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并沒有直接回家。她去了水上橋。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架在一條運河上。到了夜晚,安裝在橋上的燈就像天上閃爍的群星一樣璀璨奪目,把這座橋映照得美輪美奐、萬分漂亮。
即墨駕車疾馳在車輛稀少的道路上,一路上思緒不寧、浮想聯(lián)翩。她和卜胥說從此后騷塞的事她不會插手了,可幾乎是一轉身,她滿腦子想得都是他。他的身影浮現在她的眼前,就像他就站在她的面前一樣。她想忘記他,但越是想忘記卻記得越清楚。閱盡茫茫人海后,這個膽怯而羞澀的大男孩似乎是命運拋給她的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禮物??蛇@件禮物現在引起了她無限的煩惱。
即墨把車停在橋頭,步行沿著橋向前走去。晚風吹來一陣涼風,她裹緊了衣服。愛本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但對這位女子而言卻是一種靈魂的負重。就像卡夫卡逃避婚姻一樣,即墨也逃避愛情。而這便是她三十一歲依然孑然一身的主要原因。
即墨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個政府部門的小職員,母親是位中學教師。父母的婚姻是包辦婚姻。在那個年代,男女雙方見一面,相互看著不討厭,一門親事就算成了。她的父親和母親就是在感情基礎為零的前提下結合的?;楹笏麄冞^得并不幸福。因為父親的脾性就像水,散漫溫和;而母親的脾性就像火,一點就著。讓他們生活在一起,就像把水和火放在一個容器內攪拌一樣,最終的結果是水火不容。
即墨五歲時,這個家徹底支離破碎了。父親像所有婚姻不幸福的男人一樣,不可避免地有了外遇,而母親又像所有沒有主見、對糟糕無望的生活感到無能為力的女人一樣,每天自暴自棄、蓬頭垢面、要死要活。父親不回家還好,一回家他們倆人就會把墳墓般的家搞得雞犬不寧。他們先是惡語相向,然后母親就對父親大打出手。父親由于心里有愧,從來不還手。在這種情況下,他要么躲出去,要么默默承受。在母親眼里,他的隱忍就證明了他的罪惡深重,這就越發(fā)讓她怒火中燒忍無可忍。她像個癲狂的瘋子一樣,更加肆無忌憚地撒潑打滾,把父親打得無處可躲,把即墨嚇得驚魂失魄。
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給即墨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當她到了上學的年齡并被送進學校時,人們發(fā)現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既不愛說話,也不愛笑。她沉默得就像一尊會移動的塑像。她不合群,也不善交際,總是獨來獨往,且喜歡呆在陰暗的角落。最令老師和同學們驚訝的是,這個落落寡合、從不顯山露水的小女孩成績卻非常優(yōu)異。九年義務教育她都是尖子生,上高中是保送生,就讀的是一所最好的高中。高三時,她寫了一篇探討康德哲學的論文,引起學術界的一片嘩然。正是這篇論文為她鋪平了去哈佛大學的道路。自建校以來,她是她所就讀的那所學校唯一的一位哈佛大學主動想要的學生。這所世界一流的學府以慷慨的助學金和豐厚的獎學金向這位孤高冷傲的年輕姑娘伸出了橄欖枝,她不失時機地抓住這根橄欖枝,一勞永逸地擺脫了父母為她營造的那片灰暗的天地,獨身一人漂洋過海,在異國他鄉(xiāng)開始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誰都不會想到,這個不善言談的女孩之所以一路過五關斬六將,一刻不停地沖到了世界名校,并不是因為她如別人所認為的是個天才,而是因為她一門心思想用學識編織一對翅膀,然后駕翅高飛,逃離那個父親和母親置身的悲慘世界。這個世界像囚牢一樣監(jiān)禁了她無數年,讓她痛不欲生。她深愛著父親,但她更恨他。恨他的軟弱無能和沒有責任心;她可憐同情母親,但也厭惡她。厭惡她的優(yōu)柔寡斷、自私和作繭自縛。他們把她依賴的原生家庭當成了充滿怨恨的硝煙的戰(zhàn)場,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兵戎相見奮勇殺敵。恨和厭惡使她從記事起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遠遠地離開這兩個她最親的人。因此踏入學校的第一天,她就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她的命運,于是她把全部身心放在了學習上。她表現出的所有自閉行為都是她刻意為自己營造得一個不被別人打擾的環(huán)境。她看不起那些嘰嘰喳喳的同學,痛恨這個喧喧嚷嚷的世界,她熱衷孤獨和黑暗,因為在那個絕對靜謐的世界,她才能頭腦清醒地和絕望可悲的生活抗爭到底。而這就是這個女孩少女時代的全部生活內容。
