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秦工師

第034章 試驗

大秦工師 晚上去爬山 2077 2019-05-29 09:03:25

  “啊?這焦炭成功率有些低,石炭損失太大,如此算來應該比木炭要貴!”韓工師道。

  “你不能僅算成本賬,只有用焦炭才可以冶煉出真正合格的鐵水,鐵的質(zhì)量將提升數(shù)倍。

  再者,有了鐵水,我就可采用更新的煉鋼法,此技術可將鋼的質(zhì)量再提高數(shù)倍,功效提高數(shù)百倍。

  當然,那需要時間反復試驗,并非能夠一蹴而就。在現(xiàn)有條件下,即便用焦炭冶煉出鐵水,暫時仍要采用灌鋼法!”

  ?。坑腥绱梭@人的功效?眾人頓時就嚇得目瞪口呆!

  在他們眼中,灌鋼法已十分驚人,沒想到王翼還有更先進方法!

  眾人都在想,看來王翼遇到的修行者果然不一般,心中更加崇敬。

  隨后,王翼在現(xiàn)場給他們大致講解了焦炭如何燒制。

  他設計的當然是土焦爐,要進行土法煉焦。這種方式在21世紀的頭幾年,華夏國還有很多地方在用,燒制技術也非常簡單。

  當然,由于土法煉焦污染環(huán)境,浪費資源,最后被禁止。

  煉焦的基本原理與燒木炭類似:先在地上挖坑,修建土煉焦爐。這種土焦爐與農(nóng)村燒瓦、燒磚的爐子區(qū)別并不大。

  爐子建好之后,把煉焦煤裝入,當然并非什么煤炭都可以煉焦。先進的煉焦法,要對煤質(zhì)進行檢測,實習“配煤”,也就是不同品質(zhì)的煉焦煤炭按照一定的比例裝在一起(焦煤、貧煤等等,但氣煤不行)。

  煤炭裝入土焦爐之后,再對爐子封閉,要留一個點火口與煙囪,然后通過這個小口點火。

  焦煤就會在爐子里面燃燒,由于控制了氧氣進入量,所以里面的煤炭不會完全燃燒,只會形成焦炭,一般七八天就燒好。

  當然,由于這種方法難以精確控制氧氣與各種化學指標,因此燒制焦炭質(zhì)量通常不高。

  后世要修建一個先進的焦化廠,投資非常昂貴,一般以十億元為單位。

  不過,即便是土法煉出的焦炭,在大秦那也是領先幾千年的技術。

  ……

  由于土法煉焦本身很簡單,所以王翼講過之后,這些人都能夠聽明白八九分,不需要王翼過多講解。

  最后王翼說道:“諸位,還有十五日左右,我就要與章令前往漢中,這煉焦的事宜也無需太著急。

  暫時先把作坊建立起來,再收購一些焦煤,待我與章令從漢中回來之后,再組織冶煉焦炭!”

  楊放點頭說道:“嗯,卑職等一定遵照王郎的計劃執(zhí)行?!?p>  他雖然明白了個大概,不過如何判定焦炭質(zhì)量完全不懂,當然不敢擅自做主冶煉!

  ……

  看完煉焦作坊的修建,王翼來到兵器作坊。

  這里金屬砸打聲不絕,王翼已經(jīng)把灌鋼法的基本技藝全傳授給了他們,加上有韓工師的指導,一切進展順利。

  楊放知道王翼沒有長兵器,說道:“王郎現(xiàn)在擔任王校尉部之監(jiān)軍,也得配一件長兵器在身邊才行,不知王郎喜歡何種兵器,是戈還是戟?亦或是其他兵器?”

  長兵器?王翼一聽,心想自己還真沒有認真考慮過。

  有必要嗎?

  自己附身的這人,雖然已經(jīng)按照大秦成年男子一樣,學習過一年軍事,不過也就是學習過普通的長矛。

  這是因為自己當初的身份是弟子,畢業(yè)后會當小吏,而不是普通農(nóng)民(士伍),所以沒有進一步訓練騎戰(zhàn)、弓弩、輕車技藝。

  可是帶什么樣的兵器呢?

  戟、戈這兩種兵器雖然很常見,然而自己并不擅長,要從頭練起,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有小成。

  不行,這兩種兵器萬萬不能用!

  他想了好一會兒,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來:干脆制造幾根槍管,進行火器試驗,爭取制造一件火器防身,當然,這可能要一兩年才能做成。

  想到這里,于是他說道:“楊監(jiān),普通的長兵器我用著不順手,煩請楊監(jiān)讓人給我加工一些特殊鋼管,內(nèi)徑三分,管厚三分,三根二尺長,其余十根八寸……”

  他要在計劃用量上多加工幾根,留夠富余量,防有鋼管不合格。

  “這……王郎放心,卑職一定安排他們盡快完成!”楊監(jiān)說道。

  他也不知道王翼要做什么兵器,只有按照要求做。

  “好!時間也不急,幾個月做好也行,關鍵是質(zhì)量!”王翼又說道。

  他知道,就現(xiàn)在的冶金技術而言,要做出幾根合格的鋼管,也非常困難,大規(guī)模造火器更是癡心妄想。

  旁邊,章邯很納悶,問道:“王郎,你準備加工何種樣的奇兵?”

  王翼笑了笑說道:“我準備進行一種新武器的試驗,也許要很多年才能有成就!”

  “哦!希望到時候能夠一睹風采!”章邯道!

  最后王翼還交代了自己管子的奇特樣式:短鋼管用來制作類似于左輪手槍裝彈藥的機構(gòu),一端必須封堵,同時再預留點火孔。

  實際上,從先秦出土的器物來看,古代工匠的記憶還是十分高超,制造槍管沒有問題,關鍵是鋼材質(zhì)量要能夠保證。

  王翼本身主管這事務,當然一切都不是問題,肯定能夠用上最好的鋼材。

  這里要解釋一下手工如何制造鋼管,其實工藝很簡單:第一步是要加工一根鐵棒,這根鐵棒的直徑比需要的鋼管內(nèi)徑略小,到時候鋼管要套在這根鐵棒上面捶打;

  第二步,需要用鋼鐵加工一個半圓凹槽,然后將燒紅的鋼塊打成薄片,再放入這個凹槽當中,將其慢慢卷成鋼管。

  這個過程要靠不停地燒制、捶打來實現(xiàn),也不需要很高的技巧。

  第三步,是對外徑、內(nèi)徑打磨,盡可能保證統(tǒng)一。打磨外徑很簡單,但是要打磨內(nèi)徑有較高的難度,一般是用硬度更高的生鐵不斷旋轉(zhuǎn)打磨而成。

  王翼暫時沒有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火器的計劃,因為目前煉鋼技術剛剛起步,鋼鐵質(zhì)量不行。

  還有就是現(xiàn)在的鐵產(chǎn)量不高,因此他只想搞一些火藥和火器的試驗,為將來有機會制造火器做些準備。

  真正要具備火槍生產(chǎn)條件,也許要十幾二十年以后了,必須要以一定的鋼鐵質(zhì)量和產(chǎn)量為基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