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蘇軾

二 夜闌更請彈《文王》

大宋蘇軾 鳳島 3483 2022-01-15 04:37:28

  嘉祐四年(1059)十月,蘇洵一家自眉州,過百二十里,入嘉陵江。蘇軾望成都遠去,錦水細已不見,故鄉(xiāng)已遠,西蜀已涼?!斑@一刻,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縱躍橫飛的句子,在山煙巒云之間閃爍,像是為這番即將展開的壯游向天地咆哮著了。”

  夜泊戎州,岸上幾處人家,古柳依依,天空一輪朗月照夷中亂山,山川一色,浩浩如涉大荒中。老泉靜坐船頭,信目所及,月朗風清,心不外想,氣血和平,突覺與神合靈,與道合妙。吩咐道:軾兒,擺琴來。王弗擺上香案,焚香已畢,退在一旁。蘇軾搬出家藏的雷琴“九霄環(huán)佩”交與老泉,老泉揭開塵封,一張“雷琴”擺在膝上。

  這張“九霄環(huán)佩”,琴面為峨眉杉木,池沼間表以桐木,琴底為梓木。鹿角灰胎,琴面有小蛇腹斷紋,間雜牛毛斷紋。琴背龍池上方刻篆書“九霄環(huán)佩”四字;龍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在琴足上方蘇軾用楷書刻下自己的一首短詩:

  靄靄春風細,瑯瑯環(huán)佩音。

  垂簾新燕語,滄海虎龍吟。

  “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無論是少年及第春風得意,抑或終身不第賁志而沒;無論是心有靈犀的快意,抑或紅樓隔雨相望的寥落;無論是浪跡天涯游學(xué)求道,抑或投荒萬里擲筆從戎,古琴都傳遞著達者兼濟天下的雄心,訴說著窮者獨善其身的無奈。如此神器或道器多有傳世,但在傳世古琴中,以唐琴最為珍貴。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庇刑埔淮?,斫琴工藝已臻化境。斫琴大家以蜀中雷氏,江南之張越兩家最為突出。雷氏家族,共有三代九位,世稱“蜀中九雷”,雷紹、雷震、雷霄、雷威、雷文、雷儼、雷玨、雷會、雷迅。其中雷威當年所制、在北宋宣和內(nèi)府中名列第一的“春雷”,更被奉為古琴神品——天下第一品。

  蘇家所藏雷琴,“其岳不容指,而弦不收,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琴聲出于兩池間,其背微隆如韭葉,然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韻,此最不傳之妙?!保ㄌK軾《家藏雷琴》)雷琴“琴韻”獨特,岳山高度達到一黃金切割點,過高彈奏時會“抗指”,過低則琴弦碰撞易生雜音,且雷琴龍池、鳳沼兩個出音孔對面的面板內(nèi)壁微微隆起呈圓盆狀,使琴音在其周圍稍作停留,故而具有“余音不去”的“納音”音效。

  “雪夜上峨眉,斫松作雷琴。”一則傳說在民間蔓延,給雷威斫琴抹上一縷神奇色:

  冬至午夜時分,峨眉山巔,大雪如席,無花鳥鳴蟲,無人跡,只陣陣西風冷颼颼吹過,松枝搏擊,發(fā)出恐怖的劈啪煽響。風口處,一孤影打破了這夜色的白靜。人影越走越近,轉(zhuǎn)眼間來在松林間,背手不動,雙目緊閉,久久地、靜靜地站著,仿佛在受用這雪,這風,這鬼魅的夜聲。忽然,他快速移動身形,在幾棵松樹上做著標記;繼而又如前狀,又做標記,反復(fù)數(shù)次,終于,面對一棵松樹,他點了點頭,不再移動,取出斧子,將松樹伐下。此人正是雷威。

  這則傳說見于元人伊世珍所著筆記小說《瑯?gòu)钟洝芬恫商m雜志》云:“雷威作琴,不必皆桐,每于大風雪中獨往峨眉。酣飲,著蓑笠入深松中,聽其聲,連綿悠揚者伐之,斫以為琴,妙過于桐,有最愛重者以‘松雪’名之?!?p>  王弗從艙中取出一把桑葉,遞給蘇軾,蘇軾不解,問道:“何用?”