在哈佛讀書期間,她主修的是心理學和哲學。她之所以學習心理學只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病了。當她第一次因為母親和父親爭吵而不知所措地號啕大哭時,這個病就潛伏在了她的體內,追隨了她短暫的前半生。然而,令人喟嘆的是,當她學有所成后,她治愈了無數人的病,卻唯獨無法醫(yī)治自己。她無法對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給她造成的惡劣影響釋懷,多年來始終不能原諒父親和母親。因此當她出國留學時,她用冰冷的語氣對母親和父親說:“我終生都不會忘記你們對我的生育之恩。但是從此后,我再也不會回到這個比墳墓還要凄涼的家了。你們生了我,但卻沒有好好地撫養(yǎng)我;出生沒得選擇,可如何成長我想自己選擇;你們賜予我一個破敗的家庭,而我個人的世界我想自己打造,也決不邀請你們參與。這些年你們?yōu)槲一ǖ腻X我會給你們清清楚楚地算一筆賬,我會用四年的時間勤工儉學還清這筆賬,自此后,我們互不虧欠。你們依然是我的父母,我依然是你們的孩子。但你們的生活我不想再插手,而我的生活也請你們不要干涉。將來活成什么樣,那是我自己的事情,無論好壞都與你們無關。請不要自責,因為我也不會為你們的蒼老牽腸掛肚?!?p> 她說到做到,大學四年,她一邊求學,一邊打工。第四年年末,她還清了父母的全部“欠款”。在把最后一筆錢打在母親卡上的那一刻,她感到渾身都有一種說不清的輕松感,那是解脫和自由的感覺,如獲新生。仿佛一只籠中鳥放飛藍天。她覺得她應該和這個世界重新建立一種更客觀、也更可靠的關系了。在這個世界上,她再也不會被那些糾纏不清又傷肝傷肺的所謂的親情折磨得苦不堪言了。
“讓所有的愛都見鬼去吧!”她眺望著自由女神像,在心里吶喊。
學成歸國后,她一次也沒有回過家,連父母生活的那座城市她都沒有踏足過。為了避開他們,她定居到一座離故鄉(xiāng)十萬八千里的城市。對別人來說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對她來說就是一塊靈魂的傷疤;落葉歸根與她而言更是一個笑話;遠遠地逃離那個地方變成她一生的執(zhí)念;永不回頭就是她前行的動力。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靈魂上,她都是這個世界的過客,她從未把哺育她成長的那個家庭當做護佑自己的港灣,而她自己也從未全心全意地屬于那對湊合著過日子的男女和他們用隨便的態(tài)度組合起的那個家庭。她是孤獨的,正因為孤獨,她也獨立得純粹。就像黃山上的那棵青松,傲然屹立在險峰之巔。在這個世界上她唯一的根就是漂泊,唯一的快樂就是自由,唯一的信仰就是博愛,唯一的歸屬就是心靈的平靜,唯一的安慰就是拋棄了愛與被愛的責任。
很難說得清,即墨的這種殘酷的生活理念究竟是對還是錯。因為幼小的心靈深受創(chuàng)傷,這個姑娘便在自己精神世界的外圍筑起了銅墻鐵壁,阻礙一切侵犯。尤其是愛的侵犯。誰也不否認,這是個冷酷無情的姑娘,決絕到令人膽寒的地步。但與此同時,令人既震驚無比又欽佩不已的是,不管對誰她都一視同仁。無論國王還是乞丐,只要走進她的視線與她接觸,她都笑臉相迎、以禮相待。似乎她與身俱來的人性之愛由于不愿傾注于某些人,因而普灑給了眾生萬物。
就是這樣一個姑娘,在她三十一歲的這一年,一個男孩突然闖入她的世界,打破了她內心的平衡。當她刻意逃離那個男孩,她才赫然意識到,無論她把這個男孩送到多遠的地方,她那被攪渾的世界再也無法澄清了。她的心亂了,就像那打碎的花瓶,再也粘合不成一個完美無瑕的裝飾品了。
這個意義非凡的深夜,這個姑娘孤零零地徘徊在水上橋上,用雙臂擁抱著自己,看著這座燈火輝煌的城市,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刻更要孤獨和無助。她無情地放逐了那個男孩,而一種朦朧的愛卻殘酷地放逐了她。她站在蒼穹之下,上望不到星光,下看不到歸屬,遠眺看不到希望,回顧往事又沒有風景可言。她在人生的中路,像但丁誤入一座黑暗的森林一樣,迷失在了愛的夢幻般的迷宮里。
凌晨兩點,即墨才回到家里。她像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一樣,一頭栽倒在柔軟的床上,陷入深深的睡眠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