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神都錦繡

第一百三十一章 錢從何來?

神都錦繡 鐘山布衣 3973 2019-10-18 21:52:42

  “太極殿”,又一次寂靜下來。

  但這樣的沉寂,僅僅維持了一瞬間!片刻后,響起眾多驚嘆之聲。

  “劉少卿,此言當真?”有官員不信地問道。

  劉仁景以最肯定的語氣回答說:“千真萬確,絕無半分虛假?!?p>  “劉少卿,如此之高額懸賞,汝信否?”又有官員問道。

  “信!為何不信?”劉仁景回答完畢,再次向皇帝躬身道:“陛下,臣以為,賞進獻者十五貫的律例,訂立于我朝初創(chuàng)之際,時天下初定,民生凋弊,國用匱乏,即便如此困難,高祖依然制訂此例,先皇太宗時期,突厥、吐蕃、高句麗等先后與我為敵,朝中各項用度遲滯,以支應大軍所需,故而諸多涉及百姓民生之事,遭遇延緩,亦屬無奈,然今日之大唐,四海升平,放眼天下再無敵手,此為改善民生之最好時機,故臣奏請陛下,修改相關(guān)律例以促進生產(chǎn)?!?p>  這番話,是劉仁景預先準備好的,他是想告訴皇帝,過去的規(guī)定,是當時條件下產(chǎn)生的,如今國家情況不同了,應該做出一些調(diào)整了。

  任誰都知道,劉仁景的話沒毛病,可謂是為國獻策,純屬為公。然而,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修改,而在于怎么改?

  中書舍人來濟,是前隋大將軍來護兒之子,出身名門,又是進士出身,曾奉李世民諭令,與令狐德棻同撰《晉書》,可謂是飽學之士,李治對其也是極為賞識,有意將其提拔。

  可他卻對劉仁景的話,卻頗不以為然,是以出班道:“陛下,臣以為,高祖與太宗制訂的律例,并無改動必要。”

  “來卿,此言何意?。俊崩钪螁枴?p>  “回稟陛下,若是改動劉少卿所提之律例,則必然要增加懸賞賞額,那么請問陛下,增至多少合適?倘若以‘新安縣男’提議為準,增至千貫、萬貫,那豈非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介農(nóng)夫,僅以某件農(nóng)具或選出一些糧食種子,就可以獲得普通官員十年之俸,試問陛下,長此以往,可還有農(nóng)人安心務農(nóng)?可還有匠人安心做工?”

  “來舍人此言差矣!”一名官員出班說道:“天下農(nóng)人、匠人何止千萬,能夠改進者,當屬鳳毛麟角,何來影響?”

  “非也!”又有一名官員出班言道:“百貫之資,可致人鋌而走險,千貫之財足以讓人瘋狂,農(nóng)人無知、匠人無才、商人無德,豈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乎,若一意求財,定無所不用其極,又怎會不影響正常勞作?陛下,微臣認為,劉少卿之所提,無需再議,當予駁回?!?p>  “陛下”來濟再次出班道:“以百姓之稅,付予投機取巧之徒,孰非明智之舉,當駁回才是。”

  聽了半天,李治算是明白了,和自己想的一樣,真要改動,難度那不是一般的大,只可徐徐圖之,萬萬急不得。

  李治對此早有思想準備,是以并未多想,張口剛想說話,哪知劉仁景又開口道:“陛下,修改律例,事關(guān)國策,自然不可操之過急,可謝縣男提出的由‘衛(wèi)崗鄉(xiāng)’出錢的方法,倒不失為解決之道,臣請陛下允之?!?p>  “萬萬不可!”褚遂良終于站出來說道:“以一鄉(xiāng)之地,豈可行國策?陛下,老臣以為,切不可行?!?p>  李治也好,劉仁景也罷,對有人反對那是早有預期的,只是怎么都沒有想到,褚遂良居然找了這么一個奇怪的理由來反對,而且還是那種冠冕堂皇,難以反駁的理由。

  褚遂良說的沒有錯,地方官員哪里能夠行使國家部門的權(quán)力,只是他有意無意中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謝巖的意思是由“司農(nóng)寺”行使權(quán)力,“衛(wèi)崗鄉(xiāng)”僅僅只是出錢。

