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楚王
多久,沒有在溫暖清新的天空下,躺在廣袤無垠的草地地,面朝晴空萬里的藍天,享受耀眼而不熾熱的陽光,感受清爽而不急躁的微風。張開手臂,微閉雙眼,自由自在的呼吸著陽光的香氣,靜靜的感受天地間短暫的寧靜。
在這紛亂的世道,誰能如此悠閑。在別人的眼中,我的行為與世俗格格不入,完全一種另類的姿態(tài)。而我,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我獨一無二,我就是我。
已經(jīng)離開項府數(shù)月,每當心靜下來的時候,總會浮現(xiàn)出你的身影,亂我心神。你明明對我如此冷漠,為何我還對你念念不忘。不知你何時對我下的毒藥,留給我的解藥又在何方?
五月漫山遍野,翠色盈盈,風光如畫,卻下著血色雨滴。
項梁內整軍心,外平亂賊,團結百姓,已經(jīng)是楚地最龐大的隊伍。
聽聞章邯也在集結大軍,操練將士,將要繼續(xù)掃蕩各路起義大軍。
昔日楚國地域廣大,楚國子孫已成為反秦主力。項梁憑借最強的勢力,召集楚地反秦義士共聚薛縣,探討解救天下蒼生的大事。真正的戰(zhàn)爭,從這一刻拉開了序幕。
那一日在薛縣,聚集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位起義頭領。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劉季滿面璀璨的笑容,穿著簡樸,幾人簇擁圍護的佇立在那,顯得是那么的特別。
項梁在眾人面前,登高一呼。項梁大名,眾人早已如雷貫耳。正是因為項梁勢力龐大,所有人都敬佩項梁,想祈求項梁庇護,推舉項梁為楚王。
這一切也是項梁計劃好的。項梁原以為勝券在握,準備欣然接受楚王的稱號之時,一位不起眼的老人,穿著蓑衣,從人群走了出來。
老人摘下草帽,只見這老人滿面紅光,仙風道骨,氣息超凡脫俗,走到項梁面前說:“老夫范增,不知項將軍可認識老夫?”
項梁一挑眉頭,隨后鞠上一躬,盯著范增:“你,是你,前輩!你終于肯出山了?”
范增笑了:“原以為這輩子不會有機會施展畢生所學,看來天意最終還是放我出來了。”
項梁激動的說:“前輩,你出山便參加此次起義大會,是為助我一臂之力嗎?”
“此番下山,當然是為了輔佐項將軍。只是,在此之前有件要事,分析給將軍聽?!彪S后右手招了招。
東風詢問項羽:“大哥,這老翁是何許人?為何叔父對他如此尊敬?!?p> 項羽看向范增:“聽說,這位前輩隱居深山,才識淵博。叔父當年,想請他出山,共謀大業(yè)??上?,當時他說時機未到,婉言拒絕。今日,他不請自來,叔父當然是既意外又驚喜,自然有此神態(tài)。”
東風點點頭,繼續(xù)觀望著。
項梁會意,靠上前去,附耳旁聽。范增說道:“老夫知曉,日前你用何手段攻下的彭城。如今,這些領頭的,人多混雜,又有多少人對這楚王之位虎視眈眈,你是心知肚明。老夫勸你,切勿重蹈覆轍。項將軍你應該明白老夫的話吧!”
項梁臉色頓時有些難看,又嘆息道:“前輩所言正是我所顧慮??蓻]辦法?。∪缃裾潞呀?jīng)開始發(fā)兵進軍。此時若無人統(tǒng)領全局,到時章邯大軍一到,我等將難以與之抗衡,最后恐怕全軍覆沒。秦軍得勝后,必會報復屠殺楚地百姓,百姓沒有依靠,楚地將生靈涂炭。現(xiàn)在局面,猶如弦上之箭,不得不發(fā)。項梁甘愿忘卻自己的性命,也要為楚國的黎民百姓著想。”
范增給他一個安慰的眼神,老臉淡淡微笑:“項將軍放心,老夫早有對策,不知項將軍可否想聽?!?p> 項梁一瞪眼:“愿聞其詳。”
范增一摸胡須:“早年,我無意中遇到楚懷王的孫子羋心,今日我把他帶來。項將軍可先立羋心為楚王,當作一個傀儡,待將軍擊敗章邯,威名震驚天下,深得人心之時,對于將軍,區(qū)區(qū)楚王又如何?不知項將軍,意下如何?”
