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建文野望

六十七 投降免死

建文野望 祎爾善 2120 2019-04-25 05:53:49

  阮軍中的號角一變,五千大軍從四面便紛紛沖殺過來。

  這嚴重出乎朱允炆的意料。

  朱允炆本來預(yù)料,兩軍交戰(zhàn),應(yīng)該像后世影視作品中那樣,有明確的前方和后方,明確的戰(zhàn)線。

  自己這一千余人,一律面向南方,抵御南方?jīng)_來的敵軍,當(dāng)然不成問題。

  但其它三個方向,又該怎么應(yīng)對。

  如果自己也兵分四路,每一路就只剩三百人,三百人的部隊分為三隊,輪番射擊,每次齊射只能有一百發(fā)彈丸射出。

  這就要求十幾輪齊射,還必須全部命中,才能全殲敵軍。

  這種無膛線的火繩槍,在這種距離上,命中率基本是個笑話。

  反正眼下也沒有更佳的手段,只能拼一下了。

  朱允炆對齊泰吩咐了幾句,齊泰便領(lǐng)著士兵開始變陣。

  對于這種攻擊,應(yīng)對當(dāng)然只能是鐵桶陣。

  在這一點上,不論你是久經(jīng)沙場的將軍,還是朱允炆這樣從未上過戰(zhàn)場的青年,都是一樣的。

  敵人在哪個方向有部隊沖來,自己的軍隊在那個方向,當(dāng)然要有應(yīng)敵的部隊。

  這樣一來,整個部隊就圍成了一個圈。

  如果說明軍還有后方的話,那就是圈的中心。

  除此之外,四周皆是前線。

  南越軍隊漸漸靠近,就快要達到鳥銃的射程的時候,卻聽到一聲號角,阮家軍一齊駐足。

  接著,便是四面而起的高叫:

  “投降免死,投降免死。”

  這種場面,朱允炆日前在海上倒也遇到過。

  只不過那時,朱允炆是勸降的那一方,如今卻到了被勸降的那一方。

  明軍士兵也有些膽寒。

  畢竟,從紙面上推算自己有以一敵五的實力,當(dāng)然不難。

  但是見到四面都有敵兵,聽到這種山呼海嘯的勸降聲,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部隊都是京軍中較為年輕和出色的,但從小生長在太平應(yīng)天的這些小伙子,驟然要面對想要取自己性命的戰(zhàn)爭,沒有不害怕的道理。

  一直到來南越的路上,這些士兵還都有說有笑。

  畢竟,自己一出生就是洪武年間,應(yīng)天府內(nèi)外別說戰(zhàn)爭,就是流賊也不敢作亂。

  身邊有一千多戰(zhàn)友,個個都拿著一槍就可以取人性命的利器,這場出征對士兵來說,更像是一場勢在必得的郊游。

  直到此刻,敵軍這種不標準的漢語終于把這些士兵從美夢中喚醒。

  終于,有一個支持不住的士兵,引燃了自己的鳥銃。

  砰!

  鳥銃射擊的爆鳴聲,短暫地讓士兵們心安。它提醒士兵們,畢竟我們手中的武器,比對手的長矛厲害太多了。

  但這聲響,也觸動了對面的阮家軍。

  在阮子仁看來,這當(dāng)然是明軍對自己的挑釁。

  看來,不給點厲害的,明軍不會這么容易投降。

  阮軍中的號角聲再起,五千南越軍停止喊叫,而是呼喝著沖了過來。

  “放銃!”齊泰見敵軍已經(jīng)進入射程,放聲高叫。

  明軍中一排四百支鳥銃齊放,像點燃了過年的爆竹。

  然而,在這個距離上,鳥銃的命中率著實可憐。

  阮家軍見明軍使出鳥銃,不但沒有停止沖鋒,反而似乎沖得更加快了。

  四百支鳥銃放出,擊倒的敵人屈指可數(shù)。最多不超過五十名。

  “再放!”齊泰的聲音也開始顫抖起來。

  按照齊泰與朱允炆原本的預(yù)計,首先,敵人見到這種武器,應(yīng)當(dāng)感到害怕,起碼要延緩沖鋒的速度才對。

  其次,倒下的士兵也應(yīng)當(dāng)對敵人的沖鋒起到阻滯作用。

  照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這兩條預(yù)測都落了空。

  敵人從四面沖鋒,沖鋒面遠比想象的要大,那些被射倒的士兵數(shù)量顯得太少,對這樣大范圍的沖鋒,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而且,從敵兵的反應(yīng)來看,敵人似乎很快就明白了這種武器的弱點。

  鳥銃當(dāng)然是只有在遠處才能發(fā)揮威力,因此必須加快沖鋒速度,盡快進入白刃戰(zhàn)。

  但是不管是誰,第一次見到鳥銃齊射的景象,都起碼要被嚇到才對。

  除非,這些阮家軍,并不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景象。

  朱允炆感到有些不妙。

  明軍的齊射持續(xù)了六七輪,隨著兩軍距離的拉近,命中率當(dāng)然也有所提高。

  不過充其量,也只是擊倒了不到一千敵軍。

  “還好,還在控制當(dāng)中?!敝煸蕿尚÷暤?。

  依照目前敵我距離和敵軍沖鋒的速度,明軍還來得及進行十幾輪的齊射。

  現(xiàn)在兩軍距離越來越近,接下來的齊射,起碼還能干掉一千多人。

  大明京軍中最精壯的一千人,依托營寨以一敵三,未必就輸給南越的這支部隊。

  但緊接著,朱允炆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預(yù)感還真準。

  阮家軍從腰間掏出了一種酷似火槍的武器,在沖鋒中點燃了火繩。

  “還能這么玩?”朱允炆有些意想不到。

  銅制、鐵制的鳥銃極為笨重,因此鳥銃兵根本無法背負著鳥銃完成長時間的奔跑。自然也就更不必提移動中射擊了。

  敵人所持的,顯然并不是金屬銃,而是原始的竹鳥銃,因此即便在沖鋒中也可以射擊。

  金屬銃相比于竹鳥銃,優(yōu)勢主要就在射程。

  敵人依靠五分之一的犧牲,就把這個優(yōu)勢抹平了。

  眼下,一千明軍要面對持有同樣熱武器的四千阮家軍。

  雙方都在彼此的射程之內(nèi)。

  情況還能更糟糕一點嗎?

  能。

  朱允炆很快就發(fā)現(xiàn),敵人的命中率遠高于自己,真正做到了一槍一個。

  照理說,沒有膛線的時代,彈丸飛出去是不受控的,很容易走偏,不可能做到這么穩(wěn)定。

  但遺憾的是,阮家軍射出的根本就不是彈丸,而是短箭。

  朱允炆一直認為,要提高鳥銃的穩(wěn)定性,只能從槍膛著手。壓根就沒考慮過可以從子彈著手。

  但要在槍膛內(nèi)部刻出螺旋線的技術(shù),當(dāng)然不是這個時代所能具備的。

  以短箭代替彈丸,箭尾的羽毛對穩(wěn)定性的增加是決定性的。

  等到阮家軍再沖鋒一段,兩軍的距離已經(jīng)近到讓朱允炆都能明顯看出敵人武器的模樣了。

  果然是竹制的鳥銃。

  阮家軍似乎也意識到,在現(xiàn)在這個距離上,自己是占盡優(yōu)勢的。

  雙方都是火繩銃,射速差不多,但明軍的彈丸命中率仍然只有六七成,自己卻可以達到九成。

  更何況,此時的兵力對比還是四比一。

  朱允炆嘆了口氣。

  “投降吧,大意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