  更重要的是,劉仁景試圖修改律例的事被擱置以后,眾人自動排除了“司農(nóng)寺”在其中的作用,把“懸賞”一事按到了“衛(wèi)崗鄉(xiāng)”頭上,這么一來,褚遂良的話變得順理成章起來了。

  旁人忽略掉的,劉仁景自然不能跟著忘了,他馬上出言道:“褚公,非‘衛(wèi)崗鄉(xiāng)’獨自行事,乃是由‘司農(nóng)寺’告知天下,僅僅由他們出錢爾?!?p>  “那也不可!”褚遂良道:“‘衛(wèi)崗鄉(xiāng)’縱有資財,也是民脂民膏,他謝巖豈可隨意揮霍?前番賣地所得,因無先例可循,且用于鄉(xiāng)里,也就任由他了。今番出高額懸賞,老夫倒想問他,錢從何而來?若搜刮百姓而得,老夫絕不相饒。”

  甭管褚遂良說的是多么慷慨激昂,有一個問題,他倒的確說出了所有人的疑問——懸賞的錢從哪里來的?

  “陛下,褚公所言甚是有理,‘衛(wèi)崗鄉(xiāng)’民不過萬,何來萬貫之財?臣以為,應派遣御史前去查訪,以防謝縣男苛待百姓。”來濟跟著說道。

  “正是如此!”于志寧也出班說道:“臣附議褚公與來舍人之言,奏請陛下派人詳察?!?p>  “臣等附議?!边€沒等皇帝做出任何表示,大殿里,數(shù)十名官員相繼出班,向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無人注意到,李治此刻的神情有些怪異。

  “錢從哪來?”這事別人不知道,李治可是知道的。根據(jù)謝巖的報告,單一個“煉鐵作坊”的產(chǎn)出就夠了,那還不算什么“香水、茶、酒”這些東西。

  “褚公啊,派遣御史一事,依朕看就不必了吧?!?p>  褚遂良耳聽皇帝如此說法,以為皇帝有意偏袒,心里更加不滿,大聲道:“陛下……”

  只可惜,這一次李治沒有給他說完的機會,而是直接打斷道:“朕知道,錢從何而來。”

  褚遂良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會說出這么一句話來,他想說的一下子被堵了回去,沒法說了。

  愣了一會兒后,褚遂良才想起來問道:“老臣不解,還請陛下告知。”

  李治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說道:“皇家學堂辦了一個‘煉鐵作坊’,大概還能掙些錢吧。”

  “什么?。勘?、陛下……”褚遂良一激動。話都說不下去了。

  “陛下啊——”于志寧高呼一聲,緊跟著道:“學堂圣地,怎可沾染銅臭之氣??!”

  來濟同樣痛心疾首地說道:“學堂傳授先賢之道,負有教化民眾職責,怎可、怎可辦什么作坊啊!臣要彈劾謝巖,參他以辦學堂為名,行斂財之事?!?p>  “臣,也要參那謝巖一本?!?p>  “臣,彈劾‘新安縣男’!”

  ……

  短短地一瞬間,不下十名官員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這一刻,李治猶豫了。

  其實也不能怪李治,謝巖心目中要辦的學堂,和這個時代所有的學堂都不相同,他又沒有對李治仔細說過,產(chǎn)生一些誤會在所難免。幸好,“太極殿”里有一個人多少知道一些,那個人就是劉仁景。

  從謝巖那里走之前,劉仁景與他單獨聊過,期間,謝巖曾有說過關(guān)于學堂的構(gòu)想,所以劉仁景成了這里唯一知道的人。

  既然知道,此時不說更待何時呢?

  劉仁景果斷地對皇帝道:“陛下,關(guān)于學堂,臣略知一二,與世人眼中的學堂,恐怕差別很大?!?p>  “你說,學堂還能有何不同?”褚遂良緩過勁來,指著劉仁景道:“老夫、老夫就不相信,學堂他還能弄出來什么新花樣!”

