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夫早已將兩架馬車備好,停在客棧門口,曹坤在門口等候,他也準備隨行,認認門,以便日后走動和相互照應(yīng)。
時辰不早,眾人草草吃罷早飯,紛紛上車,向南城疾馳而去。
從聚友客棧到南城坊市,距離40多里地,最快也得未時才能到達,為了不再耽擱,黃伯在伙房裝了一些干糧帶在車上,中途不在打尖,餓了就在車上吃點,以便早些到達。
馬車沒行出多遠,梅兒和牛潤天已在車內(nèi)睡著。
曹坤與牛浩天同車,一路上介紹了許多州城的情況,讓牛浩天對州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越往南行,行人越來越稀少,兩旁的建筑也明顯比不上東城和中央大街周邊的建筑。盡管如此,還是比臥龍鎮(zhèn)的建筑強上許多。
未時三刻,馬車駛?cè)肽铣欠皇薪謪^(qū)。
徐掌柜留下的地址是在街區(qū)最東邊的小巷內(nèi),馬車進入坊市大街,沿街向東行駛。
南城坊市大街正如黃伯和曹坤介紹,較比其他街區(qū)和坊市,可用蕭條和冷清來形容,甚至還比不上臥龍鎮(zhèn)的坊市熱鬧,店面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多是些小的店鋪,妓院、茶樓、戲院這樣奢侈的消費場所,一家也沒有看到。
街上的行人倒是不少,穿著打扮多是布衣破衫,很少能見到華衣錦服之人,街面上還有眾多乞丐沿街乞討。
通過對路人和街區(qū)店面的觀察,南城區(qū)應(yīng)當是州城的貧民聚集區(qū),在這里做生意必是艱難。
然而,牛浩天的臉上并沒有愁云顯現(xiàn),隱隱還有一絲喜色。
“掌門,這里做生意能行嗎?”
坐在身邊的曹坤,凝眉問道。
曹坤已在州城多年,卻從未來過南城區(qū),見到街邊店鋪慘淡的景象,不禁為牛浩天在這里開立店面而擔憂。
“是呀,二哥,這地方怎么做生意呀!”
牛潤天皺著眉頭,一臉苦澀地說道。
牛浩天聞言,卻是莞爾一笑:
“我們醫(yī)者,所做之事便是濟世救人,這里窮人較多,病人也必定不少,正是醫(yī)者大展身手的地方,三弟,你在這里行醫(yī),對你醫(yī)術(shù)的精進大有好處。我們在這里開設(shè)藥鋪,不缺病患,豈不正適合?!?p> “可是,這些窮人,哪有錢看病拿藥,病人再多,生意也是難以為繼。”
曹坤是生意人,對牛浩天的醫(yī)者之道,雖很敬佩,但從生意的角度來考量,對他的說法難以理解。
“本宗門在這里開設(shè)的藥鋪,只是第一家,名氣和口碑最為重要。日后,會在整個西漠大陸開設(shè)多家,如你們祝家的客棧相仿,這里可以讓本宗門的藥鋪迅速成名,豈不是好事。再者,本宗門的生意,從未打算賺這些貧民百姓的銀兩,要賺的是富人和仙門的銀子。百姓看病拿藥可以賒欠,富人和仙門則不行,為他們準備的丹藥和仙草,普通百姓也用不上。”
“我明白了,咱家的藥鋪是以稀缺丹藥和靈草為主要盈利手段,為百姓醫(yī)病只是濟世為民而已。萬千百姓受益,就會口口相傳,我們損失些小利,卻可以迅速獲得名聲。掌門高明!”
曹坤不愧是精明的商人,深諳經(jīng)營之道,略加解釋,立刻就明白了牛浩天的用意。
“可是,二哥,如你所說,這里窮苦病人很多,我們哪來那么多的藥草用于賒欠,藥草的來源如何解決?”
牛潤天對經(jīng)營之道不通,他所想的更加現(xiàn)實。
“三弟不必擔心,藥草會有人定期從宗門送來,宗門藥園有足夠的藥草。另外,我想這次回到祝家莊,讓穎兒在祝家莊的藥園多種些藥草,就近供應(yīng),你們也可以收購一部分。至于賒欠,普通百姓,多為善良之人,必會想法歸還。若是遇上刻意賒欠者,必是小人,對于小人三弟不必可憐,不再賒欠就是,損失不了多少。”
“嗯”,牛潤天點頭應(yīng)道,臉現(xiàn)釋然,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
“掌門,店鋪出售珍貴的丹藥靈草,若是有歹人強搶,如何是好,掌門可曾想到?”
趕車的黃伯,久歷江湖,知道人心險惡,提出自己的擔心,也是想提醒牛浩天,插嘴說道。
“黃伯,所想極為重要,讓店鋪迅速確立聲望,正是原因之一。我為店鋪提供的丹藥靈草,均為奇缺之物,四階丹藥即便是拍賣場,也極難見到,不愁售賣,故此我們將采用先付銀子先得,約定日期付貨的方式出售,店鋪內(nèi)是不會有丹藥靈草擺放。搶劫藥鋪無用,付貨時銀子已付,搶劫目的為何。”
“掌門真是心思細膩,讓店鋪有了聲望,買貨之人就不會擔心得不到丹藥靈草。出售高階丹藥,就說明店鋪有宗門和能人照應(yīng),起歹意之人必會權(quán)衡利弊,打消強搶的念頭。有稀缺貨源,又采用這種奇特的銷售手段,店鋪開設(shè)在哪里并不重要。我理解的對嗎?”
“哈哈哈…..沒錯,曹掌柜不愧是深諳商道,不必夸贊我,我可沒這個本事,這些都是徐掌柜的安排,你們兩位都是經(jīng)商的人才,日后可以多多交流,必會有更好的經(jīng)營之道。”
牛浩天的解釋,打消了眾人的疑慮和擔心,街上的人是貧窮還是富有,已不再重要,車廂內(nèi)的氣氛愉悅起來,馬車在歡快的談笑聲中,向東駛?cè)ァ?p> 出了南城區(qū)坊市大街的東端,向南轉(zhuǎn)入一條小巷。
按照徐掌柜留下的地址,店鋪就在小巷的中間,店鋪門面是一座二層小樓,后有宅院。牌匾上寫的是“甄家粥鋪”,在此地算是較大的粥鋪,極為有名,很是好找,是當年甄夫人父母開設(shè)的店鋪,甄夫人遠嫁臥龍鎮(zhèn),二老膝下無其他兒女,二老過世后,已無人經(jīng)營,只有一名老仆人在此看守房產(chǎn)。
小巷不長,路也不寬,人就更少,整個小巷幾乎見不到幾個人。
牛浩天放眼望去,遠遠就見到“甄家粥鋪”的牌匾,店面十分的破舊,一扇門已經(jīng)不見,另外一扇也已掉落,斜靠在門框上,看上去已經(jīng)好久沒人收拾。
本回完,且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