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問李松:“這木活字印刷,可以印四書五經(jīng)嗎?”
李松說:“當然。什么書都可以印?!?p> 張華非常高興。李松對印刷四書五經(jīng)不感興趣,這對他后面要做的事沒有任何幫助。但是看到張華熱衷于這個,那就順著他的意思吧,畢竟自己還要取得他的支持。
李松說:“不過,在印刷前,先要大量雕刻木活字,工作量非常大?!?p> 張華理解:才幾個字的私章,刻起來都夠麻煩,而這印刷術可是涉及到數(shù)千個漢字的。
張華說:“安寧侯放心,我可以讓工部找大量雕刻匠,盡快把木活字都造出來。不過這錢應該是從鹽稅里出吧?”
鹽稅的錢雖然名義上是朝廷的,可實際上,大家已經(jīng)把支配權交給了李松,凡是要動用這筆錢,都要不自覺地先問問他。
李松笑笑說:“應該的。不過,棒針編織還有很多圖片,這個就需要畫師在薄紙上照著畫下來,制作成雕版,再來完成印刷?!比缓蟀训癜嬗∷⒌脑斫o張華講了講。
張華想了想:“那這種雕版印刷就不適合排字了,因為所有字都要全部重新雕刻,任務繁重。不像木活字印刷,只要刻好木活字,以后每次只要排字就可以了?!?p> 李松心想:不愧是大佬,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關鍵。
李松說:“如果全都是文字,肯定木活字印刷要方便得多。但如果有圖片,就必須用雕版印刷了。兩者各有適用范圍啊。棒針編織需要盡快找到畫師和雕刻匠,制成雕版,以便早日印刷?!?p> 張華知道,這所謂“棒針編織”,一般都是女人的活計,他對女人的這些工作不感興趣。
李松見他只對木活字印刷感興趣,而對雕版印刷興趣不大,就說:“大人,四書五經(jīng)固然重要,但這棒針編織能帶動對毛線的消費,關系到牧民生計,意義并不小啊。而且,四書五經(jīng)也可能需要插圖啊,這時也會用到雕版印刷?!?p> 張華點點頭:“這倒是有可能,不過也不是非要插圖不可。鹽稅寶貴,能省則省吧。”
李松有點沒轍了:古人這“只讀圣賢書”的觀念也太強了吧。所以說,觀念的改變遠比一兩項技術更重要啊。連張華在這個問題上都如此保守,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張華也不完全是因為推崇四書五經(jīng),因為根據(jù)他計算,光制作木活字就將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別的方面還是先放一放,等以后再說。但是在李松看來,《棒針編織大全》一書很重要,也必須馬上加派人手。
該怎么打動張華呢?李松忽然想起《三國演義》最后一回的情節(jié):司馬炎和張華正在下圍棋,杜預的奏章到了,請求伐吳。司馬炎看完,張華突然推開圍棋棋盤,表達支持伐吳的意愿,終于促使司馬炎下定了最后的決心。一個最重大的決定,竟然是在下圍棋時做出的,可見兩人都是鐵桿的圍棋迷?。?p> 李松平時也曾旁觀過司馬炎和張華下圍棋,這兩人水平都很厲害,大致相當于現(xiàn)世界五段、六段的水平,李松自愧不如,不敢跟他們下。對!既然張華這么愛下圍棋,那就從圍棋這里尋找突破口。
李松于是對張華說:“大人,其實雕版印刷還可以用來印制圍棋棋譜呢。古今那些名局,都可以印刷成冊,流傳于世啊。”
張華一愣,這個倒確實對他很有吸引力。想想反正是從鹽稅里出錢,又不是從財政收入里出,既然安寧侯執(zhí)意要搞雕版印刷,就如他所愿吧。
見張華終于同意為雕版找畫師和雕刻師,李松詭譎地一笑:看來張大人也有軟肋啊。
張華隨后奏請皇上,從鹽稅里撥款50萬兩,召集了數(shù)百名雕刻匠及10多名畫師,開始全力制作木活字,以及棒針編織的雕版。一個月后,制作完成;按照李松的要求,先印制出1000本《棒針編織大全》線裝書。隨后張華開始組織印制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儒家經(jīng)典。
當李松看到原本帶著濃郁現(xiàn)代氣息的《棒針編織大全》,拿到手里卻成了一本線裝書,倒是別有一番情趣。
在這一個月里,看到雕刻匠們一點點精雕細刻、畫師們對著打印的棒針編織圖片一點點描摹的場景,李松感慨萬千。要是放在現(xiàn)代,一個打印機或者一臺復印機,幾天就能搞定這些書,也花不了幾個錢。而在這里,卻要耗費大量的金錢,還有無數(shù)工匠們付出一個月的辛勤勞動??萍嫉牟罹?,在此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現(xiàn)在李松有了孩子,所以他希望有朝一日,晉朝也能用上現(xiàn)代的技術,那么他的后輩們也能享受到這些技術的便利。這個過程也許需要很長時間,他還要付出很多努力。
然而,這一個月里,洛陽城內卻逐漸掀起了一股棒針編織的熱潮。
時間撥回到一個月前。李松將張李氏等幾個女工留下,教幾位娘娘棒針。幾天后,幾位娘娘都學會了,張李氏幾個本來準備回來,卻又被其他娘娘請了去,繼續(xù)教。
李松聽說了這件事后,讓公主帶了不少毛線、棒針之類,送到宮里給娘娘們學習用。只要這些貴人們愿意學,李松當然求之不得,全力支持,影響越大越好。
審妃的侄女進宮看望自己的姑媽,見審妃正在忙著打毛線衣,很是好奇,也跟著學起來。她覺得很有意思,回去后就跟她的閨中密友談起來。漸漸地,宮中娘娘們都在用棒針織毛衣的消息就在洛陽城傳開了。
宮里的一舉一動無疑引導著首都的時尚,連娘娘們都在學的手藝,自然讓不少千金小姐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