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言情

天外陌流城

第二十五章 沂川九段十八彎

天外陌流城 陌上散人 2235 2019-06-15 22:28:04

  原來你叫銀龍!陌十三目光停在那二字上,心下明了此乃槍名。

  銀龍長槍,通體锃亮,銀白無暇,先前槍身上無法辯識的浮雕此刻棱角分明,那是一條雕龍!

  龍雕纏繞槍身,栩栩如生,尾,鱗,須,眼,爪清晰可見,它順著槍身,扶搖蜿蜒直上,狀似騰空,威風(fēng)凜凜。

  好槍!陌十三贊嘆一聲,興從中來,手腕輕抖,銀槍如靈蛇般劃出,停在身側(cè)。

  嗡……

  銀槍輕吟,經(jīng)久不絕,它仿佛壓抑了太久,一朝遇主,重見天日,忍不住歡呼雀躍。

  “銀龍,放心吧,今日之后,你不會再埋沒于此?!?p>  陌十三手持銀槍,心中出現(xiàn)一種怪異錯覺,那長槍之中,似有一道無形聲音在不斷跟他傾訴……

  嗖……

  長槍橫掃,銀光乍瀉,自成一線,直將黑夜撕開一條口子。

  “好一桿銀龍槍!”

  陌十三忍不住驚呼出聲,手中動作不停,接連揮出數(shù)十下,頃刻間,小院之內(nèi)銀光流溢,閃閃耀眼。

  愈加舞動長槍,陌十三愈加覺得這槍趁手不已,就如同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般。

  這槍,他明明第一次見到,卻偏偏又不似第一次見到,一種奇妙的錯覺縈繞心頭。

  一陣揮舞,陌十三收槍而立,口喘粗氣,這桿看起來沒有多少斤兩的銀槍,沉重異常,粗略估計,不下六七十斤。

  撫摸槍身,陌十三愛不釋手,眼間笑意掩飾不住。

  此槍在手,他豪氣干云,恍如天下四海八荒地,無處不可登臨。

  “此槍到底是何來頭?若非槍中被下了禁制,威能弱去十之八九,否則以我之能,斷然無法降伏于它,如此厲害之物,只怕非靈器那么簡單!”

  小屋內(nèi),陳師泉神色肅穆,眸露精光,口中嘀咕間,一抹疑惑爬上眉梢。

  ……

  清晨,天色朦朧,小院柴扉五柳前。

  “小公子,此去沂川,路途遙遠(yuǎn),一路上多加保重。”

  屋前小道,陳師泉笑送陌十三。

  “先生珍重,有緣再見?!?p>  陌十三妝容齊整,背上多出一桿長棍狀事物,被麻布包裹的嚴(yán)嚴(yán)實實,這自是昨夜那桿銀龍槍。

  “有緣再見。”

  陳師泉揮手道別。

  陌十三朝陳師泉躬身一拜,轉(zhuǎn)身向西而去。

  陳師泉目送陌十三,輕撫胡須,望著那漸漸遠(yuǎn)去的背影,不禁抬頭看向天空,神有所思。

  ……

  漫長歷史中,沂川之地流傳下一首溜子:

  沂川道,道沂川,千里九段十八彎;

  十八彎,九六三,牛鬼蛇神隱其間;

  夷陵險,廣平遠(yuǎn),清風(fēng)徐來明月緩;

  上嶺峭,子桑妙,黑崖無底赤峰耀;

  蝶谷香,幽林傷,沂蒙深邃洛水涼;

  杏海黃,臥龍長,鳳梧遮天蓮花塘;

  塵沙漫,沽鴉暗,望曙晦盡靈光現(xiàn)。

  沂川道,天唐國三大國道之一,彎曲盤旋千余里,貫通沂川九郡三十六城,乃天唐帝國西方地界真正陸路命脈所在。

  邊陲長城還未達(dá)到現(xiàn)在這般足以抵擋西莽族之前,天唐國與西莽族戰(zhàn)事不斷,沂川道便是調(diào)集兵力,運送糧草的關(guān)鍵紐帶,歷史上,沂川道在抵御西莽族入侵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意義非凡。

