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星明帝國

第三百零五章 陰影下的大陸 (上)

星明帝國 伍德斯特VV 5115 2020-02-25 23:52:13

  呈現放射狀蔓延的帝國疆域在虛空中爬行了超過百億年。

  無論那些道路上曾經有過什么,Σ的世界枝干或者哨站群也好,原生的世界、仍然荒蠻的太空和群星也好,某些自發(fā)形成自發(fā)出現的巨大生命體也好,還是已經能遍布群星在世界之間架設宏偉橋梁的文明也罷......

  一把把用晶能點起的大火將它們燒的一干二凈。

  沒有什么能阻擋邊界向外擴展的近程,也沒有人能阻擋自己的意志,無論自己的意志究竟有多混亂,里面到底包括了些什么......

  除去那個巨大的頻率空洞,它就像是一個真正沒有底的洞口,源源不斷的吞噬著所有派往它周圍的一切。

  無論是多么龐大的隊伍......在那已經模糊的記憶與日志中,它們全部被標記上了一個又一個失敗。

  那是如血一般的、刻骨銘心的挫敗與憤恨,足夠讓這個狂怒但行動盲目混亂的現有集體將更多的精力指向那片區(qū)域。

  能動用的措施基本上都動用了——艦隊攻擊,遠距離虛數崩裂攻擊,敘事轟炸,場態(tài)抹殺,存在性拆解等等,它們無一例外都走向了失敗。而還未嘗試的部分,無非是在規(guī)模量級上與它們有所差距……

  要怎么做呢?

  現實的壓力,使得這個混亂的集體陷入瘋狂無數年來又一次嘗試“思考”——或者說,去利用原本粉碎的智慧和記憶來解釋現在的問題,將過往的知識和碎片檢索出來并進行匹配,嘗試找到現在的解決辦法……

  思考求知,談何容易?

  生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自洽系統,而這個自洽系統中不要說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哪怕說這個自洽系統中有哪一個部分不適宜自己當前生存的環(huán)境,那么這個自洽結構想要生存下去都危機重重。

  更不要說,自己實際上根本就不適合生存下去。

  這個集體能安然擴張數百億年甚至更加長久的時間而沒有直接摧毀自己,恐怕不過是因為這個巨大的集體自身產生的種種因素還沒有足夠的能量殺死自己。

  自己的任何一部分都混雜在一起,從而不至于有哪一部分強大到能夠直接殺死全部的其他存在。

  已經被摧毀的意識卡在了因為被否認而招致的憤恨上,而沒有卡死在殺死自己的后悔中。

  當前,虛空中的危險要素也已經不再足夠對這個龐大集體構成直接性的致命威脅。

  只此罷了。

  更何況,百億年前,敘事雷達捕捉到的、來自其他種族絕望的慘叫引發(fā)的風暴早就已經撕裂了帝國所有智慧生命的意志。

  從靈魂底層無數下層思維中爆發(fā)出的、已經醞釀迭代同樣百億年之久的負情緒風暴毫無保留的釋放出來。

  它們最終讓一切都毫無章法的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鍋并不存在于實際秩序世界中的糅合混沌湯。

  這不過,在這鍋“湯”中,還有許多相對清晰的碎片。

  這些碎片來自“帝國生命”們對過去的記憶?,F在,這個狂暴的、已經融化成了一鍋湯的混亂集體正在發(fā)瘋般地催動自己,它希望自己能從自己的回憶中找出一些辦法,一些能摧毀那片“虛空中的缺口”的辦法……

  ......臺風,這一年西太平洋上出現了超過二十五個臺風,其中的一個甚至一度逼近曾經的世界記錄,而大西洋中也同樣出現了類似的世界風王,極端天氣正在變得越來越常見......

