并沒有因為概率低就完全忽略了其中的可能性,恰恰相反,它們制定了比演算結果更加保守的對策。
它們首先將“無機生命”號被改造過的部分盡可能遠離“起源之地”——只有這被改造過的部分才適合碳基生命生存——并確保超出被盜走的遷躍腕帶的遷躍半徑,以防叛變者劫船;
接著再從外部加固整個“起源之地”,使其不可能被當前系統(tǒng)內(nèi)的文明等級破壞;
然后派出攻擊性碳基實驗體殺光“起源之地”上有能力從內(nèi)部進行破壞的生物,比如那些額頭上被它們安裝了微型核聚變堆,用作碳基核聚變實驗的蟲子;
最后全天候監(jiān)控“起源之地”外部區(qū)域,一旦發(fā)現(xiàn)叛變者遷躍出來就立即消滅之。
金屬生命體為了確保“起源之地”的安全而投鼠忌器,它們并不關心里面的“人質”的安全,它們只擔心這個多年苦心經(jīng)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被毀于一旦,因而它們沒有對叛變者窮追猛打,而且采取持久戰(zhàn)。
但其中也有一些被動的情況。由于被盜的裝備中,有一條可以感應和控制微觀世界的額帶,這條額帶會使“起源之地”內(nèi)的原子無人機盡數(shù)癱瘓,所以對于金屬生命體而言,“起源之地”已變成一個無法獲取任何信息的盲區(qū)。
不管怎樣,金屬生命體已根據(jù)量子演算的結果,制定了相對應的策略,接下來就是等待恰當?shù)臅r機,給予叛變者致命的一擊。
“[就讓叛變者在‘起源之地’里茍延殘喘些日子。]”它們普遍存在著這樣的想法,“[當務之急是盡快從金屬生命過渡到碳基生命,只要成為了碳基生命,我們就能親自到‘起源之地’里清理門戶。]”
然而,叛變者的行為仍是超出了它們的預料,甚至超出了量子演算的結果——叛變者已不再是金屬生命體,量子演算忽視了身體的變化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叛變者的思維已隨著身體結構和物質的變化,徹徹底底變成了碳基生命的思維,而碳基生命是一種激素驅動行為的生命,這導致他們的行為存在大量無法預判的不確定性。
叛變者從一開始就沒有在意過自己的生命安全,它們就是鐵了心要抱著“起源之地”同歸于盡。
那是在公元一〇一五年發(fā)生的事,也就是圓鼓和沙漏叛變的十五年后。這十五年來,金屬生命體隔三差五就會派出碳基實驗體進入“起源之地”刺探情報,但無一例外都被叛變者消滅掉。普通的實驗體對叛變者完全沒有辦法,所以金屬生命體只能寄望即將完成開發(fā)的新一批“待注碳基生命成品”。
新一批“待注碳基生命成品”與前一批成品的數(shù)量一樣,也是兩個碳基生命個體,但無論是其品質性、技術性,抑或是功能性,都遠勝之前那兩個粗制濫造的猴臉牛頭。
首先在外形上,新一批成品放棄了之前半人半獸的設計,而是完全仿照蟲子的形象來開發(fā)的,然后就是結構上放棄了全碳基結構而采用半金屬半碳基結構,新成品的四肢已全是金屬結構,而大部分裝備也在四肢上實現(xiàn)了內(nèi)置。
此外,新成品的大腦亦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仍是碳基結構,負責體驗、情緒、情感、激素等感性信息的處理,而計算、邏輯、記憶、體征監(jiān)控等理性信息,則交由金屬結構的電子神經(jīng)元、存取器等設備處理,最后再輔以一套中央系統(tǒng),用以輔助身體中的碳基結構和金屬結構之間的對接。
這批成品若不是在設計時考慮到繁殖的需求,金屬生命體完全可以將其開發(fā)成全金屬結構的。但它們有足夠的理由保留碳基生命的生殖系統(tǒng),盡管碳基生命在它們看來脆弱不堪,全身上下盡是瑕疵,但碳基生命的生殖系統(tǒng)卻是目前最完善的智慧生命復制系統(tǒng),它有著金屬生命望塵莫及的繁殖能力,而這正是它們所需要的。只要讓蟲子越來越像金屬生命體,并保留他們的繁殖系統(tǒng),母星的敵黨恐怕連做夢也不會想到,當它們的追擊部隊來到“王者之星”時,會面對一個多么可怕的種族。
而這兩個新成品,就是金屬生命體為未來蟲子所設計的一個雛形。他們將保留高度發(fā)達的碳基大腦,同時又擁有金屬生命體的一些特性,從而突破碳基的桎梏。
