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回到明朝做權(quán)臣

第六十六章:江湖騙子又來了

回到明朝做權(quán)臣 紅塵賊子 3268 2019-04-04 08:15:00

  冬天來的很快,這天氣真是冷的邪性,包裹了秫秸的大缸已凍裂了好幾口,就連家里的土狗都不愿意出門找食,整天縮在灶膛邊上取暖。

  天寒地凍,難熬的很!

  管家張富貴已穿上了最厚重的老棉襖,帽子上的護耳也放下來了,依舊冷的哆哆嗦嗦,指著那四具凍的硬邦邦的尸體說道:“昨夜又凍死了四個。”

  面色沉重的張啟陽無奈的搖了搖頭:“還有棺槨么?”

  “早就沒了?!?p>  “那就用白布包裹一下,用席子卷了埋掉吧,別忘了堆個墳頭?!?p>  “伯爺慈悲,這些人轉(zhuǎn)世投胎之后,一定會報答伯爺?shù)亩鞯??!?p>  “我也不求什么報答,只是圖個心安?!?p>  自從開設(shè)粥棚以來,附近這一帶的饑民蜂擁而入,每日里守在粥棚附近眼巴巴的等著那碗救命的稀粥。

  在這個滴水成冰的隆冬季節(jié),打谷場旁邊一字排開的那十九口大鍋從來就沒有熄過火,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斷的供應(yīng)著熱氣騰騰的粥食。

  這十九口大鍋,就好像黑夜的燈火一樣吸引著走投無路的饑民,讓小吳莊成為這一帶的饑民聚集地。

  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饑民來到這里,只有一個大致的粗略估計數(shù)字:就算是沒有一萬,七八千總是有的。

  七八千人就意味著七八千張饑餓的嘴巴,每日里消耗的糧米就是一個無法想象的巨大數(shù)字。

  雖然張啟陽不停的采買糧米,不停的賑濟饑民,終究也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還是有很多饑民橫死于鄉(xiāng)野、街頭。

  或是因為饑寒,又或是因為疾病,每天清晨都會有新的尸體出現(xiàn),以至于根本就來不及打造棺槨,只能用一領(lǐng)薄席卷起來隨便挖個坑堆個墳頭。

  對于饑民而言,這已經(jīng)算是非常不錯的待遇了。不論如何,停留在小吳莊都是一個極其正確的選擇:至少還有一碗粥吃,死了之后還有幾尺白布和一領(lǐng)薄席,甚至還有人埋葬堆起墳頭,這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只有這些饑民才最清楚外面是什么樣的天地:滿世界都是刀兵血火就不用說了,流落四方的饑民根本就無人理會,若是聚集的人數(shù)太多還會遭到官兵的驅(qū)趕和打殺。

  躲在縣城外面等候賑濟的饑民完全就是在等死,每天都有幾大車的尸體拉出去。

  同樣是死,死在小吳莊至少還有點尊嚴,若是死在別處,直接就被推到路溝當中任憑野狗啃食,連個囫圇尸首都落不下呢。

  “易子相食”絕不是史書上一句空洞的話語,而是活生生的人間慘劇。

  在生命隨時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饑民什么樣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打砸富戶沖擊官府,甚至直接扯旗造反都只不過是最正常的反應(yīng),社會秩序已蕩然無存了。

  但是,在小吳莊,這種狀況并沒有發(fā)生因為有毅勇軍在這里。

  現(xiàn)在的毅勇軍已膨脹到了一千四百多人的規(guī)模,比一個齊裝滿員的軍所還要龐大,隨時都可以彈壓鬧事的饑民。

  除了用武力保證小吳莊的正常秩序之外,張啟陽還給了饑民一個莫大的希望:加入毅勇軍當兵,就能掙到一條活路。

  只要成了兵,就能到毅勇軍的灶上隨便吃喝,還能預(yù)支幾升黃米和一小包鹽巴,先保住家人的性命。

  被饑餓和寒冷折磨的奄奄一息的饑民爭先恐后的加入民團,報名處從早到晚都被求活路的饑民包圍著。

  在這個見鬼的世道里,丟出去半口袋糙米就能領(lǐng)回來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娃兒,誰給碗飯吃就跟著誰是唯一的生存法則。

  所以,在短短的二十幾天之內(nèi),原本的小吳莊民團,如今的毅勇軍的規(guī)模好像吹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

  “伯爺!”管家張富貴擔憂的說道:“再這么下去,連京城的饑民都要跑過來了,到那個時候,有多少糧米都不夠哇。就算是把咱家的糧倉掏空了,也填不飽這么多饑餓的肚皮?!?p>  “不是一直在采買糧米嗎?”

  “可咱家的銀子是有數(shù)的,就算是砸鍋賣鐵怕也支撐不了多久啊。”

  “那就先把縣里的那幾間店鋪盤出去吧。”張啟陽說道:“把店鋪賣了,盤回點銀子來,買了糧米賑濟災(zāi)民。”

  ??!張富貴想不明白,張啟陽為什么要把縣里的那幾間鋪面賣掉?

  那幾間鋪面雖然賺的不多,但終究每年都能賺些銀錢,若是直接賣了,豈不是斷了來錢的門路?

  而且,在這個年關(guān)將近的時節(jié)里,店鋪很難賣出一個好價錢。為了能讓這些饑民多吃幾口稀粥,真值得這么干嗎?

  “伯爺三思啊?!?p>  “我意已絕。”說這話的時候,張啟陽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店鋪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今年賣掉了以后還能找機會賺回來。不要再說什么了,這事就交給你去辦理,盡快把縣里的店鋪盤出去?!?p>  “現(xiàn)在這個時節(jié),怕是賣不出高價?!?p>  “價錢低一點也無妨,只要賣了就好?!?p>  “可是賣了店鋪,伯爺以后的日子還怎么過呦!”