  ......太空中很安靜,這并不符合我們的任何猜測。銀河系中有數千億顆恒星,而這其中超過十分之一都具有行星,其中具有類地行星的恒星至少也有百億顆,甚至在我們看不到的銀河的另一邊會更多。

  更何況,生命應該不僅僅只會有碳基依賴水環(huán)境生存這一種形式,只是我們可以更便捷的找尋對應的條件......太空為何如此寂靜,銀河系至少有近百億年的歷史,為什么其中連一個能爬滿銀河的文明都沒有......

  ......拜托了!請再給我們一些時間!曾經的想法爆發(fā)開來,從無言的激憤到現在毫無章法的咆哮,你們與帝國同在......命運與概率,無論如何,請請指引我們前往正確的路!

  效率!效率!時間!時間??!圣音禮贊要塞必須盡快完成總裝??!這座要塞不僅僅是一類武器的象征,更是一個時代,一些意志實現的標志??!

  ......方舟艦隊應該進行虛空航行規(guī)則測試!之前的調試中,我們盡可能完善了艦隊的跳躍結構,確保方舟艦隊盡可能按照線性運作,但是還有很多更加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

  秩序場進行調頻時,為了修改它們,內部的常數規(guī)則也必然會發(fā)生畸變!它被擋在艦體本身的晶能護盾之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過大的差距就不會影響艦體內部......

  ......執(zhí)行虛點跳躍,所有“種子”按照預定規(guī)則離開帝國,必須定時創(chuàng)造世界環(huán)境靜置修復,否則一旦隨著虛空跳躍的次數過多,跨越遙遠虛空的虛點跳躍會在所有的艦體內部積累難以估量的漏洞和錯誤——這并不是線性運作,不可大意。

  ......核輻射疾病唯一的解是更換一整具身體。目前來看要想達成這個目標只有兩種選擇,要么使用納米機器人直接修復全身細胞并且徹底清除放射性物質,要么就需要抽取意識,并且將意識完好的導入一個新的空軀體......但是意識究竟是什么......

  ......費米悖論的解釋恐怕已經得出,因為我們這個宇宙中只有三個文明,而其中一個極具破壞力又根本無法溝通,它們沒有大量浪費質量就已經......但是那些蟲子的能力怎么評判?本能嗎?宇宙的規(guī)則是如此的不均勻,以至于它們能依靠肉身直接擊碎空間?還是說它們......

  那些文明又一次拒絕了我們,并且對我們發(fā)動了攻擊,我們的身份選擇仍然不夠合適。但是很明顯,如果現在讓他們直接滅亡,那恐怕并不利于整體環(huán)境發(fā)展,觀察者計劃已經近乎陷入停滯。

  說實話,一個混沌的體系深處,一個變量的微小差異就有可能導致混沌擴大效應,但是它們本身的規(guī)模和體量是有限的。

  出現超乎我們預料的文明和智慧太少了,他們自身真的會有我們曾經預想的價值那么高嗎?

  ......我們陷入了資源妄想主意,我們認為無論任何困難,都只需要堆砌足夠數量的資源就能將其解決,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包括供需關系在內,這些概念本身的作用。

  我們經歷過混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因為進步我們就能拋棄掉這些概念本身,我們需要一些更加適合環(huán)境和規(guī)則的概念來約束自身……資源并不萬能,同時不應該被環(huán)境和氛圍攪亂了整體的思考。

  我們能取得進步,因為我們曾經積累的大量底蘊終于得到釋放,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我們就能一路高歌猛進……

  想法,記錄片段,低語和現實的影像不斷閃過,但是它們仿佛是活的。

  大量毫無意義的碎片被催化激活,在信息流中毫無規(guī)則的碰撞著大大小小的約束和壁壘。它們已經被撕扯的支離破碎,那些碎片化的模糊意識本身蘊含的信息不要說能提供任何指導意義,它們之中有絕大部分根本不與現在的環(huán)境協變,而剩下的部分,往往也充滿了追究、無奈、悲哀甚至自責。

  什么!什么??!這些都是什么!??!發(fā)狂的意志更加瘋狂的攪動那些信息碎片,攪動那些原本可能有著數百、數千甚至數十萬,直至上億年歷史跨度和超越無數層世界觀的認識碎片彼此猛烈碰撞交融,期待它們能夠制造出某些有必要、有用的觀點……

  ……宇宙其實很奇妙,例如生命本身就很奇妙,看看我們,看看我們的國家,看看我們周圍的一切!

