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乖巧的孫猴子可不多見,李毅愣了愣神,終于還是反應了過來,有些不確定的道:“那個、猴施主,咱們是不是有些什么誤會?”
“不會錯的,之前觀音菩薩上東土尋取經(jīng)人,路過這里的時候勸我皈依佛法……”猴子一臉激動的說著。
李毅卻是慢慢的明白了過來,感情玄奘跑過去忙前忙后,到頭來竟然是被這猴子當成自己的跟班了。嗯,雖然他對猴子的眼光還是很認同的,但取經(jīng)人這個身份可不是光靠優(yōu)秀就能擔當?shù)摹胫?,便是一臉和善的扶起了猴子:“師侄果然是誤會了,貧僧玄一,我身邊這位玄奘師弟才是菩薩跟你說的那位取經(jīng)人?!?p> “……”猴子大張著嘴巴,心里忍不住泛起嘀咕:那菩薩是傻了嗎,居然會選那個不堪一擊的弱雞當取經(jīng)人!當然了,這話他是打死了也不會在玄奘面前說的,拜取經(jīng)人為師這件事情是他一早就跟菩薩打了保票的,他這次拜師本來就沒打算看對方的實力,反正不管怎么樣,都不會有他厲害的~
李毅發(fā)誓,自己真不是想要訛對方那幾個響頭的,見猴子在那里沉默,心中開始有些發(fā)慌,別看這猴子剛才表現(xiàn)的乖巧可愛,但從其過往做過的那些事情來看,卻是個實打?qū)嵉蔫铗埐获Z之輩,自己占他便宜,那可真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想到這里,連忙將李世民御賜的那件僧袍取了出來,“師叔手里也沒什么好的見面禮,這件袍子你先拿著吧?!?p> 猴子驚醒過來,下意識當即接過僧袍,轉(zhuǎn)而看向了自己的身子,臉色瞬間爆紅,一個眨眼已經(jīng)是落荒而逃,良久才是從遠處的林子里走出來,沒敢多看李毅這邊,朝著玄奘拜起師來。
玄奘剛才就打算勸師兄收下這只可愛的猴子,此時見他穿上僧袍后居然頗有些沙門中人的樣子,心中更是滿意,但還是裝模作樣的端起了師父的架子,教育了猴子幾句。
那猴子被困五百多年,心情大好,也不生氣,從善如流的連連點頭,還主動從李毅手里接過韁繩和行李,笑道:“師叔,這些雜活就讓俺老孫來干吧。”
對此,李毅自然沒有意見,一路上問起當年大鬧天宮的事情,那猴子說到興起,忍不住就有些開始吹起牛筆。
李毅知道他在夸大事實,也不點破。說說笑笑,拉近關系的同時,對于三界當中的一些事情也算是了解了一些。
玄奘雖然自持身份很少開口,但耳朵也是一直豎著。
李毅看在眼里,卻是暗暗好笑,
就這樣走了大半天,猴子才是略微消停下來,不再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當年之勇了。
李毅看著在前面探路的猴子,心里卻是在琢磨,要怎樣才能從對方身上得到一滴精血,雖然妖神之變提到的天罡、地煞異獸里面并沒有靈明石猴,但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摸索,他其實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其實只要是妖獸的精血,都可以用來修煉這妖神之變,只是數(shù)量有限,最多也就能吸收一百零八種異獸的精血而已。
只是想要按部就班的收集到整整一百零八種天罡地煞異獸的精血何其困難,眼前這只靈明石猴的血脈未必就比那些異獸要差,更何況,靈明石猴只是混世四猴之一,若是有機會能夠收集到其余三只猴子的血脈,那完整版的混世魔猿比之所謂的天罡神獸都要強大了許多,甚至于,按照他的推測,那混世魔猿說不定就是傳說中的混沌魔神之一,那樣的話……
想著,他看向猴子的目光便是越發(fā)的灼熱起來。
便在這時,猴子的叫聲已經(jīng)傳來:“師父、師叔,你們快看,那邊有戶人家,剛好讓咱們前去投宿!”一邊說著,一邊已經(jīng)跑了過去。
“毛毛躁躁~”玄奘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搖了搖頭。
