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張屠戶清穿記

第11章

張屠戶清穿記 早晚成精 3150 2019-06-14 11:59:00

  張嘉也沒在意接著往前走。

  沒走多遠,后面師父帶著人跑上來,見是張嘉喊著她一起跑。

  張嘉知道這是有急診了。

  不一會三個人跑到后街一座宅院。

  進了門往里跑到了內院,院子里等著幾個人,見郎中來了快往里請。

  到了門前張嘉聽到屋里有些嘈雜,伴著一個人的哭聲。

  一個婆子在那叫著:“少奶奶,少奶奶你堅持住啊,少奶奶你醒醒。”

  推開門,眾人請了郎中和張嘉進去。

  問明情況郎中命張嘉進去,自己跟男人都留在了外面。

  張嘉進去看是產房,產婦身上蓋著單子毫無聲息的躺在那。

  推開產婆檢查,是頭盆不符,沒有保護好,造成會陰撕裂導致出血。

  喊師父準備手術,沖出去喊。

  “快拿澡豆水壺來洗手,煎夏枯草湯,煎參湯,拿新的紗布來,沒有紗布要白棉布,要淡鹽水?!?p>  每喊一樣就有家下人忙著去取。

  洗凈手張嘉舉著手撞開門進入產房,叫人打簾子遮住產婦請師父進來診脈。

  郎中隔著簾子診了脈出去開方子。

  張嘉仔細觀察撕裂傷還好裂度不深。

  要的東西一樣一樣送來,張嘉開始清創(chuàng)縫合,大約二十分鐘救治完成。

  產婦雖然還在昏迷,但脈象平穩(wěn)了許多。

  走出房間交代注意事項,怕家屬記不住有遺漏,要了紙筆張嘉口述師父執(zhí)筆。

  寫了一份注意事項及護理要求,告訴家屬必須按著上面寫得不能有任何差錯。

  轉身進產房收拾清點工具拿出去清洗。

  這戶是京城鳳翔金店的東家。

  產婦是東家沈老爺的滴長媳剛產下長孫就出現(xiàn)危險。

  產婆讓準備后事了,沒想到回春堂小神醫(yī)有如此高明的醫(yī)術,讓產婦轉危為安,這真是菩薩保佑啊。

  沈老爺陪著師父聊天,這邊張嘉清洗器具后清點一遍,沒有遺漏裝了藥箱背著來了前廳。

  沈老爺高興的吩咐家人奉上診金,師徒二人一人一枚小金元寶。

  師徒謝過老爺告辭往外走,沈老爺客氣著親自把他們師徒送到大門。

  最后說了一句話?!靶∩襻t(yī)是觀音菩薩轉世啊。”

  從后院走到前院短短的距離,張嘉從小學徒變成小神醫(yī)再變成了小菩薩。

  第二天街面上就傳開了,回春堂的小郎中救了沈財主家要死的兒媳婦。

  第三天傳的是回春堂的小神醫(yī)把沈財主家死了的媳婦救活了。

  一星期后傳的是回春堂的小郎中是觀音菩薩轉世,能醫(yī)死人肉白骨,把沈財主家的兒子媳婦都救活了。

  張嘉正在看師父交代的醫(yī)書,聽了伙計跟她學的傳言哈哈大笑,真是人言畏。

  有了金子張嘉想著打一套現(xiàn)代的手術器具。

  回家畫好圖拿給郎中看,郎中覺得器具很精巧比原來的好得多。

  現(xiàn)在丫頭出了名,來回春堂的病人也多了,是該有套合手的家什。

  郎中決定回春堂出資制作,以后再想到什么需要的器具只管畫了圖來。

  張嘉謝過師父坐到一邊抿著小嘴默默的的開心。

  這樣自己的小金寶就能留住了,回想起那天自己帶著金子回家的情景。

  那日回到家喊了姥爺和杏兒進屋,關好門從懷里掏出小金寶放到炕桌上,這兩人都站了起來。

  姥爺看看張嘉看看金子?!肮怨?,這是金子?!?p>  張嘉給他們講了救人得賞的經過,兩人聽的哎呦聲,嘖嘖聲不斷。

  姥爺感慨這輩子第一次摸到金子,拿在手上掂了掂有一兩。

  姥爺交代他倆藏好,張嘉和杏兒開始藏寶,一會放炕柜里,一會放壇子里,再一會挪到炕洞里,放哪都覺得不安全,折騰了半宿。

  最后張嘉熬不住了,告訴杏兒你愛放哪放哪吧,自己能記住地方就行,倒在炕上裹著被子睡覺了。

  早上起來杏兒還沒醒,忙叫杏兒快起。

  杏兒迷迷糊糊抬起頭,張嘉一看杏兒頂著一對熊貓眼,知道她是睡晚了,小聲問杏兒。“你藏哪了。”