  就在剛剛過去不久的前半月,毅勇軍又舉行了一次“對抗比賽”,和之前一樣,這一回張啟陽把最后一塊田地當做彩頭分給了在比賽中獲勝的民兵。

  現(xiàn)如今的張啟陽,已經(jīng)沒有任何田產(chǎn),全都指望縣里的店鋪賺錢養(yǎng)家,若是把店鋪也賣掉了,以后的日子就真過不下去了。

  “生命只有一次,和生命比起來,沒有什么舍不得的,就只當是行善積德了,這么做總比燒香拜佛有用吧?”

  看這架勢,張啟陽是真的決定砸鍋賣鐵的賑濟數(shù)以萬計的饑民了。

  真是一片慈悲佛心?。∪羰瞧兴_看到了,肯定會感動萬分的吧!

  其實,張啟陽根本就不信佛,也不信任何神靈,因為他本就是最典型的無神論者。

  所謂的破家舍財賑濟饑民,也不過是一個好聽的說法罷了。

  賣了店鋪以后的日子怎么過?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其實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三百年的大明朝已經(jīng)到了最后的時刻,百日之內(nèi)就要煙消云散了,還談什么以后?

  大明朝已經(jīng)把路走絕了,已沒有以后了。

  現(xiàn)在,趕緊處理到那些田產(chǎn)、地產(chǎn)、店鋪,統(tǒng)統(tǒng)變現(xiàn)才是最明智的選擇,要不然的話就會全部成為闖軍的戰(zhàn)利品。

  打著賑濟災(zāi)民的幌子,把不動產(chǎn)變現(xiàn),一來是為了規(guī)避不可逆的兵災(zāi),再者也是為了將來積蓄力量。

  至于“家財無多”“庫房將空”這一類的話語,不過是掩人耳目的說法罷了。

  饑民們吃的稀粥根本就不值幾個錢,每天的消耗量也不過六十幾石的樣子,對于早有準備的張啟陽而言,雖不能說是九牛一毛,卻還能支撐得住。

  光是從四大家族手中騙來的錢財就有二十幾萬之多,而且全都是現(xiàn)錢,再加上以前的積蓄,還是可以應(yīng)付的。

  真正的大頭是毅勇軍那邊。因為人數(shù)增多,張啟陽正在瘋狂采購軍資軍械武器鎧甲。

  “勇毅伯爺安好!”一道怪聲怪氣的話語聲傳來,消失許久的江湖騙子劉乾龍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稀粥湊了過來。

  誰也不曉得這老騙子是從什么地方冒出來的,這么冷的天氣,居然沒有把這老東西活活凍死,他的命還挺硬。

  “你竟然還在小吳莊?”

  “我為什么要走?我才舍不得走呢。”哧溜哧溜的喝著稀粥,這個老騙子賊眉鼠眼的干笑著:“你勇毅伯吃香喝辣,我喝風吃粥,其實做的都是一回事,想的也是同一個事情?!?p>  唯恐這老騙子又要在眾人面前胡說八道,張啟陽抬腳就踹。

  劉乾龍挨了一腳,卻一點都惱,反而湊的更近了:“勇毅伯遵了我的說法,果斷開設(shè)粥棚賑濟饑民,不僅撈了個行善積德的活菩薩名聲,咱們大隊伍也空前壯大?!?p>  “什么?你說老子賑濟饑民是為了沽名釣譽?信不信我現(xiàn)在就抽你一記脆耳光?”

  “是不是沽名釣譽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養(yǎng)起了名望聚起了人氣,咱們的隊伍也算是勉強能看了。”

  “什么叫咱們的隊伍?毅勇軍和你有一文錢的關(guān)系嗎?趕緊滾蛋,滾的越遠越好!”

  “伯爺先別忙著趕我走,還有正經(jīng)的事情沒有說呢。”這個年老成精的江湖騙子腆著臉繼續(xù)往前湊,笑嘻嘻的說道:“前幾日,我看到有幾架大車進了伯爺?shù)拇笳嚿涎b的應(yīng)該是軍用鎧甲吧?我敢肯定,那里邊裝的一定是連臂的半身鎧?!?p>  張啟陽眉頭一皺,這老家伙說對了。

  前幾天確實弄了些鎧甲,而且全都是最精良的連臂半身鎧。

  雖然是打著毅勇軍加裝裝備的幌子,但這種事情本身就是機密,他是怎么知道的?

  “伯爺不必存疑?!眲⑶埡俸俚男χf道:“非是我要刺探你勇毅伯的秘事,只是那些箱子上打著兵部制器局的印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里邊裝的是什么東西?!?p>  光是看一眼箱子的知道里邊裝的是軍用的連臂半身鎧?這也太玄乎了些吧?

  “旁人或許看不出來,但卻瞞不過我的法眼。”這個老騙子已經(jīng)收起了那副賊眉鼠眼的表情,變得有些嚴肅了:“以前我就是兵部制器局的主事郎中,堂堂的五品朝廷命官,怎么會不認識那些個東西?”

  什么?這個江湖騙子般的劉乾龍竟然是朝廷命官?而且還是兵部制器局的主事郎中?你是在開玩笑的吧?

  稍一思量,張啟陽咬牙切齒的大叫著:“今日不把你生生的打死,怎對得起天高地厚的浩蕩皇恩!”

  當張啟陽隨手從地上撿起一根木棒的時候,劉乾龍又沒了蹤影,跑的比兔子還快!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