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教孩子們讀書,在院子教,終歸不方便。
將李婉春與穆逢春由西廂房移到西次間住。與穆王氏一家只隔著隔間。穆王氏原來獨占西次間,舒心的很,這次空間瞬減,心里很不滿意。不由在房那頭大聲嘟囔。
隔間由一些破木板組成,什么隔音效果都沒。她的話就像在耳邊說,婉春只當(dāng)她王八念經(jīng)。
西廂房由常母心頭肉逢春住的,所以自然很好。
窗前種有大樹,將整片窗都籠入陰影,很涼爽。原來放的木榻,現(xiàn)在還是木榻,作講臺用。
陳朝歌坐在榻上,手拿一卷書,正在念。
廂房物價擺設(shè)搬走了,放進(jìn)矮柜、高椅、木榻等作桌子,就坐在木板上當(dāng)?shù)首?。學(xué)堂像模像樣的。
穆家?guī)讉€孩子,彼此是熟稔的親人,不分男女,都在這里讀書。
清晨時,郎朗讀書會傳出很遠(yuǎn)。
李婉春覺得很好。
瘦弱的陳朝歌從她身前經(jīng)過,她有些愧疚。
她心里知道,他不是爭不過穆逢春,而是他喜愛肉食。
穆家除了節(jié)日,是不吃肉食的。
她得幫一幫陳朝歌。
她思來想去,決定開始了。開始養(yǎng)些家禽。
她找些竹子來,讓陳朝歌幫忙做籬笆。在后院菜地的空隙中,圍成一圈,里面可以養(yǎng)些小雞。
她還想養(yǎng)牛,但是牛體型大,家里沒地方了,只好作罷。養(yǎng)些羊吃也行,最好再養(yǎng)條狗看家。
李婉春給常母打個招呼,就準(zhǔn)備去鎮(zhèn)上了。狗的事她不用操心,常母隨便去別家抱條就行。雞仔去鎮(zhèn)上買,產(chǎn)出雞蛋緊著陳朝歌吃。
她和陳朝歌一起到了鎮(zhèn)上。
奶羊價格昂貴,一只幼崽足足要四兩銀子。
常母給她十兩銀子,可以買兩只。他們這么費(fèi)錢買羊,也不是來看的,而是等養(yǎng)出奶來,給鎮(zhèn)上買。
雞蛋的話留著自家人吃。
李婉春買有兩只雪白的奶羊羔,由陳朝歌牽著走。倆人經(jīng)過隱夢樓時頓住,婉春問道:“不怕里面的人認(rèn)出你?”
“里面沒有認(rèn)出我的人?!?p> 婉春奇怪道:“因為你現(xiàn)在變化太大?”他現(xiàn)在沒有穿那身布料飄逸,價格昂貴的雪白衣衫,而是身深色的普通布衣,并且瘸著腿。太慘了。給他訂的輪椅也不知好了沒有,不用傷腿走動,也能快點恢復(fù)。
陳朝歌道:“我所在的隱夢樓在平康城,這處小鎮(zhèn)上不過起了相同的名字?!?p> 李婉春走到木匠鋪子,笑嘻嘻地問老木匠人:“老先生,我訂的輪椅該好了吧。”
他正坐在躺椅上昏昏欲睡,聽得這個話,猛的驚醒:“好了,好了。噢,是你呀!你交了一羊兒定金,還差上二兩銀子。
婉春從荷袋中掏錢。
用的是陳朝歌的錢。他身上從不帶錢,這是典當(dāng)來的錢。那把據(jù)說天下第一的曠世名琴,放在小小的木馬鎮(zhèn)的當(dāng)鋪里。換了五兩銀子,剛剛夠買來輪椅。
婉春把磨得并不光滑輪椅推出來,示意陳朝歌坐下。做工粗糙,但在這個小鎮(zhèn),有人能做輪椅,已經(jīng)很驚喜了。
陳朝歌坐上時,眉頭一直皺著。李婉春準(zhǔn)備回去后,幫他磨一磨。
小羊羔綁在了輪椅上,婉春推著他走,路上非常吸晴。
剩下二兩銀子,買五只小雞仔,余一兩九百二十五文,還要交公。
折折騰騰,已近正牛。婉春本想去包子鋪隨便吃一頓,但路過酒樓,聞到香氣,肉香味。
婉春抬頭看一眼,扁牌寫著路平客棧。這不是仙來,醉生之類的大酒樓,而是一種平價客棧。
婉春把陳朝歌推進(jìn)去,羊仔交給了小二兒。小二給她看菜單。
她粗略晃一眼,都是六七十文錢左右,可以接受。
隨便點了三道肉菜,野雞湯,燉豬蹄,烤羊肉。菜比肉多,花了將二百文錢。這錢卻不能用穆家的了,他們還不活撕了她。
自己賣西瓜攢有二兩二百錢,二百錢剛剛夠付了飯錢。
陳朝歌肯吃一點。婉春嘗著滋味很好。兩人吃不了多少,飯菜未吃完,剩余的打包帶走,讓陳朝歌慢慢吃。他或許從未吃過剩菜,見到婉春這操作還很震驚。
婉春提著剩菜、羊崽,推著他到牛車上,可以回去了。
籬笆已經(jīng)修好了,因為雞仔太小,會從縫隙中跑出來,又圍上一層破紗、破布。
黃色的小雞仔分外可愛,婉春把籃子里雞仔放進(jìn)去,支籬笆上看了好久。
剩肉菜藏在講堂,也就是陳朝歌屋里。做講臺的木榻,是他睡覺的地方。
天氣炎熱,菜放不了多久。所以婉春決定,晚上把肉熱一熱,給孩子們吃。
婉春悄悄通知了幾個孩子,讓晚飯少吃一些。吃過晚飯,大人該干活得干活,該嘮嗑的嘮嗑。幾個孩子就要去講堂學(xué)習(xí)。
廚房緊挨著西廂房,也就是講堂。婉春燒起火,趁別人不在,小心翼翼的人起飯。
半碗野雞湯倒鍋中,加水,再加上青菜、豆腐等菜,頓時變成半鍋。燉豬蹄本就沒被吃幾口,加入粉條等菜,更是充盈起來,不大的菜鍋都快被盛滿了??狙蛉獗揪筒欢?,和其他菜一起翻炒,更是瞧不見肉沫,但提味也行。
都是自家種的菜,沒什么特別的,只是把三盆肉菜,變成了三鍋。應(yīng)該夠穆家連著李婉春六個孩子吃。噢!還要加上陳朝歌。若是穆白氏女兒今天在這里,肯定就不夠了。
她女兒住在姥姥家,也不知什么時候回來。穆白氏娘家在鎮(zhèn)上,家境不錯,過得舒心了,不愿意回來也正常。
孩子們的‘桌子’拼到一起,形成了高低不平的大桌子。大桌子緊挨住木榻。飯菜分為好幾盆,端到桌上,孩子們圍著吃。
陳朝歌吃的比中午多,躺在木榻上,隨手夾一筷子。孩子們都爭搶著往嘴里塞,滿桌子滴的油。有孩子還搶陳朝歌筷子里的。每當(dāng)這時,他就冷冷瞧那孩子一眼,是大郎或者三郎,小心翼翼地把菜還給他。
只有二郎,他不會瞪。就算搶的是他心愛的烤羊肉。因為二郎讀書最好、最省心。陳朝歌很喜歡點他來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