因為繁殖的需求,新一批成品還被設計成一男一女,男的高大壯碩,英氣俊郎,女的婀娜修長,美若天仙,所使用的染色體,無一不是在蟲子中精挑細選的。致密體本來打算以“王者之星”西半球的文化將這兩個成品命名為亞當和夏娃,一如他們的宗教神話,亞當和夏娃將開啟了蟲子的新紀元。但它轉念又想,亞當和夏娃也不過是被創(chuàng)造者,他們頭上還有個叫耶和華的全能神。金屬生命體不可能接受這種屈居第二的命名,所以致密體決定引用東半球最強大的蟲子文明的神話文化,來命名這兩個成品。
在這個神話中,男的廓清混沌,開天辟地,女的塑泥造人,煉石補天,無論是其神話事跡的氣勢和格局,還是后世民間的傳頌程度,都遠勝那兩個被圈養(yǎng)在伊甸園里,只懂唯命是從,因偷吃了一個蘋果而被攆出門的無知男女。
很明顯,金屬生命體更青睞東方蟲子的文化。
“生命過渡”會議最終決定,男性成品由四棱臺注入,女性成品由立方體注入,自此,他們有了新的名字——盤古和女媧。注入的過程很順利,一如它們演算過千次萬次的結果。注入之后,四棱臺和立方體原來的金屬軀體將會被保存在“無機生命”號的待機艙,如果有需要,他們可以做逆向工程,返回到自己原來的身軀。但在此之前,他們不能再留在“無機生命”號的金屬生命體生活區(qū),那兒已不適合他們生存,因而他們搭乘不久前開發(fā)的碳基生命太空艙,轉移到從“無機生命”號改造出來碳基生命生活區(qū)。
然而,當他們完成了各項機能測試,正準備前往前往“起源之地”清理門戶的時候,“起源之地”卻傳來了讓他們震驚的消息?!捌鹪粗亍蓖鈬脑訜o人機傳回報告數(shù)據(jù),說“起源之地”的共計三十六個變向發(fā)動機及三十六個推進發(fā)動機因不明原因,功率相繼出現(xiàn)下降,其中尤以“起源九”的四個變向發(fā)動機和十八個推進發(fā)動機下降幅度最大,達到30%,且在持續(xù)下降中。
“起源之地”的發(fā)動機出現(xiàn)問題,自然與其中的人造太陽脫不了關系,因為那些人造太陽不僅是“起源之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起源之地”的動力來源,“起源之地”之所以能成為“銅星”(水星)的衛(wèi)星,全靠那些發(fā)動機將其推進至略高于“銅星”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使其圍繞“銅星”的軌道呈一個正圓,否則“起源之地”早就被“銅星”捕獲,墜落在“銅星”之上。盤古和女媧隱隱察覺事態(tài)嚴重,于是立即動身,前往“起源九”一探究竟。
他們沒有使用遷躍技術進入“起源九”,因為距離太遠——大于十萬千米——會造成空間波動,引起叛變者的注意,所以他們搭乘了碳基生命太空艙,徐徐向“起源九”駛去,待到了安全的遷躍距離——即不會引起大面積空間波動的距離——他們才進行遷躍,進入“起源九”。
但他們完全沒有料到,“起源九”已是他們想象以外的模樣。
這兒的氣溫已不再是當初設計時所定的衡溫十八攝氏度,而是零下八十二攝氏度,天空暗淡無光,四下急風暴雪,那個原本通體金黃的人造太陽,現(xiàn)在只散發(fā)著慘淡的白光,在風雪中連一盞燭火都不如,僅能照亮它身邊的幾片浮云,宛如奄奄一息的垂死者。
“[他們破壞了核聚變堆……]”暴風雪中,盤古凝視著天空中的人造太陽,喃喃自語。
“[你看那邊。]”女媧遠遠看見,在一處平坦的雪地上,有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的深坑,“[那是用來做什么的?]”
盤古搖了搖頭,正茫然間,忽然留意到另一樣東西,于是反復短程遷躍,轉眼便到了“起源九”的東墻下。
東墻上有一個巨大的洞,直接打通了“起源九”和“起源八”,地上還有深深的車轍。他沿著車轍來到“起源八”,不禁目瞪口呆?!捌鹪窗恕钡娜嗽焯柧古c“起源九”的如出一轍,四周風雪交加,氣溫劇降。
“[叛變者根本就沒想過要活著離開‘起源之地’……]”他說,“[他們從一開始就打算與‘起源之地’同歸于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