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太平公主的回憶
”記得女兒13歲那一年吐蕃突然派使者前來請求公主下嫁以結(jié)秦晉之好,并且指名道姓要女兒這個嫡公主,不可按照慣例讓其他宗室女子封為公主代替和親。
若不然不足以表達大唐對他們的重視,他們便要發(fā)動戰(zhàn)爭以示抗議。
可當時母親剛跟父親提了建言12事沒多久,實行更是沒有多久,而建言十二事其中就有一條息兵停止一切對外戰(zhàn)役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大肆發(fā)展農(nóng)業(yè)。
吐蕃卻在那時提出那等無理要求,正式抓住了母親所提的建言十二事當中的這一條,讓母親父親同意把女兒下嫁給他們。
若當時母親父親同意有失大唐的威嚴,但卻可以保大唐無恙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免遭生靈涂炭。
當時女兒也聽聞了這件事情,女兒雖對父親母親萬般不舍,但是為了大唐,為了天下老百姓也為了父親母親不為難,女兒愿意下嫁。
因為女兒知道女兒身為公主,接受天下人的供養(yǎng)身上就有責任犧牲自己保護天下人。
當時女兒害怕你們當女兒所說的都是玩笑之言,又或是女兒不知道這其中的厲害,才說出此番沖動之言。
因此當時女兒鄭重其事特別認真與你們說的,還跟你們分析了這其中的利弊,甚至到最后女兒都跪了下來,就是想告訴你們,女兒所說的都是認真的,并非玩笑之言,又或是一時沖動。
母親可記得當時你與父親是怎樣的反應嗎?”太平公主微微抬起頭回憶詢問道。
可也不等媚娘做答太平公主就自己接著道“當時父親母親聽到女兒所言,什么也沒有說只是相視一笑。
當時女兒看到父親母親的反應,心里是既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父親母親終于笑了,女兒終于為你們分憂了,盡了自己公主的責任,對得起大唐,對得起天下人了。
難過的是自己馬上要離開父親母親往后不能在父親母親面前盡孝,還要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適應那里的生活。
而就在女兒心里既高興又難過之時父親母親竟然站了起來,走到了女兒身邊,輕輕的把女兒扶了起來。
女兒本以為你們一定會夸獎女兒幾句,接著順勢答應女兒所請求的,畢竟這是為了大唐,為了天下人,就算你們再寵愛女兒,女兒在你們心里的位置再重也重不過大唐,重不過天下黎明老百姓。
可沒想到父親卻拍了拍女兒的肩膀與女兒說,太平你有如此胸襟,又有如此孝心朕與你母后都十分的欣慰。
不過這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又是國家大事,你小孩子家家就不必操心了,朕與你母后會處理的,你出去玩吧。
母親,你知道當時女兒聽到父親的話是怎樣的心情嗎?”太平公主又是回憶詢問道。
是怎樣的心情,你自己剛剛不是已經(jīng)說得清清楚楚了嗎?根本就沒有想到你的父親竟然會那么說那么做。
其實你們所有的孩子對于你們的父親都不太了解,甚至對他有所誤會。
而他都看在眼里,卻故作不知,更未曾點破,媚娘不由得想到,想著想著心里便不是滋味。
但面上絲毫不顯,只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并不知曉,手卻再一次悄無聲息的縮回到了自己袖子里,緊緊的握著自己的袖子,以壓制心里的情緒。
媚娘手上的動作,太平公主自然沒有發(fā)覺,太平公主所見的就是媚娘搖了搖頭,自己也就接著回憶道:“當時女兒聽到父皇與自己這么說,心里是既感動又生氣。
女兒萬萬沒想到,父皇竟然會這么說,女兒很清楚,父皇這么說就是不同意女兒的請求,這也意味著女兒極有可能不要去那個陌生的地方跟父親母親分離!
生氣的是父皇竟然說女兒是小孩子家家,女兒當時可13歲了,按照年齡也可以婚配了女兒哪里是小孩子家家。
而且女兒這個請求對于當時的局勢不是最好的選擇嗎?萬一吐蕃真因此發(fā)動戰(zhàn)爭造成生靈涂炭那父親母親及女兒不是要成為千古罪人了嗎?”
讓你下嫁看起來的確是最好的選擇,可有損大唐的威嚴,而且你是我們唯一的女兒,你從小我們就視你為掌上明珠,又怎么忍心把你遠嫁到那個地方讓你吃苦?
況且你當真以為他們真心實意求嫁公主嗎?他們只是抱著一種試探的態(tài)度,想看看大唐的底線是否會有所下降,以及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的心態(tài)。
還有你當真以為他們真的會如自己所說的一樣,求嫁不到你這個嫡公主便會發(fā)動戰(zhàn)爭嗎?
