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緣師兄,你怎么也在這里?”悟空好奇的問道。
……
石猴剛踏入三星洞中,就見著一人在對自己眨眼,石猴初覺有些熟悉,后來猛地想起來不正是在花果山中遇到的那個人嗎?
石猴被賜名孫悟空,喜出望外,菩提見自己弟子有這般靈性,心中也甚是欣慰,看到李易對自己使眼色,于是說道:“悟緣,你先帶悟空下去學(xué)習(xí)禮節(jié)?!?p> 李易哪知道菩提是在叫自己,畢竟三星洞中還是有些弟子的,這些弟子大多是人間受苦受難,苦于生計之人,也有少些是真正有悟性,有慧根之人,所以在后世很少有菩提弟子的故事。
李易自顧自的在那朝著孫悟空擠眉弄眼,根本沒有理會菩提,孫悟空在那一臉尷尬。
突然,一根戒尺落在李易身前,李易才疑惑的看向菩提,菩提身子一顫,隨即淡淡的說道:“悟緣,還不帶師弟下去。”
李易這時才意識到這是在叫自己,當(dāng)即做了一揖,帶著孫悟空下去。
孫悟空又不知李易叫什么,只是聽聞菩提祖師稱其為悟緣,所以稱其悟緣師兄。
李易絲毫不臉紅的說道:“當(dāng)初大王出海尋仙問道,不禁心生觸動,于是也離開了花果山,后來恰逢菩提祖師云游四海,便被祖師收入門下?!?p> 孫悟空羨慕的說道:“師兄真是好緣分!”
李易嘿嘿一笑,說道:“大王莫要羨慕,我雖早些時日拜入祖師門下,可是不曾學(xué)得絲毫長生之道,每日間也只是打打坐,聽聽祖師講道罷了。”
頓時,孫悟空心中就平衡了幾分,露出些許喜色,每日期盼著祖師能傳下大道,只是,這一等,便是七年!
“悟空,你來洞中多少時了?”菩提問道。
孫悟空回答道:“弟子不識時節(jié),只是那后山有一棵桃樹,弟子已在那里吃過七次了?!?p> 菩提有些感嘆的說道:“既如此,那已七年了!”
菩提又問道:“不知你想學(xué)些什么?”
……
接下來的一幕便不用多說,孫悟空這不學(xué)那不學(xué),惹得菩提祖師很是生氣,拿著戒尺,敲了孫悟空三下頭,背身踏過中門,中門緩緩關(guān)閉,孫悟空眼中卻是閃過一道喜色。
面對眾多弟子的職責(zé),孫悟空也不惱,笑著賠罪,待到半夜三更時分,孫悟空陡然睜開雙眼,臉上浮現(xiàn)出一抹期待的笑容,悄悄的起身,來到后門之處,只見后門虛掩,孫悟空心中更加竊喜。
孫悟空輕手輕腳的來到菩提祖師下方,靜靜的跪坐于那里,也不言語,一副誠懇的樣子。
“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干!”
一道聲音悠悠響起,孫悟空眼中滿是欣喜之色,一個勁的叩首,“祖師,祖師,祖師,懇求祖師傳與弟子長生大道……”
“你既識破其中暗迷,便是有緣,你且前來,我傳與你!”菩提淡笑著說道。
孫悟空眼中難以抑制的狂喜之色,卻又洗耳恭聽,用心的記下菩提所言之每一句。
宛如大道之音一般,一字一字響起在孫悟空心間,又心靈福至,化作無數(shù)奧義融于孫悟空心間,不過半宿光景,孫悟空已熟記,了然于心。
如此這般,又是三年,孫悟空已踏上金丹大道!
“須知,此道奪天地造化,侵日月玄機,丹成之后,當(dāng)有三災(zāi)利害,五百年后,天降雷災(zāi),再五百年,陰火自下涌泉穴燒起,又五百年,赑風(fēng)自上囟門吹起。”
菩提淡淡的解釋道三災(zāi)利害,這金丹大道乃是老子所創(chuàng),菩提又跟隨老子修道多年,懂得此道倒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這三災(zāi)嘛,人族初生,便是天命之族,三災(zāi)不無磨礪之用,后來,人族漸漸失了先天體質(zhì),三災(zāi)不僅僅是一大劫難,更是一大造化,每渡過一劫,便得到一分天地認可,求仙之路便更加凝實一分。
孫悟空一聽毛骨悚然,急忙懇求躲避三災(zāi)之法,菩提祖師淡淡一笑,早已備好萬全之法,說道:“我有天罡三十六般變化和那地煞七十二般變化,不知你愿意學(xué)哪個?”
孫悟空一聽當(dāng)即說道:“弟子愿學(xué)的多一點,學(xué)一個地煞變化吧?!?p> 天罡三十六般變化和那七十二般地煞變化到底有何區(qū)別,孰強又孰弱,李易是真的不清楚,可是那天蓬既為老子一脈嫡傳且單傳弟子,怎么一身神通也不會差到哪里去,況且七十二般變化的確有其瑕疵在。
孫悟空也是一竅通時百竅通,當(dāng)時習(xí)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xué)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