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剛倒上第二杯酒的時候,楊修進來了,一臉平靜的看著劉辯,反而沒有劉辯認為的憤怒情緒,劉辯奇怪:不對呀?他這樣自以為是的人,被別人鄙視,不是應(yīng)該惱羞成怒嗎?這樣一臉平靜的,是什么情況。
看到劉辯疑惑的表情,楊修強忍著笑意道:
“怎么樣,你說吧!怎么比,只要你贏了我,我就再也不在你面前提蔡娘子的事了,怎么樣?”
看著楊修的情緒不太對,劉辯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接著楊修的問話:
“好,怎么比,你說了算,不管比什么,本王都接下,本王的能力不是你楊修可以想象的。”
“不行這樣不公平,我楊修勝之不武,還是……”
還沒有說完,就被劉辯打斷:
“不用,你什么能力本王清楚,你提議吧!不管什么?天文地理、琴棋書畫……隨便你選擇。”
楊修臉上終于有了笑意,看著劉辯,再也看不到剛才的憤怒,而是一副奸計得逞的得意。
劉辯心中暗恨:又被這小子刷了,看我今天不讓你輸?shù)妹撗澴踊丶遥揖筒皇莿⑥q。
楊修看到劉辯現(xiàn)在才明白過來,自得無比。
“好,既然讓我出題,我楊修為了公平,也不欺負你,我們比三場,三局兩勝如何?”
“不用,本王只要有一場輸了就算你贏?!?p> 楊修終于有點生氣了,你就這樣看不起我楊修?
“好,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我們就選棋。為了公平,就選象棋??珊??”
“行”
“第二場我們論當今天下的時政,說出一個可以解決如今大漢土地兼并問題的方法,再看孰優(yōu)孰劣??珊??”
劉辯這次是徹底的疑惑了,這楊修是什么意思?
“行”
“最后,我們論軍事,就論兗州如何?”
說完,又是一臉狡猾的笑容。
劉辯這次真的懷疑楊修了,這小子根本就是來刺探情報的,心中卻有了喜悅,楊修這樣明白的問自己,不就是想知道自己以后的打算嗎?看來如果回答的讓他滿意,很有可能,會選擇投效自己,這肯定是他爹楊彪的主意,不然就憑楊家的家教,他不敢。
“看來濟王已經(jīng)猜到了,不錯,我們楊家向來效忠大漢,如果濟王本事平庸,我爹也就死心了。沒想到的是,濟王有能力,卻放棄皇位,我爹早就想到了,濟王是想從外部解決問題,但是我爹并不看好,因為離開了雒陽,放棄了皇位,變數(shù)太大,一個不小心,濟王性命難保,天子年幼,大漢從此分崩離析?!?p> 看了看劉辯,見劉辯沒有異議,知道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繼續(xù)道:
“如今大漢的所有問題,就集中在土地上,只要能解決土地兼并問題,其他的問題都好解決。我已經(jīng)猜測到,濟王肯定有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的方法,要不然也不會選擇放棄皇位,離開雒陽,這個風險巨大的決定。但是,我爹不相信,本來我這次來這里我爹是不愿意的,我爹不想我家背上不忠的罵名,所以我和我爹打賭,說濟王已經(jīng)有了辦法。才說服我爹,來這里見濟王的。至于我楊修會不會效忠濟王,就看這個辦法是不是可行了?!?p> 劉辯都有些激動了,楊家門生故吏不多,但是楊家的底蘊絕對比袁家要強上不少,從西漢的楊敞、楊震到如今的楊彪,世代大儒,楊震更是有“關(guān)西孔子”之稱,論學識,袁家拍馬也比不上。
得到楊家的效忠,就如今的影響力而言,絕對不在同時得到曹操、劉備、孫權(quán)之下。當然這是劉辯想的,如今沒有人知道他們?nèi)齻€有什么出眾。
因為這表達了一個信號,劉辯的政策是正確的,至少以楊家為代表的許多士族,是支持的。
到時候,自己的政策公布出來,再也不會發(fā)生孤立無援,天下士族皆反對的慘劇。而這個就是自己激動的原因,只要有一少部分士族支持,劉辯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執(zhí)行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有楊家的支持,自己近半年來的憂慮,將會迎刃而解,這讓劉辯如何不激動呢?
“楊太傅呢?”
“我爹只會效忠當今天子?!?p> 意思很明顯,誰是天子,我楊彪效忠誰,如果有一天你劉辯是天子,我就效忠你劉辯。
“我爹本來不同意我來此的,是我稱贊了濟王一番,說濟王如何雄才偉略,什么千年一出的天才,我爹才同意我來的,至于結(jié)果,就看濟王的方法能不能說服我爹了。”
夠了,誰都知道,楊彪就楊修一個兒子,楊修愿意效忠,基本代表了楊家的意見,誰都知道楊修在楊家的地位,就是說未來的家主也不為過,而楊彪也是出名的長壽,因為楊修的死深受打擊的情況下還活了八十多,如果楊修不死,鬼知道能活多少歲。
“方法本王都有,本王讓位就是害怕這個政策一旦施行,就會天下大亂,所以想先從小范圍施行,如果可行再推往全國,就算失敗,影響也不大,不至于大漢就此覆滅?!?p> 楊修見果然跟自己猜測的一樣,就問道:
“是什么方法?”
“別急,本王想知道,你小子是怎樣猜到,本王有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的方法的?!?p> “哈哈!直覺,濟王信嗎?如果沒有一點辦法,濟王會甘愿放棄皇位嗎?想來,濟王已經(jīng)有了比皇位還要重要的事情。我猜測,就是有了解決大漢這個最大的問題的辦法,或者還有其他的,這個暫時就不好猜了?!?p> 劉辯點頭默認,鄭重其事的道:
“本王的方法就是:攤丁入畝和科舉選才?!?p> 楊修大驚,他不是很了解,但是多少可以聯(lián)想到一些,說話都有些顫抖了,還是對劉辯道:
“濟王……能不能……解釋一下?”
“就是以后的所有的稅賦,只按土地多少征收,不再按人口征收,而且取消所有的苛捐雜稅,只征收田稅,其他的各種雜稅計入田稅。也就是地多者,多交稅,地少者少交稅,無地者,不用交稅,只服丁役即可。當然還有許多細節(jié),今日就不明言了。”
“就是說,如果一家人有十口只有一畝地,只需交一畝的田稅,和丁稅就行了?”
“基本就是這樣。”
“那科舉選才呢?”
“以后的選才,不再是靠舉薦,而是國家統(tǒng)一考試,擇優(yōu)錄取。只要是大漢子民,都有參加科舉、入朝為官的資格。”
楊修徹底傻了,這兩個方法,不管哪一個,都會引起天下動蕩,劉辯竟然能想到兩個,如果這樣施行,天下……
楊修不敢再想下去了,就這樣如行尸走肉一般,離開了別苑,離開了文陵。
劉辯沒有阻攔,劉辯知道科舉大家還好接受一些,而“攤丁入畝”這是徹底掘了士族的根基。如今士族土地無數(shù),同樣要交的稅賦更是無數(shù),而士族的人口不多,如果把丁稅攤到土地上,有多少士族可以接受呢?
劉辯選擇告訴楊修,是因為提前知道了楊家“窮”,相對還容易接受一些,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劉辯是不可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