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舉的震驚讓薛陽有些意外,朱佑樘神色正常的說道:“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想讓你去那,可是我思前想后還是決定讓你去那里?!?p> 薛陽問道:“那這個地方究竟是哪里?”
朱佑樘示意了一下徐鵬舉,徐鵬舉于是問道:“你知道朵顏三衛(wèi)嗎?”
薛陽道:“知道一點,不是隨成祖皇帝東征西討的嗎?”
徐鵬舉道:“對,可是你知道嗎大寧衛(wèi)就是他們的駐地。”
薛陽眼睛睜的大大的問道:“大寧衛(wèi)是朵顏三衛(wèi)的駐地?”
朱佑樘道:“其實嚴格來說并不是朵顏三衛(wèi)而是兀良哈三衛(wèi)”
薛陽滿臉疑問,朱佑樘道:“這個你讓他給你解釋吧,宮里還有些事情,我走了?!闭f完直接離開了。
徐鵬舉都沒來得及告別,徐鵬舉轉過頭對薛陽道:“你想去嗎?”
薛陽回道:“不想!”
“我就知道。”
徐鵬舉想了一會道:“我來給你講講這朵顏三衛(wèi)的事跡。”
于是徐鵬舉羅里吧嗦說了一大堆,薛陽就聽清一件事“朵顏三衛(wèi)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后代?!?p> 徐鵬舉又陸陸續(xù)續(xù)的講了一大堆,薛陽算是聽明白了。
原來朵顏三衛(wèi)又叫兀良哈三衛(wèi)是寧王統(tǒng)轄的蒙古部落,而在這些王中以北方諸王的勢力最大。
其中寧王朱權以就藩大寧,于是大寧在喜峰口外,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巨鎮(zhèn)。
統(tǒng)塞上九十城,帶甲近十萬革車萬輛,而朵顏三衛(wèi)便是寧王朱權的部下。
后來靖難朱棣為解后顧之憂只身入城,后來寧王餞送朱棣郊外,卻被伏兵擁去。
最后遂詔諸胡及護衛(wèi)官校,皆從寧府畢發(fā),最后大寧棄朵顏諸虜,而行都司遷保定。
“那為什么叫兀良哈三衛(wèi)呢?”薛陽問道。
原來一開始的時候朱元璋在大寧設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wèi)。
而蒙古人則稱朵顏衛(wèi)為兀良哈、泰寧衛(wèi)為翁牛特、福余衛(wèi)為烏齊葉特。
而這是因為朵顏、泰寧和福余三衛(wèi)是以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烏齊葉特三部為主組成。
后來,朝廷也把朵顏衛(wèi)稱為兀良哈衛(wèi)。
而在后來明朝把三衛(wèi)籠而統(tǒng)之地稱作“兀良哈地區(qū)”。
薛陽了然道:“原來如此?!?p> 忽然薛陽又有了新的疑問于是問道:“徐小公爺,請問你怎么知道這么多?”
徐鵬舉一聽就順著這句話往上爬到:“本小公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什么不知道的?”
“嘿!給你點陽光你就燦爛啊!”
徐鵬舉問道:“這句話什么意思?”
“親愛的先知,這句話您自已想?!?p> 徐鵬舉高興道:“哈哈!我是先知?你可真有眼力?!?p> “唉,那個什么塞王什么意思?”
徐鵬舉道:“塞王你都不知道?”
薛陽沒好氣的說道:“我知道我還問你?”
于是徐鵬舉在此開動他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腦袋講了起來。
原來塞王指的是明朝在尊王攘夷制定的鎮(zhèn)守邊塞擴土開疆的藩王。
從東到西指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九王。
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敷險隘,控要塞,佐以元戎宿將,權崇制命,勢匹撫軍,肅清沙漠,壘帳相望。
而且不光如此這九王還經(jīng)常出邊巡狩。
“原來如此,看來你真知道不少??!”薛陽說道。
徐鵬舉大笑,忽然薛陽說道:“不會是徐達徐王爺出過塞吧?”
徐鵬舉笑容一凝,薛陽見聽不見笑聲了也就知道猜的八九不離十。
每晚無時間段更新(就是不知道幾點,可能早可能晚,一天大約更新三章~五章或更多),喜歡該書請收藏關注(賞賜一點唄手動滑稽)書中所有疑問、疑惑、為什么等問題,都將在書中后續(xù)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