項梁琢磨一下,反問:“前輩,此計雖好,羋心早年流落民間,何以確定他就是羋心。萬一..”
范增打斷項梁,說道:“項將軍糊涂,不會有萬一。就算羋心是假的,推舉羋心為楚王,只需將軍一句話,他,便是真的。下面若要違背,矛頭也只會指向羋心。更何況,羋心確實為懷王之孫,身上帶有楚國傳承玉佩,事實勝于雄辯?!?p> 項梁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回禮道:“聽前輩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感謝前輩賜教,還請前輩請出羋心?!?p> 群雄中,一人名為宋義,突然開口:“項將軍與這位老先生,交頭接耳,低聲密談半天,說的什么??!不妨也告訴告訴我等,大家說是不是?!?p> 早已和宋義串通的一批人,隨聲附和。擁護項梁的一批人,反懟道:“項將軍談論什么,關你們屁事?!?p> 看熱鬧的不怕事大。劉季和剩下的一群人等,不贊同也不反對,靜靜的觀望著,心想著局面越亂越好,都打著自己心中的小算盤。
東風拉住想要沖上去理論的項羽。項梁威嚴的聲音響起:“各位楚國同道,靜一靜。剛才通過范老前輩,得知一個有關楚國未來的驚天秘密。為清楚核實此事,所以沒敢聲張,還請各位見諒?!?p> 擁護項梁的人說道:“看見沒有,項將軍如此王者風范。爾等莫要胡言亂語,隨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p> 宋義笑道:“在下一時情急,失禮了。項將軍,既然是有關楚國的大事,何不說出來,好讓大伙幫著一起參謀參謀?!?p> 項梁向范增點點頭,范增退下。說道:“事情已經(jīng)明確,就算不問,我也會對大家坦白?!?p> 范增帶出羋心,項梁又對眾人說道:“有恨不敢言,敢怒不敢反,不撥當空云,何日上青天。天下百姓苦秦久矣,如今危難關頭,秦軍欲鯨吞我們有志之士。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剛才得知,已尋到楚懷王之孫羋心,他身帶楚國世代傳承的玉佩為證,我愿擁護懷王之孫,奉他為楚王。不知眾位可否認同?”
眾人萬萬沒想到,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半路殺出的楚懷王的孫子,把原有的計劃統(tǒng)統(tǒng)大亂,氣氛一時沉寂。
一切也在預料之中,項梁說道:“眾位有何異議,大膽直說?!?p> 眾人嘀嘀咕咕,相互商討,誰也沒有愿意當這出頭鳥。
一人按耐不住說道:“項將軍,懷王之孫,年紀尚小。章邯大軍,虎視眈眈,如今,迫在眉睫之際,不如項將軍代替楚王,迎擊秦軍。”
項梁說道:“正當危難之際,楚王后裔,從天而降,正是上天保佑我大楚,令我群龍有首。我項氏世代忠良,項梁愿為楚國將軍,為楚國蕩平秦軍?!?p> 宋義見到事情發(fā)展超出預計,說道:“楚王年幼,心智未熟,易受蠱惑,在下以為,還是項將軍統(tǒng)領大局,甚為妥當?!?p> 項梁笑道:“原來是宋義宋將軍。宋將軍真乃楚國忠良,時時刻刻為楚國著想?!?p> 宋義拱手憨笑:“不敢當?!?p> 項梁又說:“宋將軍,成名已久,才智過人,世人皆知,又是楚國忠良。既然宋將軍說楚王年幼無知,那就請宋將軍輔佐楚王,為楚王出謀劃策。以宋將軍的才智,楚王定會日新月異。此乃楚國之大幸,才乃天下之大幸。如此榮耀,還望宋太傅切莫推辭。”
項梁早已看出宋義心存覬覦,特意給他戴一頂高帽子,看看他的反應。
宋義知道自己原想花言巧語,暗中坑害項梁,卻引起項梁猜忌,大難臨頭。人人都知道楚王,就是一傀儡。如今若是順從項梁,固然可茍且偷生,恐怕難有出頭之日。若公然拒絕,則是藐視楚國的威嚴。在場眾人,一聲令下,自己便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最后碎尸萬段。
宋義咬牙切齒,想想后果,不禁全身顫抖。
如今騎虎難下,迫不得已。宋義只能強裝高興:“能當太傅,是在下的榮幸??稍谙聦嵞似接怪?,只恐難當重任,不敢妄想?!?p> 項梁笑道:“宋將軍,客氣了。是問在場誰能自認為才智勝過宋將軍,站出來。若才智真是勝過宋將軍,那當然能者能者為師。若無人能及,宋將軍,太傅之位,非你莫屬?!?p> 在場頭領各懷鬼胎,精明無比,早已看透局勢,哪有敢上前一步。
過了許久,見眾人全不作聲。項梁宣布:“既然無人站出,那么大家恭喜宋義,高升太傅,位列三公?!?p> 在場哪個不是人精,更有墻頭草,見風使舵的好手。紛紛上前祝賀:“恭喜宋太傅了!”
