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是當(dāng)朝駙馬爺

063 皇權(quán)

我是當(dāng)朝駙馬爺 炒飯的菠蘿 4102 2019-04-11 12:30:00

  早朝后,御書房內(nèi)。

  姜武手中翻看著一本紙書《論語》,書桌上放著一些趙惇帶來的活字印章,這本紙書,便是趙惇送給姜武的禮物。

  公羊?qū)幍氖种幸材弥槐尽墩摵狻罚凵裰胁粫r透露出欣喜之意,顯然是對這份禮物滿意至極。趙惇自然虧待不了自家兄弟,姜武有,公羊?qū)幾匀灰灿小?p>  姜武看罷后,將書冊放在桌上,起身走到趙惇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開懷大笑,贊賞道:“這就是子昂想要改善的紙張?還有印刷術(shù)?有了這兩樣?xùn)|西,何愁我大齊不能夠強盛?。 ?p>  “陛下說得有理?!惫?qū)幰埠c頭。

  兩人都不是蠢笨之人,身居高位,那自然是目光長遠的人,一眼就看出了紙書以及印刷術(shù)的好處。

  有人認為,世家壟斷知識,文化,從而掌控著偌大的權(quán)利,紙書印刷術(shù)的出現(xiàn),便瓦解了世家壟斷知識的局面,觸動了世家的利益,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

  并且大錯特錯!

  首先,紙書在如何泛濫,窮人也是難以獲得學(xué)習(xí)的機會,就像后世,書籍無數(shù),知識無數(shù),學(xué)之不盡,用之不窮。

  可哪怕是有了義務(wù)教育,窮人家的孩子,還是難以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的人為了生計,甚至早早輟學(xué)謀生。

  眼下雖然說不是戰(zhàn)亂時期,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吃飽穿暖自然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只有家中有余錢的人才會供孩子讀書。對于更加窮苦的人家來說,讀書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有些人求他們讀都不讀,本來糧食就不夠吃,家中還養(yǎng)一個只會讀書的閑人,在他們看來讀書還不如種田好使。

  所以讀書,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是有錢人的專利。

  而且是讀了書就能夠當(dāng)官嗎?

  普通百姓,寒門子弟,就算有人想要通過讀書當(dāng)官,出人頭地,首先得過兩道難關(guān)。

  第一,是獲得被教育的機會,第二,讀書成才之后,獲得步入仕途的機會。

  國家,也給了讀書人出人頭地的機會。

  軍功爵制以及舉孝廉制,這兩種制度,可以讓人才獲得出人頭地機會。這個時代可沒有什么科舉制,全靠各郡向中央舉薦人才,人口滿二十萬每年舉孝廉一人,滿四十萬每年舉孝廉兩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滿二十萬,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人口不滿十萬,每三年舉孝廉一人。

  這舉孝廉聽上去非常簡單,可是舉孝廉的權(quán)利,一般掌控在世家大族,或者名儒大家手中。

  而他們舉薦的人才,一般都是自己治下州郡的屬吏,或者自己門下通曉經(jīng)學(xué)的學(xué)生。

  走舉孝孝廉的路子,要么才學(xué)過人,聲名遠播讓世家大族的發(fā)現(xiàn)你的才能,如此才能獲得他們的舉薦。

  要么就得跟世家大族搭上關(guān)系,投奔世家大族,成為他們的學(xué)生、屬吏,幕僚,世家大族舉薦孝廉,自然是先舉薦自己親近的人,這也就是門生故吏的由來。

  而另一種晉升方式,便是依靠軍功爵制,從軍立功,依靠戰(zhàn)功獲得官職,爵位。

  這也是齊國目前人才晉升的主要方式,不過人才雖然被舉薦了,還需要立功才能晉升。例如當(dāng)朝大將軍徐轅,正是因為功勞赫赫,因功上位。

  齊靈帝時期做的一件最讓人稱道的事情就是廢除了軍功爵制度。但只是他改變了其爵位的等級,以及獎賞的內(nèi)容,重新設(shè)定了其他的爵位獎賞制度,人才依靠軍功爵制上位的本質(zhì)沒有變化。

  姜武繼位之后,也是循著先皇的指令執(zhí)行,只不過廢除了很多明顯就是懶怠的政策。但還是沒有改變?nèi)瞬疟仨毩⒐Σ拍苌衔坏谋举|(zhì)。

  紙書,造紙術(shù)的出現(xiàn),只是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提高了讀書人的品質(zhì),增加了讀書人的數(shù)量。

