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嬌貴的自尊心
望月村位置較為偏靜,到集鎮(zhèn)的腳程得要一個時辰,到錦官城還得再走上半日。
好在沿途上風景優(yōu)美,隔五里地便有一個驛亭,供路人歇腳。
多年前,縣府老爺下鄉(xiāng)巡訪建設(shè)鄉(xiāng)村風貌,沿途道路不整,淤泥陷腳,路上彎岔頗多,竟累得他老人家走錯不少冤枉路,還累得兩名轎夫中暑昏倒。
縣府老爺回去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責令眾鄉(xiāng)整改道路,又隔五里設(shè)一驛亭,并在亭中配備了藥箱和水供行人應(yīng)急使用,聽聞當年此舉,縣府老爺還被嘉獎了一番,頗得了些民意。
郭老東每回帶她出門,都會兜上一些防暑、防蟲、跌打損傷之類的藥添進藥箱之中,有時還會帶些吃食。
她走進驛亭,放下背簍,先把帶來的藥添進藥箱里,方坐下來喝水解渴,又吃了塊余下的豆餅充饑。
天雖未見陽光,但雨后陰涼的風吹得人甚是清爽,她舒服的嘆了一聲。
后背不知是誰‘嗯’了聲。
她唬了一跳,“是誰?”站起身卻并不見人影,仔細聽聲音像是亭腳下傳來,便跨了出去,看到亭檐下一叢草垛上躺著一個蜷縮成團的人影。
自己當時甚是驚訝,那人竟然是葉霜。
原來葉霜那日離開后,并未進錦官城,而是在這個小小的驛亭逗留下來,接連幾天好雨,他在這個四面透風的地方白天還好,夜里自是凍得夠嗆,迷迷糊糊發(fā)起了高燒。
她只得把葉霜又帶回醫(yī)廬養(yǎng)病,嘆他許是真的無家可歸,他這么個驕傲的人,她那樣開了口,他自然拉不下臉面懇求她收容,更拉不下臉去城中乞舍,這城里人嬌貴自尊心強她是曉得的。
在葉霜養(yǎng)病的這幾日,她發(fā)愁著該如何是好。
留下他,生活或成問題;趕他走,又覺于心不忍。
當初自己也是郭老東從死人堆里撿回來,給了她這么一處遮風避雨的家。
既然郭老東不在了,自己又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倒不如留下個人作伴也好,至于生活方面,現(xiàn)今這個世道本就有上頓沒下頓,何故去想那多,能過一日便是一日。
想開了之后,她便欣然讓他留下了。
只是沒想過,有一個葉霜,很可能還會有一個葉風,葉雨,葉雷,葉電……
沒過許久,她的醫(yī)廬都快住不下了。
最最讓她沒想過的是,有一日,她會撿了個叫‘沈蘇容’的男孩回來。
而這個人,是她此生最大的劫數(shù)。
……
那陣子,隔村有位出名的孝子譚四,譚四的老母親久病臥床,醫(yī)了四年都不曾見好,譚四傾盡家財為老母治病,以至于家徒四壁,本就窮困的家再難支撐老母的醫(yī)診湯藥費用。
譚四不忍老母受苦,又苦于一籌莫展,一日聽完她小神仙的名頭,便抱著一試的心態(tài)找了來,懇請她為老母診病,又言自己身無分文,診金與藥錢皆是沒有,但他甘愿為她做任何事來報答她的大恩大德。
她問譚四信不信她,這世上的女大夫本就少之又少,何況她還只是個半點大的孩子,算不得正經(jīng)大夫。
過去這段日子,也不乏有登門求醫(yī)的患者,最后見了她本人年幼,臨場打了退堂鼓,還有的嫌她女兒身,有的疑她沒真本事,甘愿忍受病痛折磨亦不愿冒風險。
譚四面露遲疑,分明也是不怎么信任她,只是迫于無奈,他最后不得不稱道:“郭老先生在世時一手醫(yī)術(shù)為人稱道,姑娘乃老先生孫女兒,必然是繼承了老先生的衣缽精髓,想……想姑娘不會差到哪去,譚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