  王弗笑道:“夫君用琴,難不知琴弦舊則聲低暗,以桑葉揩之舊琴煥發(fā)新聲,此為養(yǎng)琴之道耶?”

  老泉盤琴于膝上,弄弦一二,似在調(diào)音,忽又絲竹咋起,嘎然而止。二子正襟危坐,正待聆聽。

  “汝等可知為父欲操何曲?”

  蘇軾兄弟萬沒料到老父親會發(fā)此一問,蘇轍搶先答道:“往前一步,即出峽口,所謂西出陽關(guān),再無故人,父親怕彈的是‘陽關(guān)三疊’了?!?p>  “非也,非也”蘇軾道,“此處高山峨峨,流水湯湯,一輪仲秋之月破云而出,非《高山流水》而何?”

  老泉也不作答,他調(diào)整了下琴的位置,當心五徽,使自己卷舒自若,兩手方從容抬起,琴聲以空弦低音一字一音奏出,越過千年的時空,高山、峻嶺、圖騰……??障要q如撞擊碩大無朋的磬鐘,音響厚重,色彩莊嚴、肅穆、宏偉……。

  “《文王操》”,二子幾乎同時脫口而出。撫琴是感官的自我陶醉,也是主觀意志和情感的自我折射,有著節(jié)奏、力度、和聲的表達力量。老泉一直把自己當作儒家,視古琴為廟堂之器、雅正之聲,把《文王操》當作理想社會、理想人格的頌歌。

  《文王操》曲頌周文王。憂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窮則獨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琴操》上說:“紂為無道,諸侯皆歸文王。其后有鳳皇銜書於郊,文王乃作此歌?!?p>  翼翼翱翔,彼鳳皇兮。銜書來游,以會昌兮。瞻天案圖,殷將亡兮。蒼蒼之天,始有萌兮。五神連精,合謀房兮。興我之業(yè),望羊來兮。

  孔子曾向春秋著名樂師師襄子學(xué)習此曲,那學(xué)習的過程也是孔子形象升華的過程:

  孔子學(xué)鼓琴于師襄子,學(xué)了十天仍不彈新曲。師襄子說道:可以學(xué)新曲了。

  孔子答道:丘已學(xué)會琴譜,可不會彈奏技巧啊。

  孔子繼續(xù)彈了幾天,襄子又說:技巧你已掌握,可以學(xué)新曲了。

  孔子回答說:丘還不了解琴曲的情感志向。

  又彈了幾天,襄子又說:曲子的情感爾已會意,可以學(xué)新曲了。

  孔子答道:我還不了解曲子所寫是怎樣的一個人啊。

  又彈了幾天,孔子請師襄子來聽琴。一曲既罷,師襄子感慨地問:“彈琴至此,你已經(jīng)知道作曲者是誰了吧?”

  孔子興奮地答道:是的!此人身軀魁梧,臉龐黝黑,兩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莫非他是周文王?

  師襄子既驚訝又敬佩,起身而拜道:就是,此曲名為‘文王操’。

  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風悲流水,瀉出寥寥千古意。老泉忘我地彈奏,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溫暖和坦然的“仁愛”,隨著一段段旋律在回響中流動,刪除了日常的苦和不舍:

  琴音以空弦起,平靜漸作波瀾,弦調(diào)引誘一角天空走過來——周時代綠和鳥鳴沒有面紗,太陽是溫柔的陷講。中部有個情緒上的小高潮,像是為某種美好的理想境界所激動,節(jié)奏、情緒都開始有較大的流動,激情、起伏、跌宕……畫面動感強烈。小高潮后是短暫的迂回,琴音醇和、溫厚、柔情,象是遠行中的短暫逗留,回首顧盼。接著琴音在低音區(qū)行進,吟誦的節(jié)奏自由跌宕,似思考,似自語……。段尾又引至豁然清曠之境,凝重的氣氛至此復(fù)而舒暢、柔美。泛音段,與前段對比鮮明,予人以超脫、清新的美感。猶如進入一個神奇的仙界,祥云飄舞、仙鶴在緩步、麋鹿在游走……其語氣如苦思,如追問,深奧曲折,又象看到文王在“有所穆然深思”、“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曲尾的泛音終結(jié)句使整個彈奏復(fù)歸于靜穆、安詳。圣賢文王,他偉岸、目光深遠、心胸博大,予人以無限的崇拜之情。

