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魏文宗

第十五章 楊昭來信

大魏文宗 大魏文宗 2105 2019-06-01 09:42:55

  “昭兒來信了?!倍鹣矚庋笱?,在屋子里無不得意的念道,“昭兒已經(jīng)去了道臺府,正式登記造冊,和一幫讀書人一起拜見了道臺大人,劉道臺,昭兒說,他遠遠的能看到劉道臺一眼呢,說劉道臺不過年逾四十,官氣十足,不怒而威,隔著很遠也能感覺到心驚膽顫。”

  其實那應(yīng)該是讀書人養(yǎng)的氣,和官氣。

  楊奉先心頭有數(shù),對這大魏的情況,多少也有了一些了解,讀書人養(yǎng)氣,念頭浩大,便能百邪不侵,雖然沒有一些翻山倒海的神通,但也大大迥然異于常人。

  尤其是這劉道臺,乃是真正讀書讀到心里去的讀書人,翰林出生,僅次于大儒,所養(yǎng)的讀書之氣,浩然正氣,那自然不是一般人能仰望的。

  這楊昭說自己看的心驚膽顫,估計實際情況是跟在人群下邊,卻膝蓋都軟了。

  這也恰恰是因為他文氣不夠,讀書養(yǎng)氣不夠,定力就不足,就扛不住別人的“官威”,反之,一些古之大臣,古之名儒,敢于諍言犯上,直冒天威。

  即便面對皇室之威,也怡然不懼。

  這些人就是讀書讀到了骨子里,讀到了本心里,真正做到了內(nèi)圣而外王,繼往圣之絕學(xu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境界了。

  “過兩天,當(dāng)朝大儒劉賜,會到省城書院講經(jīng),全省的名流和讀書人都會去,昭兒也會去,屆時,說是大儒劉賜會向這次全體的新科學(xué)子訓(xùn)話。”

  說這個話的時候,二嬸的臉上浮滿了紅暈之色,作為楊昭母親,她與有榮焉,感覺祖輩上燒了高香,才換來有這么一天!

  揚眉吐氣,光宗耀祖!

  讀書人,就是好!

  楊家三叔他們羨慕到了極點,女眷們也一個個眸子里流露出了羨慕之色,楊老太爺更是唏噓的語無倫次,最后一連道了幾個“好”字,才算是撫平了他的內(nèi)心。

  對楊唯一家,他已經(jīng)是不關(guān)注了,楊昭大大滿足了他這么多年想要供出一個讀書人的全部心愿。

  “大儒劉賜講課,必定是舌燦蓮花,可惜了,我不能一聽垂訓(xùn)?!?p>  楊奉先惋惜。

  讀書名義,但并非說功名就完全不重要,功名也代表一個人的階層,一個人的檔次,接觸的人和事務(wù)不同,就比如這潭鄉(xiāng)的讀書人,這些人奚落自己,就沒一個真正把書讀到心里去的,還汲汲于名利,爭風(fēng)吃醋,互相攀比這種低級境界。

  換一個層次的人,就截然不一樣。

  這恰恰就是因為潭鄉(xiāng)的人眼界不開化,小地方,才會導(dǎo)致這么個情況,讀書讀出這潭鄉(xiāng),才能見到像是劉賜這樣的大學(xué)問家。

  當(dāng)然,僅僅只是一個秀才,這么遠遠的在省府書院聽大儒講一次課,可能就是平生唯一一次機遇了。

  想要能經(jīng)常對話大儒,這最次也要考入翰林!

  那全天下讀書人,頂尖文氣的天才匯聚的地方!去見一見那里的風(fēng)土人情,開拓一下自己的眼界。

  聽到楊昭的信,第一時間楊奉先心頭如此想道。

  一天楊家上下都是小周氏那興高采烈的聲音,二叔更是久久不能平靜,感覺自己終于出人頭地,楊昭才考上一個秀才,就這么給他掙面子,這要是考上了舉人,進士,大步能入金鑾殿,這還得了?二叔飄飄然,感覺自己都快想不下去了。

  舉人的地位十倍于秀才之上,舉人免稅,見官不拜,并且,已經(jīng)是官員候補,有一定幾率能外放當(dāng)差,很多農(nóng)戶佃戶家,都會主動送上門來,依附在舉人名下避稅。

  可以說,秀才只是讀書人,而舉人卻是半個官吏了,差別就在這。

  一步一登天,大魏的讀書人也是一個涇渭分明,階層明朗的地方。

  楊奉先不羨慕,不嫉妒,讀書人明其義,有羨慕和嫉妒之心,才是大大的可恥,今日作文一篇,讓楊奉先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需要勤加彌補,一就是這個字,二就是一些功底還不夠深。“童先生家有很多歷代秀才科考的題目和范文,我可以一一拿來讀讀,上一世這些東西我很少能接觸到,既然要在大魏科考,這些東西也必看不少。”

  “于我而言,沒什么可沮喪的,只需要認認真真,準備來年的科考即可。”

  東廂房里,點燃油燈,楊奉先神情肅穆,默誦《宋元學(xué)案》

  楊唯的方法雖然笨,但也行之有效,楊奉先決定效仿這楊唯之前所教學(xué)的方法,日背十段,不背誦出不摔跤,那么,十日就是一百段,一百日就是一千段。

  積少成多多,數(shù)年下來,就可脫胎換骨,洗滌去自己舊日的一身“惡臭味”

  “大儒有句名言說的好,人讀書,如養(yǎng)畜樹,久而不覺其大,旁人觀之,方可知之?!闭f的是讀書人讀書,就像是種一棵樹,或者養(yǎng)一只狗,自己一天天不覺得它有進步,但旁人幾個月不見,就能清晰的看見它的變化之大。

  焚香禱告,磨硯靜心,在宣紙上一連寫了幾個靜字,真正感覺自己內(nèi)心平靜下來,一塵不染,楊奉先才開始夜讀,背誦,且練習(xí)作文一篇。

  到背完,去楊唯面前去背誦,錯一字,楊奉先就再誦讀兩遍,一直到一字不差,楊奉先才聽著深深的疲倦,回房睡了。

  第二天一早,楊奉先還是這樣,大聲誦讀,面不改色,這讓楊家大院很多人側(cè)目而看,嘖嘖稱奇,都覺得現(xiàn)在的楊奉先氣質(zhì)和氣度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二嬸小周氏看的頗為酸味,她說不上來楊奉先這個變幻在哪,但這個氣質(zhì)總叫她覺得,這楊奉先才是那個高中秀才,鯉魚躍龍門的人,而她兒子才是那個又一次落地的笨童生。

  于是小周氏背地里酸溜溜的對別人說天天這樣誦讀有什么用,該考不上不還是考不上?

  我們昭兒也很用心,秀才這不手到擒來了?

  想通了這個關(guān)節(jié),小周氏又心里大大平衡了,每日低哼著小曲,去河邊洗刷衣服,看楊奉先的眼神也是笑瞇瞇的,作為秀才的娘,她要有氣度,不能和楊奉先這種落第童生計較才是。

  以后昭兒可還是要做官老爺?shù)哪?,不能傳出去沒有孝悌之意的惡名來。

  再怎么說,楊奉先也是他的便宜哥哥,不是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