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語然很小的時候,因為感覺不到父母的愛而變得比同齡人叛逆很多。
小區(qū)有一個關于她的傳言,說是有這么個調皮孩子,不知受了什么樣的委屈,拿著棍子把大門口的葡萄幾乎全部打落了,導致大家一年也沒吃上果子……
那天艾語然和家里生悶氣,出來就做了這個錯誤的舉動。年紀輕輕,根本就分不清事情的好壞,但是看著外公動真格的懲罰自己,才慢慢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寧城和滿聽對于艾語然來說就是無數(shù)個團聚與暫別,很多年了,這種規(guī)律從未打破。
新年過后,艾語然就回老家了,這次從寧城回去,有艾伊然跟著。她海外歸來,沒有選擇在大城市發(fā)展,只是去到了一個有潛力的三線城市。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只有還在等待開發(fā)的地方才有更多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方便照顧自己的妹妹,高三下學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父母幫不上忙,自己對知識還有一些了解。
艾語然能走到今天,和她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有很大的關系。人生歷歷萬物,本來就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她不是大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同時也沒有扮演壞孩子的角色。
很多個夜晚,艾語然的腦海里都會浮現(xiàn)自己想要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零碎的片段開始慢慢組建,在她心里根深蒂固。
小學升初中的時候,她享受著人生第一個沒有作業(yè)的假期,于是一個人偷偷買了張車票,帶著一部翻蓋手機,收拾好行李,把省內逛了個遍。范平省是一個多民族文化的地區(qū),幾乎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每走到一個地方,她都會特別感慨,積極參與大家的活動,盡力融入他們的生活,過得特別的快活。
那年,艾語然來到一個叫增崇的地方,立刻被這里的侗族文化,侗族建筑給吸引了。那天這個寨子在舉辦活動,女人們一張嘴,天籟般的聲音便散播在空氣中緩緩流進人們的耳朵。他們穿著自制的衣服,頭頂帶著自制的銀飾,畫著淡淡的妝,每一個人看上去都精致至極。
這里的房子是木制的,每一戶人家都有一棟三四層的木房子,外觀看上去十分大氣,走進去會有一個大廳供人平時活動,而樓上則是睡覺的房間。這個地方還沒有受到世俗的感染,人們會在平時穿自己的民族服飾,犁地靠牛,吃飯靠生火,女人們會繡花,會染布,會唱歌,會沒事的時候就聚在一起用自己的語言聊天……
艾語然住的那戶人家特別熱情,每一頓都是好酒好肉的招待(盡管艾語然不喝酒),這里的酸湯魚,酸湯是自己家弄的,魚是自家稻田里的,一切的美味都來自于原生態(tài),卻丟不掉“妙”的標簽。
最令艾語然感動的是,艾語然沒喝完的酒,被男主人倒進自己的杯子一飲而盡。他說倒掉太可惜了,這是用自家糧食釀的。在這個“講究”的時代,別人喝過的一口水,就像是染上某種病毒一樣,很多人都不會碰一下,一個外人,能有這樣舉動,確實足以打動人心。這代表了他們沒把艾語然當外人,而是時時刻刻都在體現(xiàn)她是一名貴客。無時無刻,他們的做法都在感動著這個外鄉(xiāng)人。
夜晚,艾語然跟著他們在鼓樓下聊天,聽說頭頂上這個東西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這里的語言很難讓外界的人聽懂,一開始,也只是從他們的語言形態(tài)中了解一點點。和他們待在一起很快樂,雖然都在講一些瑣事,卻都是實實在在的記錄了生活。這里的人都特別了解寨中人的性格,大概就是從這些聊天中,慢慢的將彼此的靈魂融合。
艾語然從來沒有感受過這樣的夜晚,青蛙在不遠的地方鳴叫,知了也在樹上迎合,人的聊天聲有多熱鬧,它們的伴奏就有多響亮。似乎是一首奏樂,伴奏,永遠附和著主唱的歌聲。這種場合,艾語然還是跟外公外婆回鄉(xiāng)下的時候見過,那時候二老放心不下老屋,周末經(jīng)?;厝ゴ蚶?。
二老好像是村里的名人,聽說他們回來之后,到了大家就陸陸續(xù)續(xù)的坐在院子里聊著村里新發(fā)生的事情。年紀大的老人總會說二老命好哦,個個子女都有出息,如今在城里,過的那都是“上層人”的生活。聽說在城里住的還是獨棟,在鄉(xiāng)下修都得花好一筆錢,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中國有一個詞語叫冷暖自知,城里舒不舒服,艾語然從來都沒有問過他們。她會經(jīng)??吹酵夤钜乖谠鹤永镒芫?,抽著從老家?guī)淼娜~子煙,衣著干干凈凈,甚至在燈光下還會反光,眼里卻流露出種種孤獨;外婆把院子里養(yǎng)花的空地種上了蔬菜,清晨傍晚、有事無事都在打理,每每吃到來自院子里的蔬菜,外婆總會驕傲的強調無數(shù)遍那是她親手種下的,無污染的上等蔬菜。
