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工業(yè)心臟

第四十三章 飛龍初議 設計不易

工業(yè)心臟 長風浪xo 2246 2019-07-09 11:08:42

  吃完飯后,四人結伴去圖書館開始收集起了各自需要的資料。按照209學習小組的慣例,各自收集完資料后開個會,大家暢所欲言的討論下。大約到了10點的時候,四人帶著各自的筆記本開始了飛龍項目的第一次會議。

  陳東風當仁不讓的還是‘飛龍’的小組長,四人坐定,陳東風先開口了,我查了下資料,暫定攜帶2-4枚慣性制導導彈,每枚導彈重量在20-30kg左右,先按30kg算。掛點位置在機翼兩側,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在機腹部位。

  這樣算下來2臺發(fā)動機約為40kg,導彈60-120kg,機身重量按照以往經驗大概在50kg作用,燃油重量為了增加巡航時間需要提高到50L-60L左右也就是30kg左右。

  如果巡航速度要有200-300km/h的話,無人機推重比如果設在0.2左右的話,那么需要的推力至少要2744N,單臺發(fā)動機的推力要達到1372N,也就是如果在核心機(700N左右)不變的情況下,推力要增加將近一倍??赡苄枰倪M核心機,具體的涵道比還需要計算和實驗。大家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說下吧!

  “那,我先來。”唐昌宏說到:“不知道大家對航模的外形有什么想法,不過大涵道比的發(fā)動機由于風扇的增大,不能再適用于發(fā)動機尾部內置,必須要安裝在機翼兩側,外形的選擇有民航飛機或者轟炸機。民航大飛機的代表就是波音-747、道格拉斯DC-10、空客A300和伊爾-86。轟炸機的代表是老毛子的Tu-22,A國的B-50還有我國的Hong-6。大家鐘意哪一個?”

  基本上沒有爭論哪一個好看,四人就直接選擇了以Hong-6為基礎的外形。

  “那看來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那基于Hong-6的外形基礎,也就是翼展32.3米、機長34.8米機、高10.36米、機翼面積164.7平方米,我傾向于把縮放比例定位10:1,就是飛龍的翼展在3.2、機長在3.4、高度在1米左右?!?p>  “那結構重量可以控制在300kg左右嗎?”陳東風詢問他。

  “應該沒問題的,飛龍并不需要特技飛行,很多加強結構是不需要的,我估計應該在250-280kg左右。”唐昌宏很自信的回道。

  “那起落架你準備是可收起的還是固定在外部?”楊韋問他,楊韋覺得Mini2000在飛行的時候那3個起落架是最丟分的。

  “鑒于飛龍的體積很大,采用折疊式液壓起落架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具體的還要看內部體積夠不夠用。”唐昌宏分析道。

  “其實我感覺最好還是不要收起來,多一道執(zhí)行機構,就多了一重風險,如果起落架不能正常收起和放下的話還有可能造成事故。如果是固定的,反倒方便些?!标悥|風反對把起落架收進機腹中。

  楊韋相信也是,如果要實習這個功能的話至少每個起落架需要4個電動執(zhí)行機構,在加上相應的傳感器。而且折疊艙門本身也會擠占內部空間,所有這個功能不要也罷。

  “好吧,這個起落架功能可以不要的,反正速度低不會影響道氣動性能?!睏铐f接受了陳東風的說法:“那我來說說剛才我查的資料?!?p>  “超視距的遠程遙控,離不開實時的視頻信號傳輸?,F(xiàn)在比較成熟的就是模擬信號的傳輸和數(shù)字信號的傳輸。模擬信號的優(yōu)點是技術成熟,有成熟的集成電路可以直接使用,而數(shù)字信號傳輸?shù)男枰诮邮蘸桶l(fā)射端使用A/D和D/A轉換電路,現(xiàn)在國內還沒有實用的技術,國外倒是已經開始進入實用階段了?!?p>  “說這么多,就是只能用模擬信號傳輸唄!”楊輝打斷楊韋,“模擬信號傳輸有缺點?你好像不情緣實用???”

  “主要還是視頻信號的加密問題,如果沒有加密的話,那不就任意一臺電視機只要調制好頻段都可以接收到我們的信號了。還有就是模型信號傳輸可能會有信號質量問題?!睏铐f把他的顧慮說了出來。

  陳東風聽完后,立馬就接過話茬:“阿韋,我們又不是真去打仗,不加密有什么問題嗎?再說到信號質量,更關鍵的還是攝像機的選擇吧!機槍的射高也就200米左右,高射機槍的射高大約有2000米,高射炮的射程會達到12000米以上,高射機槍和高射炮先不考慮,單就機槍的射高而言,飛龍的飛行高度應該控制在200米以上。所以攝像機拍攝能力要達到200米以上,最好是可以調焦的以應對不同的飛行高度。大家怎么看?!?p>  “可以用S型飛行進行規(guī)避高射機槍和高射炮吧!”楊輝對不理會高射機槍和高射炮表示不解。

  “主要是我們的目標太小了,這兩個防空的武器都是針對戰(zhàn)斗機的,而且飛龍比較重速度低,我預設的場景是從2000米高空降落后,發(fā)射完導彈,直接拉升走人?!?p>  三人對陳東風這個設想仔細討論了下,認為具體降落高度還是要看制導導彈的發(fā)射距離。這個暫且先不談,現(xiàn)在關鍵就是飛龍能不能看得見,看得清。

  “攝像機的問題,主要是多鏡頭的問題,想要實現(xiàn)自動變焦目前只有數(shù)碼攝像機,目前還沒有成熟產品。所以只能配多個鏡頭來實現(xiàn)變焦。至少200米的一個2000米的一個,具體多少個還要看鏡頭轉換的方式。但是需要進行改造,不知道廠家接受不接受定制的要求?”

  “這個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還是交給黃院長吧,我們先把合理的切換方式給設計出來,還要考慮道飛龍內部空間的問題。昌宏你要配合阿韋下?!标悥|風安慰道。

  “沒問題,剛才我還想到一個問題,鏡頭是內置后,下方機體蒙皮是用透明玻璃面呢?還是直接設計一個可開關艙門?”

  “艙門可以完全打開還好說,如果辦開的話會擋住攝像機的拍攝角度吧!還是直接來個透明玻璃比較直接。”楊輝建議到。

  四人討論了下,覺得凸鏡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玻璃的強度要大。

  “還有我沒說了,我也查找了大涵道比發(fā)動機的相關文件,大涵道比比小涵道比設計要復雜很多,而且飛龍要考慮惡劣天氣巡航的情況,那么就要在測試重加入吞水和吞沙實驗了。這需要反復的實驗。再有就是風扇的設計問題,現(xiàn)在的大涵道比風扇為了減小質量都是空心風扇,這里面涉及到材料和加工的問題,還有就是風扇氣流的內外分配問題。難點還是很多的。”楊輝把他對大涵道比發(fā)動機的認識說了出來。

  “那還是各自分工吧,我和楊輝復雜大涵道比發(fā)動機了,楊韋和昌宏復雜飛龍結構和攝像問題。我們先拿一個初稿出來,再向黃院長開口?!?p>  ......

長風浪xo

存稿太少,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