  這是不會觸動世家大族利益的。

  因為當(dāng)下人才得選拔制度被世家掌控,對世家是有利的。

  讀書人再多又如何?想要當(dāng)官還得經(jīng)過他們的手。

  在這種制度之下。

  紙書印刷術(shù),不僅不會損害世家大族的利益,反而對世家大族有利。

  因為天下的讀書人,還是得投靠世家大族,獲得他們的舉薦,成為他們的門生故吏才能上位。

  門生故吏多了,世家大族的力量也就更強大。

  趙惇是紙書,印刷術(shù)的開創(chuàng)者,但同時他也是大齊的駙馬,是姜式的人!天下的讀書人,自然是心心念念姜式的好,姜武若控制數(shù)量,加以壟斷,天底下的讀書人自然是心向著姜式。

  得士人之心,得天下自然不難。

  有了這一群讀書種子,姜式自然會越來越強大。這是齊國境內(nèi)任何的世家大族都無法比的,任你再家大業(yè)大,能有皇上大?你再豪強,也比不過皇上為天下士子創(chuàng)造出讀書的條件!

  看著姜武高興的模樣,趙惇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將內(nèi)心的想法說出來。目前這個想法只是在他腦海里初步成型。

  他作為一個穿越者,自然知道造紙術(shù)和印刷術(shù)動搖不了各世家大族的利益。真正能對對世家大族的利益造成沖擊的,是選拔人才得制度。

  科舉制度!

  隋唐時期出現(xiàn)的科舉制度,其本意,就是為了消滅世家而誕生的。

  世家大族其實對于社會,對于百姓并沒有危害。

  威脅社會,欺壓百姓的乃是地方豪強,地主階級。

  世家世家,世代為官的家族才是世家。

  世家的權(quán)利在中央,之所以被消滅,并不是對社會,對百姓有危害,

  而是世家,威脅到了皇權(quán)!

  比如東晉時期,王,謝,桓等世家為天下之最,皇權(quán)基本上被架空,天下由世家做主,三國時期世家剛剛興起,至隋唐時期,已有五姓七望,發(fā)展至頂峰。

  世家在中央的權(quán)利太大,威脅到了皇權(quán)?;实巯胍毑脤?quán),想要中央集權(quán),自然要消滅世家。

  因此軍功爵制,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選拔制度,被科舉制度所取代。

  可是世家被消滅了,地方豪強,地主鄉(xiāng)紳階級卻興起了。

  若是將軍功爵制下的世家門閥,與科舉制度下應(yīng)運而生地主階級相比較。

  對國家真正有危害的,其實是后者。

  軍功爵制之下,立功獲爵,爵位能夠世襲,代代為官,世家也便因此產(chǎn)生了,世家權(quán)勢過大,因此容易產(chǎn)生權(quán)臣。

  若是皇帝昏庸無能,世家都不需要時間發(fā)展,軍功制下,一代便能出強臣。

  如東晉南北朝時期,桓溫,蕭衍便是頂尖世家之主,桓溫把持朝政十?dāng)?shù)年,垂涎帝位已久,奈何受制于王謝兩家不能如愿。而蕭衍出自頂尖世家蘭陵蕭氏,取代劉宋建立南梁。

  比如劉裕,甚至諸葛亮,則是軍功爵制之下直接催生出的強臣。

  雖然諸葛亮出身世家,但到了諸葛亮那一代,已經(jīng)落魄到在南陽以種田為生了,只能算是衣食無憂,憑借家世以及自身的才學(xué),在荊州士人之中稍有名氣,但遠遠比不上荊州的那些大家族。

  但他投靠劉備后,一直做到了丞相,哪怕是皇權(quán),也是觸手可及。若是諸葛亮奪取了皇位,便與劉裕無異了,但好在諸葛亮是個一忠臣,但不可否認,他是因為軍功爵而崛起的。

  不過世家的存在雖然威脅到了皇權(quán),但世家的利益,其實國家是一致的。

  因為世家的爵位,榮耀,是國家給予的,國家若是滅亡,世家的權(quán)利,便會蕩然無存。

  雖然強大的世家,雖然會威脅到皇權(quán),但外敵若至,世家便會上下一心,共同抵御外敵。

  所以哪怕是西晉滅亡,北方的世家大族,基本上都南下投奔東晉。

  蜀漢滅亡時期,如姜維,諸葛瞻父子,趙云,張飛的后人,依靠軍功爵獲得權(quán)利的家族,都是為了國家拋頭顱,撒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看益州的投降派,大多是豪強,地主階級。