  杏兒拿起一個跨脖子上的小荷包?!拔矣X得放哪都不放心,做了個荷包你隨身帶著吧?!闭f著話把荷包跨在張嘉脖子上,貼著肉皮給她帶好。

  有點沉,張嘉感覺自己有點像那種帶著粗粗金項鏈的大款,美滋滋的帶著小金寶去醫(yī)館。

  轉眼到了臘月十三,早起,姥爺給張嘉煮了一個雞蛋,煮了一碗面條。

  告訴張嘉是她的生日,想著也是娘的忌日,張嘉端著飯碗供了供。

  吃了飯去醫(yī)館,正跟著師父看診,外面進來兩位軍爺找張嘉。

  說明來意,原來是栓子的腿好后回了綠營,軍醫(yī)看他的腿傷恢復得很好,見這種縫合確是沒有見過的法子,打聽是哪位郎中給治的。

  栓子告訴了張嘉的地址,軍醫(yī)想著跟張嘉打聽一下栓子的的腿是怎么縫治。

  今天休沐軍醫(yī)兩人先去了張嘉家里,姥爺告訴人在回春堂,這才找到這來。

  軍醫(yī)知道秘方不外傳,又想著學了好醫(yī)術,能多救治些軍里的士兵,繞著圈講了半天也不好意思直說是要學縫合術。

  張嘉聽著猜出來他們來意便說。

  “兩位軍醫(yī)在營上接觸的金瘍病人多,要是軍醫(yī)覺得我這個法子有用,我愿意和軍醫(yī)相互學習,不知道兩位軍醫(yī)意下如何?!?p>  軍醫(yī)聽了一連道了幾個好,只是為難休沐時間太短,平時不方便來醫(yī)館。

  張嘉想了想說:“這事不著急,有些東西我還需要回去準備,等過了年開春咱們再說?!?p>  事情順利談好,兩位軍醫(yī)謝過郎中謝過張嘉走了。

  靠近年關來診病的人少了許多,除了急診,一般的老病都不來醫(yī)館,老百姓覺得過年瞧病不吉利。

  郎中給張嘉放了假,回去忙年。

  明天是臘八,張嘉和杏兒去米鋪買了大米,小米,糯米,紅豆,綠豆,蕓豆,花生,在干貨店買了紅棗,核桃仁。

  回家撿了米洗凈泡上,杏兒說臘八是年禧要泡臘八蒜。

  姥爺以前因為窮不舍得泡蒜,現(xiàn)在生活好了也要過個像樣的年。

  張嘉扒著蒜說:“對,咱們現(xiàn)在也是京里有房,家有余錢的人了,咱把老禮都講究起來?!?p>  張嘉是想著這是穿來過的第一個年,要按著古代的禮儀規(guī)矩熱熱鬧鬧的過個年。

  兩人泡了小半罐子臘八蒜,進屋去做新衣裳。

  晚上姥爺親自煮粥,煮臘八粥有講究,煮粥的人必須虔誠如法,夜間熬制,天亮則熟,絕對不能把粥熬糊了,糊了是大兇。

  姥爺一夜未睡,大火煮,小火熬,不停地攪拌就怕糊了粥。

  天一亮粥熬好了,姥爺先敬了祖宗,再盛上一大碗叫張嘉和杏兒給夫人送去。

  兩個小丫頭穿戴整齊拎上食盒出了門。今天早上街面上人很多,都是拿著食盒送粥的。

  到了夫人府上,夫人笑呵呵的接過碗收下,騰空了碗又把自家的臘八粥盛上一碗交給他們帶回去。

  瑞哥從張嘉進門就圍著她轉,一看張嘉要走,忙讓他們等著,自己跑回了屋。

  一會兒從屋里連托帶拉的拽這個包袱沖杏兒喊:“杏兒,快來幫我拿不動?!?p>  夫人過去拎起包袱問他:“你這是干什么?”

  瑞哥說要跟著張嘉和杏兒走,美其名曰去學算數。

  夫人要攔著,張嘉勸說:“夫人讓他去吧,我們在一起也熱鬧些。”

  夫人囑咐瑞哥去了要聽話,瑞哥頭點的像小雞啄米。

  回到家放下包袱,又盛上一大碗粥送去醫(yī)館給師父。

  從醫(yī)館出來,杏兒說想買點布給張嘉做個觀音帽,三個人去了布樁。

  張嘉想著過年全家人都換上新衣,給姥爺買了一身褐色的細布,買了一匹白棉布做里衣。

  跟小二取棉花的時候看到旁邊摞著粗紡的棉線,張嘉眼前一亮,讓小二再拿上十桄棉線。

  杏兒攔著不讓買?!斑@是粗紡的,咱回去用不上”。

  張嘉沖杏兒眨眨眼,杏兒看眼色知道張嘉是有用,不再攔著。

  抱到柜上算賬,看到有染料,選了一包石青色,一包胭脂紅。

  三個人拿不了這么多,報了地址讓伙計送家里去。

  進屋張嘉叫姥爺找竹子給自己削四根竹針,一個鉤針,交代了長短粗細,帶著瑞哥進屋和杏兒去做衣裳。

  拿出先前夫人給的衣裳料子,杏兒丈量了一下,料子是按著成人的尺寸給的,自己做了一身還剩下一塊。

  張嘉把瑞哥的包袱安頓去姥爺屋里。

  出來帶著瑞哥熬染料染棉線,煮上顏色在堂屋晾起來。

  中午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臘八粥,窗外寒風呼嘯,手里捧著熱乎乎甜滋滋的臘八粥,張嘉幸福的瞇起眼睛。

  不知道爸媽現(xiàn)在怎么樣了,張嘉看著手里的粥,心中祈禱愿他們一切安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