  時至今日,它雖不再如戰(zhàn)爭年代那般主用于戰(zhàn)事,但依舊是來往沂川的主官道,持續(xù)發(fā)揮著巨大的商業(yè)交通用途。

  沂川道起于忘川河西北方向十里處,終至荒窟大沙坪,途徑沂川三江郡,蒼梧郡,隴撫郡,漁陽郡,白瞿郡,上谷郡,天城郡,安沂郡,衡武郡,可謂真正一道連九郡。

  這條綿長的官道,恰由界域分明的九段構(gòu)成,一段兩回彎,合共十八彎,正是溜子中提到的夷陵,廣平,上嶺,子桑,黑崖,赤峰,蝶谷,幽林,沂蒙,洛水,杏海,臥龍,鳳梧,蓮花,塵沙,沽鴉,望曙,靈光。

  沂川道九段十八彎,山水交合,地貌繁多,衍生出諸多鬼斧神工之奇景,名冠天下,慕名而來游歷者不計其數(shù),其中最多的當(dāng)屬有著閑情逸致的文人雅士。

  正因此,沂川大地上流傳下成千上萬篇詩詞文作,其中最讓世人驚嘆的,當(dāng)屬四十年前風(fēng)靡玄云域的那首《夢蝶谷》。

  縹緲青蟲脫殼微,不堪煙重雨霏霏。

  一枝秾艷留教住,幾處春風(fēng)借與飛。

  防患每憂雞雀口,憐香偏繞綺羅衣。

  無情豈解關(guān)魂夢,莫信莊周說是非。

  拂綠穿紅麗日長,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來行雨,愛伴西施去采香。

  風(fēng)定只應(yīng)攢蕊粉,夜寒長是宿花房。

  鳴蟬性分殊迂闊,空解三秋噪夕陽。

  這首夢蝶谷出世,玄云域四海傳唱,舉世驚嘆,一時間編抄無數(shù),竟出現(xiàn)洛陽紙貴奇象。

  而這首夢蝶谷的作者,正是三生渡方玄機。

  當(dāng)時方玄機年歲尚淺,入世游學(xué)沂川,一路沿沂川道走走停停,行至蝶谷,見蝶谷之景,興致昂起,出口成詩,遂成夢蝶谷。

  他作詩之時,并未筆記,純屬即興,然說者無意,聞?wù)哂行模∏杀煌诘扔瓮娴牧硪蝗寺牭?,那人聞此詩,驚為天人,連忙筆墨而錄,這才傳揚而出,否則這傳世佳作,只有幽幽蝶谷知。

  方玄機夢蝶谷傳遍大江南北,世人從此對沂川之地趨之若鶩,有言道:生來不過沂川道,枉在世上走一遭。

  沂川九段十八彎,蝶谷僅為其一,余下十七者,風(fēng)韻百態(tài),各有千秋。

  一方水土一方人,沂川十八彎極為特殊,所過處不止山河美景,還有西北地帶靠近長城的沙漠荒原,那里環(huán)境惡劣,民風(fēng)彪悍,強武至上,于是再有言道:自古沂川多秀士,左手執(zhí)筆右手槍。

  沂川人士,文武雙全,才德兼?zhèn)?,可為將帥,亦可為學(xué)士,武能安天下,文可治天下。

  天唐國內(nèi),文武百官,明面是一家,暗地卻分兩派,一為沂川派,另一則是乾元辰陵濱丘三地聯(lián)合派,可見沂川之地,鐘靈毓秀,人杰地靈。

  ……

  話說陌十三自五柳小屋出發(fā),放開腳力,全速趕路,一路上馬不停蹄,終于在正午時分踏上了沂川道夷陵地界。

  溜子中說到夷陵險,廣平遠(yuǎn),清風(fēng)徐來明月緩,這并非信口開河。

  夷陵地界,因夷陵山而得名,此山孤立,方圓二里,高達(dá)數(shù)千米,而它四面八方,卻又原野空曠,再無山巒,端是怪異非常。

  遠(yuǎn)眺而觀,夷陵山孤零零盤踞曠野之上,仿佛天柱聳立,直插云霄,足以讓人望而生嘆。

  如此一座孤山,偏偏其上草木全無,峰崖畢露,脈絡(luò)嶙峋,唯有險之一字可以勉強形容。

  沂川道自夷陵而始,圍繞山腳成一百八十度,這便是沂川九段十八彎的第一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