  一曲終了,老泉神閑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而蘇軾歸去無眠,一夜余音在耳邊:

  彈琴江浦夜漏永,斂衽竊聽獨激昂。

  風松瀑布已清絕,更愛玉佩聲瑯珰。

  自従鄭衛(wèi)亂雅樂,古器殘缺世已忘。

  千家寥落獨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閱興亡。

  世人不容獨反古,強以新曲求鏗鏘。

  微音淡弄忽變轉(zhuǎn),數(shù)聲浮脆如笙簧。

  無情枯木今尚爾,何況古意墮渺茫。

  江空月出人響絕,夜闌更請彈文王。

  此詩用典圍繞著“琴”說事,較為古舊,聊為解注——

  “獨激昂”三字,非聽者情緒,是深知琴者之言也。譬如古之秦聲,為酒酣耳熱之后,放聲高歌,所謂激昂是也。今之秦腔北調(diào),都有這激昂的遺韻,只是如無變調(diào),不能成就今之秦聲。琴曲亦然。琴本五弦,對應(yīng)五音“宮、商、角、徽、羽”。宮音渾濁,長遠以聞;商音嘹暢,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潤而不枯;徽音焦烈燥??;羽音圓清,條達暢意。后又增二弦,即“變徽”、“變宮”。變徽音階在于角徽之間。音色如《史記·荊軻傳》所記:“高漸離擊筑,荊軻和歌,為變徽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弊儗m,音階介于羽宮之間。

  琴曲不用變音,如《平沙》之流,沖和淡遠;琴曲音變,如《陽關(guān)》之用黃鐘調(diào)(羽聲七調(diào)之第五運),《瀟湘水云》之用蕤賓調(diào)(宮聲在五弦無謝律),非黃鐘不能道《渭城》之別狀,非蕤賓不能盡《水云》聲之變,故其聲調(diào)繁多錯節(jié),異于古調(diào)。然古樂雖不知,古聲終不可變,其激昂者,不能使為平和也。

  “清絕”。古名琴,天臺寺有一泉屋,正對瀑布,吳忠懿王用其柱子斫二琴,一為洗凡,一為清絕,成曠世之寶。李白有《琴贊》詩曰:

  驛陽孤桐,石聳天骨。根老冰泉,葉苦霜月。斫為綠綺,徽聲粲發(fā)。秋風入松,萬古奇絕。

  “鄭衛(wèi)”之音,本指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等國的民間音樂,儒家認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樂,故斥之為淫聲?!抖Y記·樂記》: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剛出仕的蘇軾,此時“劍在手,琴棋書畫在行囊。風中獵獵作響的,不只是旗幟,但見夢想尚在飄揚?!边€認為“鄭衛(wèi)亂雅樂”,崇尚雅聲。直到經(jīng)歷過流放,經(jīng)歷過一個個落魄之夜,才悟到秦朝的樹、漢朝的井、唐朝的牛羊,它們各自在竊竊私語:“琴非雅聲,世以琴為雅聲,過矣!琴,正古之鄭衛(wèi)耳。今世所謂鄭衛(wèi),皆乃胡部,非復(fù)中華之聲。自天寶中,坐、立部與胡部合,自爾莫能辨者?!?p>  “浮脆”?!胺睬偾鸾Y(jié)入慢,多用泛音,或為緩急之變,或為跌蕩之終,或因?qū)嵰蚤g虛,或以其流走不定,而夾入破之,所用至廣,即‘數(shù)聲浮脆’是也?!薄墩a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