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總共煉制了十一爐“靈蛻丹”之后,楊劫自覺對煉丹的流程操作與火候控制都算得心應(yīng)手。
其實這也得益于他淬體圓滿之后,對自己身體乃至身體所導(dǎo)引的元氣已能掌控到入微的級別,這雖然無法使他避免因經(jīng)驗不足而犯錯,卻可以保證同樣的錯誤絕不會犯第二遍。
楊劫手中雖然還有許多煉制其他淬體丹藥的材料,但要全部煉出來實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巨大工程,因而不打算在此地?zé)捴屏?。畢竟他他煉制“靈蛻丹”只是為了熟手,那些那些丹藥完全可以等回到朝歌之后再慢慢煉制。至于煉丹需用的地火和控火的陣法,朝歌有的是奇人異士,以楊家的地位,聘請到幾個也不算難事。
這一次他又休息了很長時間,一則調(diào)養(yǎng)氣息恢復(fù)先前耗費不小的精力,一則仔仔細(xì)細(xì)回味煉制“靈蛻丹”過程中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確保接下來這一次萬無一失。
良久之后,楊劫從葫蘆中取出那十二種用來煉制“補天斷續(xù)丹”的靈藥,分別依法炮制取其精華之后,一絲不茍地依照既定次序投入丹爐之內(nèi)。
天地元氣隨著他的導(dǎo)引注入地上的符箓之內(nèi),陣法運轉(zhuǎn)開來,那一蓬金紅色熾熱地火驀地高漲,將整座丹爐的下半部吞噬掉。
煉制“補天斷續(xù)丹”的過程,可是比煉制“靈蛻丹”復(fù)雜了百倍也漫長了百倍。在接下來的七七四十九日中,楊劫沒有一刻停歇,始終在全神貫注地借陣法控制地火的溫度,務(wù)要保證沒有一絲一毫的偏差。
在這期間他不能進食飲水,只能在引導(dǎo)元氣控制地火的同時,也用元氣滋養(yǎng)身體和精神。如此一來,雖然他免不得將自己煎熬到形容憔悴,但在元氣時時刻刻的浸潤下,他在修行之路上停滯近兩年的瓶頸也不知不覺間開始一絲絲松動……
終于,到了第四十九日圓滿的一刻,丹爐之內(nèi)與楊劫的體內(nèi)同時爆出一聲雷鳴。
楊劫驀地發(fā)出一聲酣暢淋漓的長笑,仰起頭來張口一吸。
這一吸卻直如長鯨吸百川,金鰲島上空方圓千里之內(nèi)游離的天地元氣硬生生地被聚攏成一團又被拉伸成一個巨大的漏斗形狀,下端如入無物般穿透了白禮洞府的頂壁,隨著楊劫吸氣的動作灌入口中。
“白禮師兄,這是怎么回事?”
如此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十天君的感應(yīng),其余的九位感應(yīng)到這異變的源頭是白禮洞府,瞬息之間便各自施展遁法趕了過來。其中那金光圣母倚仗速度最快的雷光遁法,比其他人早一步到達,看到白禮站在洞府門口張大嘴巴望著空中因為高度凝聚而現(xiàn)出形體的巨大元氣團發(fā)呆,急匆匆地劈頭便問。
白禮如自言自語般喃喃道:“楊師弟不是借了我的地火室煉丹嗎?今日便是他預(yù)計的七七四十九日丹成之期,但那‘補天斷續(xù)丹’縱有再生造化之功,丹成時也不該有如此大的動靜罷?”
隨后現(xiàn)身的秦完接口道:“照我看來,楊師弟這番怕不僅僅是煉成了靈丹,應(yīng)該是本身的修為借著煉丹期間的磨礪終于突破瓶頸,成功開辟了竅穴!”
金光圣母帶著些好奇問道:“諸位師兄可能猜到楊師弟開辟的是哪一處真竅,居然弄出這般聲勢?”
秦完帶著些艷羨的神色道:“雖然楊師弟不曾說起,但我猜他修習(xí)的應(yīng)該是我道門第一護法斗戰(zhàn)神通‘八九玄功’。若果然如此,那么他此刻開辟的便該是位于人體中樞之地、號稱‘天地之根、萬法之源’的‘玄黃一竅’!”
聽得“八九玄功”和“玄黃一竅”時,其余九位天君臉上現(xiàn)出同樣的艷羨之色。
前者作為道門有數(shù)的神通秘法,他們都是久聞大名,只是此功法在道門太清、玉清、上清三脈之中,也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根骨稟賦絕佳又屬最核心弟子身份之人才得傳承,他們作為記名弟子萬萬沒有機會得窺其中奧妙。
而后者之所以能在一百零八處真竅中號稱中樞,卻是因為這一處竅穴之中蘊含著一門“法天象地”的無上神通。
此神通蘊含天地造化之機、萬物生克之變。修習(xí)者以“八九玄功”秘法將這一門神通悟徹掌握之后,每再多開辟一處竅穴,領(lǐng)悟一種神通,都可以額外多掌握一種與該神通相合的變化之術(shù)?!鞍司判Α蹦荛_辟七十二處地煞真竅,那便是七十二般變化。
此時洞室之內(nèi)的楊劫終于將似乎永無止息的一口氣吸完,同時也是將方圓千里之內(nèi)游離的天地元氣一口吞下。
被楊劫吞入口中的海量元氣盡都匯聚向他胸口正中的某一處位置,如百川歸海般注入那一處存在的一處無限小又無限大的神秘空間,原本混沌單純的無屬性元氣分化陰陽清濁,陽清者上升,陰濁者下墜,演化天地玄黃之象。
便在這一方空間向著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小世界演化,才剛剛形成一點雛形之時,被楊劫吸入體內(nèi)的元氣卻已消耗殆盡。
楊劫是萬般不愿這一次的突破就此半途而廢,欲待再吞噬天地元氣時,卻尷尬地發(fā)現(xiàn)如今金鰲島方圓千里之內(nèi)形成一片天地元氣的真空地帶,最少也要三五日的時間才能隨著四周元氣的流入而恢復(fù)過來。
眼看著這一方空間演化開始停滯,楊劫腰間的紫金紅葫蘆忽地自動飛了起來凝定在虛空,葫蘆口的塞子也自動跳開,從里面飛出一顆圓坨坨、金燦燦的丹藥來。
這顆丹藥表面分布著九個細(xì)小孔洞,便如人之九竅。隨著丹藥內(nèi)部傳來一次次有如生靈心跳的律動,這九個孔洞一呼一吸,將一絲絲精純濃郁的氤氳元氣吐出又吞入,呼吸間蘊含的規(guī)律分明是一套玄奧無比的吐納之法。
看著懸浮在葫蘆上方的這顆丹藥,楊劫的兩顆眼珠子差點滾了出來,不敢置信地在心中狂呼道:“九轉(zhuǎn)金丹!”
便在他有些懷疑自己眼前是否生出幻覺,伸出手去想要觸摸一下空中的那顆丹藥時,那丹藥卻陡然化作一道金光,迎頭撞入他胸口處剛剛開辟卻還未能成形的“玄黃一竅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