  我們的宇宙規(guī)則允許它其中的元素按照如此的規(guī)則排列組合生成我們這樣的生命,但是那些大分子,那些鏈條和那些封裝結構——它們如何組建如何互動卻并不在宇宙規(guī)則的硬性規(guī)定內部,它們在自我演繹,它們在自我揚升,超個體,它們的意志,從無形中涌現?。?p>  依靠認識的催動,靈魂的促進和超凡資訊的融合,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晉升個體。

  當這些新生的生命擁有了一定的結構之后,它們也可能產生涌現現象,就好像是自發(fā)的上勁,以及帶由太初目的一樣自我向上揚升......

  意識影響了現實?意識促進了靈魂和超凡資訊的融合?因此,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類似個體進行研究和擴展,我們就必須嘗試這樣做?也就是讓更多的人去鉆研曾經被遺漏的神秘學知識,或者虛無邏輯學,以及編織一些現在看來并沒有道理的形而上規(guī)則?奧術能量本質是什么?

  ......這些碎片曾經位于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位點,但是隨著位點們已經被盡數絞碎,曾經的線性長河化作毫無規(guī)則隨意爬動不分先后不分輕重的碎片全部“攤平”在了這一張快要卷起來的紙上,這個集體在拼力攪動它們的時候,攪動的可不只是這些記憶和碎片這么簡單......

  作為一個能夠從信息存在基元涵蓋到文明歷史文明意識的、由曾經的一切活動的智慧碎裂混合而成的巨大生命,它本身甚至可以在相當程度上看作是自己的一切,甚至是一定范圍的古往今來可能的一切影響。

  它能夠攪動敘事結構,攪動自己曾經的演繹,它們曾經是死的,但是現在,在最極端的條件中,它們有一部分復活了:

  許多有價值的記憶和行事方式被刪去,迷惘從這里開始,蔓延到了至少三百億年前,甚至可能蔓延到了曾經的聯邦時期。

  那個時候的人們忘記了曾經的規(guī)則和制度,他們開始陷入無端的混亂,開始被黑線入侵。

  它們曾經積攢的智慧就好像被憑空遺忘,留下的,就只有安全時勉強維系龐大建筑的穩(wěn)定。

  涌現可能與靈魂自發(fā)衍生和意志影響學說發(fā)生了碰撞,在那個時代,有超過兩個奧術晉升者被抹去,歷史中剩下的只有五個。

  阿芙拉以及全部團隊的名義與歷史痕跡近乎消失,帶來的影響,則是無數戰(zhàn)艦的內部都出現了規(guī)模不一的混沌和空缺,它們就好像從來都不曾存在過一般。

  但是敘事結構本身,以及帝國長久以來一直推廣的代償措施使得這一切并沒有徹底陷入混亂,被徹底割裂。因此,有一些影響,有一些故事留了下來。歷史并沒有垮塌,并且隨著強度的下降,碎片的活化很快褪去,而剩下的部分則重新沉淀保存至今。

  或許歷史也永遠是注定的,只是現在,人們,或者說這個集體忘記的部分實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很多本該推動歷史前進或者后退的故事本身都被遺忘了。

  ......

  憤怒,無奈,絕望,無事可做,必須反擊。

  仍然沒有找到任何有用的處理方式,哪怕是一些有用的指導和想法,過往的碎片如同被黑洞絞碎過一樣,大量的信息全都丟失了,或者說那些信息從來沒有丟失,只是化為了大量有意義或者沒意義的碎片。它們之中有一些或許還可以通過逆進化推算得到解決,而還有一些干脆成為了一個個亂碼。

  發(fā)狂的理智和邏輯形成了一個個旋渦,還有一個個陷阱,它們作為可以無限推演下去的邏輯梯陣,其甚至可以容納無窮無盡的層次。

  何謂形而上,何謂超形而上?