宋義急了:“劉邦,你說句話??!”
劉季看了項梁一眼,鞠躬對宋義說道:“宋太傅,我本為沛縣一亭長,鄉(xiāng)野村夫,無才無德,難登大雅之堂,在下無能為力,還望恕罪。”
宋義看著眼前一幕,本來的盟友,有的在冷眼含笑旁觀,有的在指手畫腳搖頭評論。冷笑道:“多年的朋友,還不如幾面之交的劉邦待我尊敬,呵呵!”
宋義已是絕望,最后無奈,只好認了。
到了晚上,剩下的就是設宴款待眾人。
劉季這家伙,果然當上了頭領,稱之為沛公。因為,覺得自己名字實在太俗,心中素有安邦定國之大計,改名為劉邦。如今也掌管著近萬人的隊伍。
劉邦厚著臉皮,拉著東風過去一起小聚。畢竟相識一場,東風也不好意思拒絕。
到了酒桌,見到了昔日經(jīng)常一塊喝酒的蕭何,樊噲等人。
劉邦一個勁的感謝東風,當年的慷慨相助,其他人也紛紛敬酒。
東風格外注意到一個中年人,談吐非凡,劉邦與他極為親近。只得知名為張良,其他一無所知。
酒過三巡,東風微微一笑,對劉邦說道:“又有什么事找我?guī)兔幔颗婀??!?p> 劉邦尷尬的笑著:“賢弟真是才智過人?。∵@么多年,還是什么事都瞞不住你。”
“你也別抬舉我了,咱們相識一場,有事就說,我能幫盡量會幫你?!?p> 劉邦撓撓頭:“也沒什么大事。聽說賢弟是項家二公子,我有事求助項梁項將軍,想求賢弟幫忙,引薦引薦?!?p> 東風笑道:“不知沛公,所謂何事求見叔父。如今多事之時,沛公手持赤霄寶劍,又有驚天之力,鬼神難擋。你若要去行刺叔父,我豈不成千古罪人了?!?p> 劉邦急忙擺手說道:“賢弟,坑煞我也!這話不能亂說,此話若真讓項將軍聽見了,難免徒生誤會,我將性命不保??!我對項將軍萬分敬仰,怎會行此不仁不義,大逆不道之事。前去拜見項將軍,自當卸下兵刃,里里外外,搜我全身。我手無寸刃,到時,怎么可能是英勇無敵,蓋世無雙的項將軍的對手?!?p> 劉邦激動的說:“萬分感謝賢弟,只要能讓我與項梁見上一面就足夠了?!?p> 對于劉邦的厚顏無恥,很是無奈:“行了行了。你口若懸河,繞來繞去,都被你繞暈了。你我相識一場,我盡力而為,行了吧!”
帳外熱鬧非凡,營內佇立兩人,正是項梁叔侄二人。項羽追問項梁:“叔父,為什么?為什么你不自立楚王?這不是你多年的心愿嗎?”
項梁瞪了項羽一眼,小聲說道:“切莫多言,如今內憂外患之際,萬事皆要謹慎。小心隔墻有耳,日后再告知于你?!?p> 項羽剛要反駁,見項梁已經(jīng)發(fā)怒,只好沉默,正巧東風踏入營帳。
項羽尷尬的看了東風一眼,說道:“剛才一直不見二弟,怎么又突然回來了?”
東風向項羽點頭,對項梁說:“稟告叔父,方才遇見一人,是沛縣沛公劉邦,慕名而來,想要拜見叔父,不知叔父見與不見?”