李毅在邊上笑道:“我倒是覺得悟空師侄乃是性情中人,只要師弟多加指點,將來的成就一定不低?!?p> 玄奘點了點頭,其實他對自己這個大徒弟還是十分滿意的,此時發(fā)聲牢騷,不過是在顯擺罷了,這就像后世的那些父母抱怨自家孩子頑皮一樣。
說笑間,兩人也是到了那農(nóng)舍的附近,遠遠的就是聽到了一陣叫嚷。
卻是那家里的老漢被猴子的樣貌給嚇到,想要關門謝客,卻被猴子攔住,起了爭執(zhí)。
李毅記得書中提到的這個老頭年幼的時候曾在五行山下見到過猴子,知道猴子這是認出了故人,故意在逗弄這個老頭,當下也不急著上前,遠遠的站在那里看起了熱鬧。
玄奘卻是見不得自己弟子欺負一個老人家,上前勸慰起來。
接下來的事情發(fā)展倒是和李毅想象中的差不多,猴子說出來當年的事情,與那老頭相認,一行人得到了老人的熱情招待。
一夜無話,李毅卻是想著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事情。
若是他猜得不錯,猴子和玄奘這種看似融洽的師徒關系,很快就會因為六個山賊而發(fā)生改變,為不久的將來猴子順理成章的戴上那頂緊箍埋下了伏筆。
說實在的,以前他看西游記的時候,總覺得就是這緊箍束縛了猴子的本性,使得對方從那個敢于挑戰(zhàn)一切的齊天大圣變成了遇事就去搬救兵的孫行者。不管這些是不是一場精心安排好了的局,這一道緊箍的確是束住了猴子的前世今生,從此以后,再也做不回曾經(jīng)的自己。
這只猴子努力與命運抗爭的故事激勵過太多人,他有些猶豫自己要不要提醒一下對方什么,但又怕這種舉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要知道,他之所以想要參與到這場西游當中,內(nèi)心深處最大的依仗其實就是對于那部西游記的了解……
只是李毅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猶豫著要不要提醒孫悟空不要像原著中一樣辣手打殺了那六個山賊、好讓對方不再帶上那頂緊箍的時候,遙遠的南海普陀山圣境,那觀音菩薩正是有些猶豫的看著眼前擺放著的三個金箍:“這個給那猴頭,這個……”
修士本尊可以隨意的感受到分身的想法,越是強大的存在,他們每時每刻閃過的念頭也就越多,傳說中的圣人甚至可以做到一個念頭感照三界,其實就是將一道道的神念分身投射在諸天萬界當中。
但分身與分身之間,卻未必可以做到任意的精神溝通,更何況,如今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這位觀世音只是慈航道人的善尸。
法明是慈航道人早年棄道入佛時留下的一道分身,經(jīng)歷過輪回,與觀世音之間的精神感應就更是薄弱,他們彼此之間交流最多的就是佛法的理解,各有各的盤算,至少在李毅這件事情是這樣子。
說到底,作為這次西游的大總管,觀世音有些不信任法明的這個弟子,所以她正在猶豫著,要不要來個一石二鳥,在給那猴頭戴上緊箍的時候,給那玄一也戴上一個金箍。
這東西早先時候其實是截教一位叫做緊箍仙的法寶,當年封神大戰(zhàn)西方教渾水摸魚,可是弄到了不少的好東西。后來輪到多寶如來當家,這些東西就又回到了這位截教大師兄的手里。
觀世音奉命離開靈山的時候,佛祖將那金箍一分為三,分別是“金”、“緊”、“禁”三箍,各有一套真言,好讓她方便給玄奘收服徒弟。
不過以她對那豬剛鬣和沙悟凈的了解,這二人恐怕是用不到金箍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原著中剩下的那兩個緊箍就是被觀音給私吞,拐了一頭黑熊看家護院不說,還騙了一個童子善理財政。
此時取經(jīng)隊伍中多了一個不被她掌控的李毅,她自然就想著要不要到時候也給李毅來上一個。
當然了,這金箍畢竟妙用不小,能不浪費,她也不想浪費。
……
李毅自然不知道這些,第二天三人繼續(xù)上路,沒走多遠,就是遇到了那六個山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