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堂的飯菜很一般,很難勾起雪梨的食欲,但是食堂的老友粉卻吸引到她了。老友粉是N城獨特的味道。它是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酸辣可口,夏天吃著開胃,冬天吃著驅寒。食材主要有河粉、酸筍、豆豉,肉末,蒜泥,辣椒醬。在N城到處都是老友粉,你點完后,她們立馬現(xiàn)煮。每次吃完會大汗淋漓,味覺體驗登峰造極,吃完一碗老友粉會特別痛快。
當然,不能不提螺螄粉,螺螄粉并非有螺絲,它用螺絲熬出的湯煮的粉,其中最絕的料是酸筍,它的味道不止爽口,還加之奇臭無比,這種臭味,飄蕩在N城所有的大小場合,地鐵里就有一股酸筍的味道。
下了飛機場,撲鼻而來的也是這種酸筍獨有的臭味,螺螄粉的味道也是酸辣結合,但是相較于老友粉,它辣的味道更濃,而粉是產(chǎn)于柳州的一種獨有的粉,它是用柳州的大米和水釀制而成。所以,才如此罕有,味道才這么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簡直是世間罕見。每天一頓螺螄粉是雪梨在五合學習期間不二的選擇,如今,還挺后悔的,當初怎么沒有狠狠吃?,F(xiàn)在真的很難吃到如此的絕味,在上海的螺螄粉真的不正宗,網(wǎng)上買的螺螄粉,自己煮也欠缺火候。
還有一種粉,全國各地都在吃,即桂林米粉,雪梨是到了N城,才發(fā)現(xiàn)地道的桂林米粉,其實是干拌粉,并非外面的湯粉,但是,經(jīng)過全國的發(fā)揚,已經(jīng)變成了現(xiàn)在大家都認識的桂林米粉。桂林米粉里面缺一不可的料除了酸筍,這種酸筍沒有那種螺螄粉的臭味,還有脆皮,這個脆皮是用五花肉經(jīng)過幾道的工序炸出來的。但是,外面的桂林米粉是沒有這個脆皮的。雪梨對桂林米粉沒有那么熱忱,她最喜歡的還是老友粉和螺螄粉,酸辣并肩,所向披靡。
每次,下完課,雪梨和同門Q,還有及葶和姚平一起奔赴食堂點一份老友粉,再加一個煎雞蛋。接著,開始吐糟上課的事情,每個人老師上課的風格都不一樣,如文學院院長,是研究文字學的,他會自己結合古詩詞,然后譜曲,接著還會親自演繹這首自制的歌,古韻味很濃,音調舒緩,雪梨聽過,真心不錯,加上文學院院長的傾情演繹,那就更絕了。他會倚著桌子,然后拿著稿子,像講課那樣,埋頭苦唱,非常之投入。聽完這種歌,雪梨有一剎那仿佛回到古代。
還有文學院副院長,C老師講主講港臺文學,上課的時候總是,摸著腦袋問:“我這樣說能明白嗎?”一節(jié)課下來,會問上幾十遍。另外,他研究同性戀文化,每次講到敏感字眼,都會一筆帶過。他有很多好笑的經(jīng)歷,在大學的時候,他是學校的搖滾樂團的主唱,曾經(jīng)風靡整個校園,情書收到手軟。可是,后來考上博士,回到學校教書后,因為太窮,買不起摩托車,結果,一個廠妹都嫌棄他。讀了博,反而老婆娶不到了。
C老師書香門第,家里藏書頗豐,從小喜歡看書,尤其熱愛音樂,在B城買一套房,每一次想要獨處的時候,就會獨自開車到B城,開大音箱,一個人通宵,聽著音樂,喝著小酒到天亮。每次分到他來五合值班,他都會帶上好酒,叫上三個男同學一起喝酒,幾乎都要喝到半夜凌晨,同門Q喝過一次后,被他們的猛勁嚇掉了。鄒同學和班長喝完醉酒到宿舍,直接大吐宿舍,場面不忍直視。
感覺C老師,一個五十多歲的人,是寂寞和孤獨的。他曾經(jīng)說過,他喜歡自己在五十歲的時候,可以寫自己喜歡的文章,不怕得罪人,暢所欲言,能夠真正任性的活著,到底他做了多少違心的事情,沒人知道。C老師和P老師是死對頭,每一屆答辯的時候,都會當場互掐,P老師比較學究,認為政治和學術是不能掛鉤的,他看不順眼那些跟官僚打交道的人,C老師好像有在某市掛職,當副市長,這點尤其被P老師鄙視。由于這些忙于開會的老師們,經(jīng)常耽擱學生們的答辯時間,導致P老師越發(fā)看不慣,不免在朋友圈發(fā)幾句牢騷。但是,文人心細,這位C老師一看這是說自己啊,立馬就要回復開掐了。
有一次c老師飛機晚點,不能及時趕到學生的開題報告,P老師在群里說道:“既然兩位如此忙碌,為身體的健康和學生的學術寫作負責,可以改期。”這話有點責怪的意思,然后不知道后面群里聊了什么?P老師突然發(fā)朋友圈:“晴天霹靂:因為這些文字,今天下午,我突然莫名地被一只蒼蠅大潑臟水,我很冷,即使點燃了那一只蒼蠅,再也無法溫暖我自己。蒼蠅裝扮成強盜流氓的形象,終究不過是一只臭不可聞的蒼蠅而已,戰(zhàn)士畢竟還是戰(zhàn)士!”
發(fā)完此話,一向不與人爭斗的導師,回復到,p老師辛苦了,要寬心才是啊。
不過,文人間罵來罵去,也頂多靠筆,他們是絕對不會動手的,反正罵不死人,無關痛癢。好玩的是,P老師和C老師的女兒是閨蜜。
別看這兩個大教授平常文縐縐的,他們的女兒們可是女中豪杰,C老師的女兒可是騎著自行車走S線的,平常在學校和男生打架,回來告訴她親愛的父親C老師,會安慰道:“放心吧,老爸,不用你插手,我會自己解決的?!笨跉夂艽螅瑹o疑是男孩子的樣子。C老師多次談到她的女兒,每次都很佩服她。
而P老師的女兒,也是女漢子,男孩子打架都會打到家里來,一點不遜色C老師的女兒。大教授的女兒除了性格霸氣以外,學業(yè)也很霸氣,個個名列前茅。
雪梨導師的兒子特特,比她們小一屆,那也是學霸中的戰(zhàn)斗機,按照目前的趨勢,肯定是北大清華的種子。本來導師希望他讀文科,結果他偏偏選擇了理科。導師特別心疼他那一屋子的書沒人繼承。
導師的兒子從來不補課,只是每學期帶著他去旅游,見識這個世界,他奉行體驗式教育,小學就帶著他去北大轉悠,激起他內心的斗志和崇高感。
這樣,由內而發(fā),主動去學,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