  劉仁景沒有立刻作答,而是將目光投向皇帝,看樣子,他是不打算直接回復褚遂良。

  “劉卿家但說無妨?!崩钪伪砻嫔虾艿ǎ瑢崉t他也很想知道。

  “回稟陛下,按照謝縣男的意思,‘皇家衛(wèi)崗學堂’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向少數(shù)品行好,天資高的生員教授經(jīng)史子集,他們主要為科舉而準備;另外一部分,是向大部分天資普通,且來自百姓家的生員傳授生存技能,比如說,怎樣在一畝地里種出更多的糧食,又或者怎樣利用山地丘陵栽種果木等,總之就是,當生員離開學堂時,要么可以去參加科舉,要么可以獨立謀生,這就是謝縣男辦學堂的主要目的,至于學堂里面的作坊,謝縣男也說了,那是給生員練手和觀摩之用,不可或缺。”劉仁景一口氣將自己知道的全都說了出來。

  “一派胡言,不傳授先賢之道、圣人之言,也配叫‘學堂’?”褚遂良沖著劉仁景發(fā)問后,又轉(zhuǎn)首對李治道:“陛下,謝巖身為‘新安縣男’,誤人子弟,有失朝廷威儀,老臣請陛下開革此子,以正朝綱?!?p>  “褚公言重了吧,謝卿家興辦學堂以教化百姓,此乃功在社稷之舉,且辦學所需,一應自籌,朝廷可是一文錢也沒有出過,何來有損朝廷威儀一說?況且朕以為,教化百姓,除了才德之外,生存技能同樣重要,難道說,更好的耕種方法,能夠收獲更多的糧秣不是好事嗎?”李治站在皇帝的角度,認為謝巖考慮的頗為周全,是以不大認可褚遂良的說法。

  “陛下,學堂乃教授圣人之學所在,生員以學習圣人之學為榮,學堂有作坊、有農(nóng)人和匠人同在,生員受其影響,難以安心進學,如此豈非有違進學本意?又怎不是誤人子弟呢?”于志寧又一次開口言道。

  來濟亦緊隨其后道:“‘衛(wèi)崗鄉(xiāng)’之學堂,既冠以‘皇家’名號,自當與皇家榮辱一體,若‘皇家學堂’出來的生員,只會種地栽樹,那皇家的威嚴何在?天下臣民,又當如何看待呢?”

  “這……”李治一時為之語塞,他還真沒想過那么多,所以也回答不了。

  緊接著,禮部、弘文館、吏部等眾多官員們紛紛站出來說話,意思基本一樣,那都是說“學堂歸學堂,不可以有作坊一類的存在?!?p>  李治心里可不樂意了,他現(xiàn)在是有些相信學堂可以掙錢的事了,而且還隱約知道這錢從哪里來了。要他下旨斷了自己的財路,怎么樣也不可能啊,但眼前這般大臣們在那不依不饒的,也不是個事兒,總得想個辦法糊弄過去才行。

  “可要怎么做才好呢?”李治皺著眉,暗自思量著,連那些大臣們說的話都沒聽進去,當然,聽不聽也就那么回事,都是一個意思的。

  想了半天,李治還是沒能想出個法子,大殿中間,站出來的官員也越來越多起來,李治明白,不能再拖下去了,否則人越多越不好辦。

  “阿舅,此事當如何是好?”萬般無奈之下,李治只能向自己的親舅,當朝第一人長孫無忌詢問。

  在學堂這件事情上,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他們的利益并不一致,反而更接近皇帝的立場,原因倒也簡單,在他眼里,學堂不過就是進學的地方,有沒有作坊的,都一樣。至于什么“皇家”的名號,更加不值一提。真正可以代表“皇家”的,是軍隊、是官員、是權(quán)力。

  但是長孫無忌也清楚,“學堂”是“讀書人”心目當中的“圣地”,不容褻瀆,倘若為此事影響到皇帝對自己的看法,似乎又有些劃不來。故而,他本著兩邊不得罪的心態(tài),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陛下,老臣以為,學堂遠在‘衛(wèi)崗鄉(xiāng)’,謝縣男究竟是何想法,吾等于此也難以度測,依老臣看來,應派出快馬,召其來面圣,將學堂與懸賞兩件事一并處理,最為妥當。”

  長孫無忌一番話,可以說是深合李治心意,原本他就是打算“拖”,只是沒想出來好辦法,現(xiàn)在長孫無忌說了,那可不就有了借口了嘛。

  “阿舅之言,甚是有理,只是派人召喚卻是不必了,再有一月即是新年,謝卿家年前必定前來‘長安’,屆時就按阿舅的意思,把兩件事情一起處置好了?!?p>  長孫無忌表了態(tài),皇帝做了決定,即使如褚遂良也知道改變不了了,再說下去,也無任何意義,只能跟隨眾大臣一起高呼“臣等遵旨!”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