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
午休的鈴聲響了,錦縣儀表廠的鐵門緩緩?fù)崎_,職工們紛紛涌了出來。
廠里食堂的飯菜味道不好,不愿意在食堂將就的人,多半都是搭伙出來下館子吃飯,亦或者在廠子門口的攤位上隨便買碗小餛飩填肚子。
“呀,曼青,好久不見你了,這坐完月子回來上班啦?孩子誰照顧呢?”說話的是小攤的老板娘——老于。她一面拿毛巾擦拭著桌板,招呼曼青坐下,一面聊幾句家常話。
曼青羞澀笑笑:“是呢,剛坐完月子,也該回來上班了。孩子不是放廠里的托兒所么,一會吃完飯我就過去看一眼,也不知道習(xí)不習(xí)慣呢?!?p> 老于收了曼青手里的一塊錢,“這小餛飩漲價了,比先前多了五毛。”
曼青從兜里摸出五毛錢,遞了過去,“最近菜場的菜都漲價了,也實在沒法子呢。”
說罷,曼青心下就禁不住一陣發(fā)緊??礃幼樱@往后連偶爾出來吃個餛飩也是奢望了。
老于笑嘻嘻的從大鍋里撈出一碗小餛飩,又加了點紫菜干和蝦皮進去,熟練的把燙手的碗端了過去,“你也不用太擔(dān)心了,這孩子剛進托兒所,都得哭一陣呢。這哭個幾天,幾個月的都有,都不算是事兒。里頭的老師都耐心著呢,你就放心上班吧?!?p> 曼青點頭道謝,老于便轉(zhuǎn)身去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小攤的柜子上擺放著一臺老式的黑白電視機,專供吃飯的客人消遣用的。
曼青一面吃著碗里的小餛飩,一面看著電視里的節(jié)目。她突然覺得眼前一亮,手里的勺子也便不知不覺得放了下來。
原來電視上正在做一則采訪,對象是全國知名的企業(yè)家顧鴻愷。顧鴻愷雖然其貌不揚,可是電視里看,穿著一身利落的西裝,打著一條深紅色的領(lǐng)帶,再看那談吐的口吻,看起來真是意氣風(fēng)發(fā),精神的很。
曼青早就聽過顧鴻愷的大名,他算是錦縣本地名人。據(jù)聞,早年去過深城擺地攤,睡天橋底下,吃了不少苦頭。后來帶著第一桶金,回到家鄉(xiāng),又從冰箱生意開始起步,也算是一步一個腳印,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如今顧鴻愷做的是摩托零部件的生意,也算是全國領(lǐng)先的龍頭老大哥了。
“你現(xiàn)在對電視機前的觀眾有什么想說的話么?”記者將話筒遞過去,采訪道。
“我想說的是,改革放開以來,國家不斷在給經(jīng)濟發(fā)展注入鮮活的血液。大家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困境,只要敢想敢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顧鴻愷滿面信心的說著。
小攤上,旁的同事在吃中飯聊天,并沒有幾個人注意到電視上的這一則采訪。卻獨獨只有曼青,專注的坐在那兒,好似陷入了沉思里頭。
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困境……
顧鴻愷方才的話不斷回繞在她的耳畔.......
想著、想著,曼青倏地從位置上立了起來,她覺得渾身上下都有些發(fā)熱,充滿了一股子勁。
那股力量,如暴雨過后的山洪,在身體里頭迸躍涌進著。好似只等著一個開閘放洪的機會,即刻便要傾瀉而出一般。
是啊,為什么人要被眼前的困境給困住呢?她吳曼青自己有手有腳,只要去拼搏、去奮斗,怎么就不能給自己和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