  陛下,太早將這些理念應用于實際,太早將它們融入武器的設計理念,太早將它們重啟,這是否有些不合時宜,或者說,太過危險?

  問題并不嚴重,或者說——它們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我們在一段時間里面,使用的認知工具體系中不再需要著重注意它們,或者它們因為反向學說帶來的高速發(fā)展而向現實應用層低頭罷了,它們從來沒有真正被遺忘。

  想想看,我們是否一直在嘗試通過各種各樣的現象研究其本質?對絕大多數事物都是如此,包括奧術,包括晶能和白物質,也包括技術極致推演模塊之中可能蘊含的一切——根據現象嘗試溯源,這一直是合理的,并且從來沒有中斷過。

  然而,很多事物,很多時代里我們并不能清晰的認識其中的規(guī)則和可能。我們編制知識和應用的網,制造這座輝煌的大廈時,我們只能按照自己已有的觀測記錄來描述,并使用我們自己能夠明了的邏輯思維去解釋那些可能還沒有被我們詳細了解的事物......

  這其中,我們恐怕難以理清現象與本質之間的所有聯系,也無法劃清現象與現象之間的邊際。

  甚至可以說,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真正為什么東西做一個亙古完美的定性,我們只能接近,但不可抵達,甚至對于宇宙內部也是。

  現象與本質的探尋,割裂而片面的世界認識,知識整理,形而上學,形而上……

  那些虛無的、難以通過實體進行衡量,只能通過想象、理論、文字和邏輯來描述的部分從來就一直是成立的,它們或許本身不正確,但是它們自己卻是客觀存在的可描述現象之一。

  實際上,超形而上本身,也是片面而割裂的延伸——它超越了什么?形而上、形而上學本身?我們沒人能真正給出一套明確的定義。

  我們本身嘗試打造的法則兵器,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形而上,我們在用片面而割裂的態(tài)度,去處理去制造這些武器。任何規(guī)律,任何規(guī)則都有其適用的范圍。

  而如果想要制造在虛空中普遍適用的法則兵器,那么我們就必須分清楚所有世界所有宇宙中對應的類似規(guī)則,并且將它們全部調制在一起然后找出一個最終的協變數值或者公式——但那不可能。

  ......確實如此。不要說這樣的協變數值是否存在,虛空本身是無窮無盡的,而無窮是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龐大總量,征服無窮至少需要用無窮去進行,但是我們不可能做到,我們甚至不一定能活到下一個三百五十億年。

  因此,我們只能使得這些武器自身能代表我們需要達到的目的,而技術極致推演模塊幫助我們實現了這些,而我們早晚也需要不依靠它自己去做......

  甚至有可能,我們可以直接通過某種儀式,向虛空直接索取某些超然概念的具象,可能是理念甚至是化身。

  但那很瘋狂。

  我們也很瘋狂,我們甚至會和神打交道,甚至加入祂們的麾下。

  ......

  無窮無盡的碎片形成的旋渦深處,這個龐大存在的抽搐開始蔓延至實體——艦隊甚至有可能互相傷害,迷航直接撞擊原本作為母港的目標,以及消失......

  部分因為上層結構而陷入瘋狂的遠方邊緣艦隊甚至追上并殺死了某些最終掉隊并開始嘗試開疆拓土的虛點跳躍種子。

  邏輯和理智,對于混亂中出現的虛無存在而言只是毒藥。

  沒有任何可以解決的方法,過往沒有,沒有任何事件可以與之對應,這是無解的,這是褻瀆的,這是有邏輯的,并且是鐵一般的邏輯——無法將其消滅,這一規(guī)則是穩(wěn)定的。

  ......——!!

  最終,邏輯被放棄。

  混亂的實體已經將所有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那片虛空中空洞的陰影內部。

  一條零散但是無比寬廣的虛空長路將被無數圣音禮贊要塞和虛點轉接設施鋪就。

  發(fā)動攻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