故事從別人嘴里說出來,好像都變得那么的光鮮亮麗,外公總是說,原來在村里人的眼中,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達到了這么高的水平。想起那些鬧饑荒的年代,兩人獨自養(yǎng)育八個兒女,經(jīng)常深夜回家,雞打鳴就出門干活,如今,都不復存在了。村里人如此羨慕,卻不知道二老在城里面對的孤獨,人走到一定的年紀,需要的東西,肯定不止擁有物質那么簡單,人世間最可貴的是親情,最缺失的是陪伴。很難想象如果沒有艾伊然和艾語然,二老在城里有多無助。
想到這里,艾語然突然覺得內心一陣涼風,于是拿起手機給家里打了個電話,告訴她的位置,和回家的時間。一陣噓寒問暖之后,艾語然合上電話,又坐到了原來的位置,嘴里含著微笑,看著大家開心的聊天。
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少數(shù)民族部落,盡管有很多問題想問,卻實在怕打擾大家的秩序。幸得旁邊的年輕小伙會說普通話,聽說成績也特別優(yōu)異。在侗族人身上,搭訕似乎是他們天生的本領,他們可以在眾人面前唱歌,自然而然也敢和不認識的人溝通。就這樣,他當起了艾語然的“翻譯官”,讓艾語然完全明白大家到底在說什么。慢慢地,她的情緒也被帶入聊天中,開始全身心的投入這場對話。與他們一起笑,一起聽在這個地方人們白天所發(fā)生的故事。
給艾語然做翻譯的那個男孩子是男主人在的小兒子,從小能說會道的他讓村里人都很喜歡他,聽說石恒燁還會很多樂器,周末他會自己坐車去城里學藝,這幾年蛻變得特別迅速。他從小就特別有主見,在他和艾語然的聊天中,就知道他是一個孝順,且特別有夢想的青年。他的眼神很深邃,他的語調很溫柔,像每個飛奔在鋼琴中的按鍵,顯得那樣井然有序,有高有低。
來到這里,艾語然收獲得特別多,她知道了這個世上有更多的事需要她去學習;知道了撇開父母自己的生活將是多么不易;知道了其實沒有金錢很多人的臉上還是會泛出來自生活的微笑;這個世間,很多東西真的和所處的哪種地位沒有任何關系。
躺在床上她就一直在想,這里的床雖然沒有家里的寬大,卻有著比家里更舒適的柔軟。她沒想過自己睡覺還會有小昆蟲和小動物的催眠曲,沒想過在這里感受的一切,都是自己曾經(jīng)從來都沒有想過的田園生活。
那時候艾語然就有一個夢想,希望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開一個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客棧,每天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卻因為緣分而住到了這里。她想自己的客棧里肯定有一面“見面墻”,每一個來到這里的客人,都會在這面墻上貼上自己的照片,并且在上面留言,告訴后面的客人他曾經(jīng)來過這里。她一想到客人可能會在這面墻上找到自己認識的人之后臉上激動的笑容,內心就更加堅定這個夢想總有一天會浮現(xiàn)在眼前??蜅R欢ㄒ幸粋€合適的院子,院子里一定要種滿各個季節(jié)的花,讓每一位來到這里的客人,都像是回家一般的溫暖。如果是有故事的客人入住這里,只要大膽分享他們的故事,將會被艾老板經(jīng)過當事人允許后收入自己的日記,并得到相應的獎勵,讓他們在這個地方感受到不一樣的旅行體驗。
每每想到這些,艾語然的內心就如奔流般灌溉心田,反反復復幫她堅定自己的內心。增崇的夜不安靜,卻顯得十分有秩序,打開房間的木窗,還會有大自然的芳香穿透人們的心靈。人間最值得的東西,不是自己在某一線城市擁有幾套房子,而是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找到那個最純真,懂得生活的自己。很多人為了生活忙碌奔波,流落人間一場,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生活里的樂趣,從來都不是坐著就有的,通常都是善于發(fā)現(xiàn)的人能找到快樂的入口。不適合自己的圈子沒有必要刻意融合,如果不想自己連笑都覺得很累,就更應該敢于去探索。人生,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會讓自己清楚的認識自己、到底適合什么。
快離開增崇那天,艾語然內心百感糾結。她知道自己總會離開,去到屬于她的生活軌道,卻實在是舍不得這里的美好。那天她起的很早,說了很久的早上去山上看看,都因為想睡懶覺而沒有去成。她在最后一天說服了自己,跟著石恒燁爬上山。那天早晨艾語然既開心又不舍,她不知道分別之后再見面是哪個年頭,不知道眼前這個少年多年后有沒有把夢想實現(xiàn)。人生拾來固執(zhí),卻缺乏告別的勇氣。望君一切安好,終而立地頂天!
山上的風景很美,還認識了很多新鮮的花花草草,艾語然和石恒燁約定,下次如果她還來這里,一定要帶她吃一次碳烤魚。最近增崇天氣不好,終日綿綿細雨,希望下次,能把她留得久一些。
和這里分別之后艾語然沒有再前往其他地方,她決定回到家為自己的不辭而別給長輩們認個錯,旅游是用心的,可是家人是焦慮的。去到世界的腳步?jīng)]有停止,只是想回頭看看身邊愛自己的人。那天她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原來那些所謂的一路平靜,只不過是有人為她負重前行。
突然天空變得很藍,透過車窗感覺到了太陽的曬意,卻因為內心滋潤而沒有逃避。希望世界的人都開始勇敢,希望你遇見屬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