項梁說道:“既然有同道義士前來,自然要見,快請上來?!?p> 東風出門找到劉邦。劉邦在舉頭望天發(fā)呆。東風拍他肩膀,叫醒劉邦:“叔父已經(jīng)同意見你了,跟我來。你和叔父的事,我插不上手,若還要我?guī)湍忝姥詭拙?,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劉邦剛反應過來,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東風一席話噎在嗓子里。急忙改口,尷尬笑道:“哈哈,多謝賢弟相助,賢弟大恩,劉邦永生難忘。能見到項將軍,已是知足,我又豈是貪得無厭之人呢?”
東風呵呵一笑:“別說廢話了,快走吧!你再磨蹭一會兒,叔父就不見客了?!?p> “多謝賢弟提醒,大事為重,咱快跑兩步!”
劉邦整理衣容,調勻氣息,跨步進門,見到項梁,躬身行禮,恭敬道:“在下沛公劉邦,前來拜見項將軍,感謝將軍百忙之中,召見在下,在下倍感榮幸。”
項梁一抬手:“沛公客氣,同為義士,理應如此。項羽,賜座?!?p> 劉邦坐下,項梁問:“不知沛公前來,恐怕不只是簡單的來拜見我吧!所謂何事,但說無妨?!?p> 劉邦笑臉相迎道:“項將軍慧眼如炬,在下確實有事相求?!?p> 劉邦講述道:“說來慚愧。前些日子,在下機緣巧合攻下幾座小城??上г谙鹿芙虩o方,守城頭領占據(jù)城池竟然降魏。奇恥大辱,怎能忍之,于是派兵攻打,奈何兵微將寡,幾次沒能攻下。此次前來,就是求項將軍借點兵馬將士,以報此仇。大仇一報,我愿領兵降誠于將軍,為將軍效犬馬之勞?!?p> 項梁仔細思索,斜視著劉邦:“沛公不是我不幫你,如果把兵借給你之后,其他人都向我借兵,我該如何是好?”
劉邦早就知道項梁會這樣說,毫不猶豫:“在下愿立下字據(jù)。”隨后起身跪地,以手指天:“我劉邦對天發(fā)誓,項將軍如愿借兵助我,待我奪回城池之后,立刻率軍投奔項將軍營下。如違此誓,遭萬人唾棄,天誅地滅?!?p> 項梁大笑道:“哈哈。沛公乃忠義之士,我怎能看沛公受此大辱,明日我傳令,借兵予你,助你討伐叛賊。”
劉邦大喜,充分發(fā)揮了他的口才,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拍項梁的馬屁拍的恰到好處。
東風有點受不了,只能退出營外透透氣。天早已暗下,月明星稀。東風仰天暗嘆:“星月,忽隱忽現(xiàn),時近時遠,是‘利’字,讓他們有規(guī)律的關聯(lián)嗎?”
不一會兒,劉邦走了出來,將東風一把摟了過去:“今日,萬分感謝賢弟,沒有賢弟恐怕難以借到兵馬。與我回去開懷暢飲如何?”
東風脫開劉邦手臂,會心一笑:“既然你心愿已了,全當我送你最后一程,今晚定要不醉不休?!?p> “賢弟哪里話,雖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咱們友誼似酒,永世長久。今天我定要舍命陪君子,奉陪賢弟到最后。”
。。。
在劉邦離開營帳之后,項羽冷眼看著劉邦離去的背影,冷笑道:“叔父,如此油腔滑調之人,你怎敢放心將兵借給他?”
項梁說:“羽兒,此人看似巧舌如簧,說話不著邊際。既然能被推選為沛公,定有過人之處,大丈夫能伸能屈。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L補短,你要多向沛公學學?。 ?p> “哼,我項羽堂堂漢子,怎屑學此等溜須拍馬,小兒之態(tài)?!表椨鹩杂种梗呀?jīng)將劉邦今日卑微的形象,記在心里。
在劉邦離開營帳之后,項羽冷眼看著劉邦離去的背影,冷笑道:“叔父,如此油腔滑調之人,你怎敢放心將兵借給他?”
項梁說:“羽兒,此人看似巧舌如簧,說話不著邊際。既然能被推選為沛公,定有過人之處,大丈夫能伸能屈。三人行,必有我?guī)?,取長補短,你要多向沛公學學??!”
“哼,我項羽堂堂漢子,怎屑學此等溜須拍馬,小兒之態(tài)。”項羽欲言又止,已經(jīng)將劉邦今日卑微的形象,記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