  這些人的利益,與國家是不掛鉤的,他們與世家不同,他們的利益不在中央,而在地方。

  國家滅亡了,換一個主子就行了,他們的土地還在,仍舊可以在地方作威作福。

  對于極度缺乏文史知識的趙惇來說,這一些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他知道,真正能讓寒門子弟出人頭地的制度是科舉制。只有科舉制是在這不公平的世道里相對公平的一道規(guī)則。

  只是……科舉制度,并沒想想象之中那么好。

  科舉制說白了就是皇帝為了穩(wěn)定皇權(quán),為求拉攏地主階級消滅世家,進行利益互換的一種制度。

  世家要的是中央的權(quán)利,而地主階級,要的是地方的權(quán)利。

  唐宋之后,參加科舉的考生,有成千上萬,乃至數(shù)十萬,然而三年之中,金榜題名的名額,只有兩百人。

  如此稀少的名額,為什么天下讀書人,還要如此熱衷于科舉呢?

  因為考不上也沒關(guān)系,只要考個秀才就夠了,雖然距離金榜題名的官途遙遙無期,但他們當(dāng)不了官,可以回鄉(xiāng)保全經(jīng)濟利益。

  國家對秀才有著優(yōu)厚的待遇,見官不拜,犯法不打,免除徭役稅收,秀才回鄉(xiāng)之后便成了鄉(xiāng)紳地主,隱瞞佃戶,偷稅漏稅,屯積居奇,兼并土地,都是這些豪強地主鄉(xiāng)紳階級干的事情。

  豪強地主階級,才是國家的蛀蟲。

  軍功爵制度之下,老兵退伍之后,可以回鄉(xiāng)擔(dān)任鄉(xiāng)吏。

  然而科舉制度之下,地方鄉(xiāng)吏,則是由地主階級掌控,如此地方的腐敗,便更加嚴重了。

  皇帝滅了世家,集權(quán)中央,但卻放地方權(quán)利于地主階級,掌控了中央,失去了地方。

  也因此,國家變得越來越腐朽,遇到外敵,更是不堪一擊。

  科舉制度之前,從未有國家因為外族而被滅國,農(nóng)民起義,也是少之又少。

  而科舉制度之后,唐,宋,元,明,清,不是被農(nóng)民起義滅了國,便是被外族滅了國。

  為何會如此?

  因為以前軍功制度下,士兵就算在戰(zhàn)場上立不了功,無法封候拜將。但退伍以后,還可以回鄉(xiāng)擔(dān)任鄉(xiāng)吏,因此那個時候,當(dāng)兵是可以獲得利益的。

  可是科舉之后,當(dāng)兵的就是當(dāng)兵的,退伍沒有利益可言,依靠戰(zhàn)功建功立業(yè)更是空談。如兩宋時期的岳飛,狄青等依靠戰(zhàn)功上位的將軍,下場皆是非常凄慘。

  沒有利益激勵士兵,武將更是被殘忍打壓,軍隊的戰(zhàn)斗力如何提得上去?

  百姓被地主階級壓榨,農(nóng)民起義自然是層出不窮。

  異族外敵來了,地主階級與國家的利益不統(tǒng)一,重新?lián)Q一個主子便行了,如何會上下一心保全國家?

  軍功爵制之下,是促進了科技的發(fā)展,華夏的科技,一直是領(lǐng)先世界千年。

  可是科舉之后,莫說領(lǐng)先世界了,最后反倒是被其他國家給趕超了。

  軍功爵制之下,國家尚武崇尚征服,兩漢領(lǐng)土到了最后滅亡時期也一直是處于擴張狀態(tài)。

  而科舉制度之下,人們的思想被禁錮,無法開拓,讀書人只知考取功名保全利益,沒有進取之心,故而國家的領(lǐng)土越來越小,隨著土地兼并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積貧積弱,最后逐漸被外敵吞并。

  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便是這個原因。

  軍功爵制,世家門閥,雖然會威脅皇權(quán),但卻遠不如科舉制度,地主階級對國家的危害大。

  其實任何一種制度,都難以保證國家延續(xù)萬世經(jīng)久不衰,想要國家走的長遠,其根源,還是看統(tǒng)治者,看帝王。

  帝王英明神武,國家自然繁榮昌盛,可帝王要是昏庸無道,國家一兩代便會被滅亡。

  但是無論如何,科舉制度是真正意義上做到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在今天看來,無論它怎么荼毒天下士子的思想和制度的不夠完善,但是不能否認這個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寒門子弟想要翻身就必須要付出努力。相比之下,什么“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漏洞很大,遜色很多。

  科舉制度還化解了天下百姓和皇權(quán)的對立關(guān)系,把主要精力放到讀書考試上面。既化解了階級矛盾又可以選拔人才,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是治國安邦的良策。對于讀書人來說這是證明自己的機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