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臨行前
這邊家里,季奶奶正忙著給季蕓蕓收拾行李。
其實小孩子家也沒什么要帶的,只出去幾天時間,又是夏天,東西也輕便。兩身換洗衣服,兩方小手帕,洗漱用品帶一套,常用藥品備一點,再帶雙拖鞋就齊活了。
收拾完東西季奶奶又鉆進廚房,火車上的飯菜又貴又難吃,不提前預(yù)備著,路上可是要遭罪。
季中杰回來停好車,還沒走到家門口呢,門棟里飄香的鹵味就思思鉆入鼻孔。
“蕓寶,爸爸回來了,火車票買好了,咱們明天就出發(fā)咯!”
“爸爸最棒,爸爸辛苦了,我給你擦擦汗?!闭f著,季蕓蕓抬起藕節(jié)似的小胳膊,想給季中杰抹汗。
“寶貝真乖!”季中杰沒忍住,彎腰在閨女臉蛋上香了一口,抱起她往廚房走。
“媽,我托江畔弄了張硬臥,明早7:40的車,回程的票我們到了羊城再買?!?p> “那得好好謝他,改天你帶他來家里吃頓飯”,季奶奶掀開鍋蓋攪了攪,繼續(xù)道,“對了,我們科室李阿姨你記得吧,她娘家有個內(nèi)侄女,中專畢業(yè)剛分配到我們醫(yī)院會計室,我問了,人還沒對象呢。家里雖然是下面縣里的,但是為人老實本分,改天把江畔約出來見見,說不定能成。你們那批老同學(xué)里就他還單著,我都替他急?!?p> 季中杰嘿嘿一笑:“媽,你這紅娘可當(dāng)不成了,人家自個兒找著了,是他同事,今天這車票還是人對象幫忙弄的呢。”
“喲,那感情好,這下他爹媽該放心了?!?p> 季奶奶也算看著江畔長大,他有了好歸宿,她也替他高興。
“對了,你那全國糧票還有嗎,沒有的話趕緊去換一點?!?p> “還有呢,這幾次出門跑長途票都沒用完,而且羊城那邊這兩年也有人開私人飯館,不要糧票也能行?!?p> 季中杰想著,羊城那邊的風(fēng)氣確實比他們內(nèi)地城市更開放些。最近幾次往南方跑,粵省那邊不僅私人小飯館有了,路邊擺地攤的也不少,吃的用的都有的賣,比江市方便得多。
提起糧票,季蕓蕓回憶起前世,粵省深市從84年就取消了糧食憑票供應(yīng)的政策,在全國首開先河?,F(xiàn)在是82年,粵省又是改革開放前沿,小商小販不再局限于黑市,不再偷偷摸摸東躲西藏。
季奶奶白了兒子一眼,“你以為我是擔(dān)心你?我是擔(dān)心咱們蕓寶,小孩子家家從沒出過遠門,你可得給我照顧好了,一根頭發(fā)都不能少?!?p> “哎喲喂,您可真是我親媽,我對蕓寶那是跟眼珠子似的疼,餓著誰也不能餓著我閨女呀?!奔局薪茉┩鞯暮堋?p> “行了行了,別跟這爐子旁邊待著,不嫌熱啊你?!奔灸棠虛]手把兒子往外趕。
聽著爸爸和奶奶貧嘴,季蕓蕓咯咯直笑,這有滋有味的小日子,神仙來了也不換。
……
一下午的時間,季奶奶鹵了七八個雞蛋,一塊兒牛腱子肉,還有十幾片五香豆腐干。天氣熱怕帶上車存不住,沒敢包肉包子,只準(zhǔn)備了五個白面饅頭和三個棗泥餡的玉米面窩頭,父女兩個路上吃是盡夠的。
準(zhǔn)備好的干糧用了兩個大號鋁飯盒才裝好,季奶奶還洗了一個水果罐頭瓶,裝了大半瓶麥乳精,連同一個帶蓋的搪瓷水杯,一起塞進挎包。
一邊收拾一邊和季蕓蕓交代:“蕓寶,在火車上渴了就和爸爸說,讓他給你沖麥乳精,在外頭不要貪涼喝冷水啊,不然鬧肚子?!?p> 季蕓蕓猛點頭,覺得奶奶絮絮叨叨的叮嚀很是窩心。
一家老小晚飯吃的簡單,就著中午的肉末茄子,一人一碗干拌面。
飯后季爺爺把兒子叫到一邊,從包里掏出兩沓大團結(jié),細細囑咐著:“這是我下午取的兩千塊錢,你帶著,粵省的事要真能做,多點本錢心里也更有底氣些。到了那邊千萬別急躁,先摸摸底,千萬不要別人說什么信什么。尤其這次還帶著蕓寶,萬事穩(wěn)妥為先,安全第一?!?p> “爸,你放心吧,之前我確實有點沖動,現(xiàn)在不會了。而且羊城我也去了不少次,那邊多少認識幾個人,我去了先找他們打聽打聽,那個羊城人的路子要是靠譜我就找他,要是不靠譜我也可以自己去找,大不了就是成本高一點,總歸有的賺?!?p> 頓了幾秒鐘,季中杰咬咬牙接著說道,:“大不了我就當(dāng)帶蕓寶出去玩一趟,也不虧。”
“能這么想就好,那我就放心了?!奔緺敔斉牧伺募局薪芗绨?。
聽了父親一番話,季中杰為自己之前的小心思羞愧不已。
本來從粵省回來的路上他還計劃,要是家里人不同意,他就用這幾年工作的攢的一千來塊錢去闖一闖,可他萬萬沒想到,父親雖然一開始反對,最后卻真金白銀掏出來支持他。他們家是薄有積蓄,但是一下子拿出兩千來,也不是個小數(shù)目了。
季中杰暗自發(fā)誓,過去之后一定好生謀劃,也不枉費父母這么開明。
當(dāng)天晚上,季蕓蕓纏著季中杰給她講南方見聞,想從中找出些蛛絲馬跡,和記憶中的歷史對上號。
改革開放初期的粵省的走si貿(mào)易正是猖獗的時候,有些沿海的地方,漁民不打漁,工人不上工,農(nóng)民不種地,學(xué)生不上學(xué),走街串巷沿著公路兜售si“水”貨。近海的船只幾乎全是走si船,沿岸的大型私貨市場至少好幾十個,“水”貨的名字也是這么來的。季中杰口中的羊城佬應(yīng)該就是這種撈偏門的生意人。
不過這時候的私貨市場可不止賣“水”貨,假貨一樣滿天飛。當(dāng)然,也不是真的假,而是所有東西都打著外地招牌,比如衣裳全是滬市的,皮革全是溫市的,好像外地的東西才是好貨,外地的月亮也比較圓。而且,有多少假貨都不愁賣,畢竟這是個什么都缺的時代,好多人連真貨都沒見過,假貨也算不得假了。
季蕓蕓想起曾經(jīng)一個同事講的笑話,80年代一些滬市人跑到深市買了一把折疊傘,發(fā)現(xiàn)竟是從滬市運去港城,又轉(zhuǎn)回深市的。滬市人很高興,說是比在滬市買少花了幾塊錢;深市人也高興,說賺了幾塊錢;港城百貨公司也高興,同樣說賺了幾塊錢。
這些因為交通不便和信息不對稱而產(chǎn)生的商機在這個時代遍地都是。
黃金滿地,全看你撿不撿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