不,他們不傻,他們絕不會因此就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與大唐兵力相差懸殊。
若發(fā)動了戰(zhàn)爭對他們百害而無一利,這從后面發(fā)生的事情便可以得知,倒是如今他們個個不安分媚娘又不由得想到,想到最后手握得更加緊了,只是這一次卻不是壓制自己心里的情緒,而是宣泄自己的怒火。
而在媚娘想這些的時候,太平公主的嘴巴可沒有?!芭畠寒敃r又鄭重其事的跟父皇把自己剛剛所說的重復了一次,并且把自己心里所想的也說的7 7 8 8。
可誰知父皇竟然沒有被女兒的話絲毫所動,還催促女兒趕緊出去玩,別再管這事了。
女兒當時心里是又氣又急,但卻深知自己無法改變父皇的決定,只能向母親求助。
因為女兒知道能改變父親決定的,這天下只有母親一個?!?p> 我就知道你們個個都是這么認為,其實他若真的下定了決心,那是我能夠更改的。
即便我要更改他的決定,也要花費很多心思,才有可能做到媚娘又是不禁嘆息的想到,手一直藏在自己的衣袖里,緊緊的握著。
“誰知母親不但對女兒的眼神視而不見,反而跟父親一唱一和,摸著女兒的頭讓女兒出去玩。
女兒當時就與你們說,女兒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可母親卻說還說自己不是小孩子,這又是在耍小孩子脾氣了。
好了出去玩吧母后與你父皇還有事要商量,接著便讓他把女兒半強制的帶了出去。”太平公主起先的時候依舊和剛剛一樣回憶得道
但說著說著太平公主的頭便是一側(cè)看向了青草,那眼神里并不與平時一樣,有的只是和善與天真,取而代之的竟然是憤恨與怒火。
青草在媚娘身邊多年,這幾年更是改變了許多,對人的一舉一動基本上都能第一時間察覺
而對人的眼神更是敏感不過了自然一下子就察覺到了太平公主這包含著憤恨怒火的眼神,心里那是叫苦連連公主你別這么看著奴婢,奴婢也只是一個奴婢,所做的也只是按照主子的吩咐辦事罷了。
奴婢又何嘗不想為公主以及駙馬做些什么,可是奴婢人微言輕的什么也不能做,一旦做了就會丟了自己腦袋,就算丟了自己的腦袋也不能改變當今局勢!
若奴婢丟了自己腦袋可以讓神皇陛下改變主意,為公主駙馬保住幸福,保住一個完整的家,保住神皇陛下這世上唯一的親情,就算奴婢丟了腦袋也無怨無悔。
可惜就算奴婢丟了腦袋也無法做到這一切,那奴婢又何必做一些毫無意義的事,丟了自己的性命。
奴婢的身份就算在卑微,命更是如草芥,那也是一條命呀,不過公主你接著說多說一些以前溫馨的,沒準神皇陛下便會心軟,改變主意。
青草雖然在心里叫苦連連了這么多,其實也不過是一瞬間,而這一瞬間,太平公主已經(jīng)重新扭過頭道:“母親當時女兒雖然出去了,但哪有玩耍的心情,便立即回自己的住處了。
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女兒也是坐立難安的連睡夢當中都在想此事,故此那一晚女兒并沒有睡好,大清早的就去向父皇母后請安,同時借機想讓父皇母后改變主意,別為了女兒因小失大。
誰知道女兒剛開口父皇就與女兒說,母后已經(jīng)想到了一個妥帖的法子,既可以讓女兒不離開你們,又可以讓吐蕃不以此為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滿意的離去。
只是需要女兒吃幾年苦,當時女兒心里是既好奇又高興,高興的是自己竟然可以不離開父親母親就可以圓滿的解決此事,好奇的是母親到底有何法子?”
“公主殿下,你當時心里只有這兩種情緒,就沒有一絲絲害怕嗎?要知道你父親可是說了需要你吃幾年苦?”媚娘突然詢問道。
聽到媚娘的詢問太平公主雖然覺得有點驚訝,但是還是立刻搖了搖頭道:“女兒心里只有女兒所說的那兩種情緒,女兒心里并沒有絲毫害怕,只要能留在父親母親身邊,讓女兒吃再多的苦,女兒也愿意?!?p> 聽到太平公主的話,媚娘心里的怒氣終于有所下降,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眼神當中沒有剛剛的凌厲逼人與寒冷以及袖子里的手也不由自主的松了松。
太平公主自然不知道媚娘手上的動作,但是感覺到了媚娘的眼神,已經(jīng)沒有剛剛那么凌厲,心里頓時便生出了一股希望,口里則接著道“后來女兒就問父親到底想到了何法子?
誰知道父親卻在這個時候使壞,不告訴女兒,跟女兒賣起關子來了,母親也做事不理就在旁邊笑著看著,也不知道為女兒做主。
還好女兒靈機一動,想到了既然父親不說,那就直接問母親好了,反正法子也是母親想的
可母親并沒有第一時間做聲而是用手輕輕溫柔地摸著女兒的頭,眼睛卻在與父親相視。
直到見到父親點了點頭,母親才與女兒說了,讓女兒出家為女道士,替母親為外祖母守孝三年。
還一直跟女兒說委屈女兒了,父皇母后也不想如此,可土番一直與大唐交好父皇母后也沒有其他法子,總要給他們一個交代,只能委屈女兒幾年了。
等幾年后外祖母的喪氣已滿,這件事情也過去了,女兒便可以出家還俗過自己原本的生活。
女兒記得當時母親一直溫柔,輕輕的摸著女兒的頭,父親則皺著眉頭。
母親,你和父親當時可是覺得對不起女兒,所以才那般的?”太平公主起先的時候回憶笑著道但說著說著語氣就變得詢問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