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未來旅行社系統(tǒng)

第46章 普光寺

未來旅行社系統(tǒng) 月亮海 2147 2019-06-28 12:05:00

  普光禪寺,位于大庸府城東邊,人民廣場附近,是唐風閑得無聊,出門閑逛時無意中看到的,不看不知道,這一看可真是給嚇了一跳。

  普光禪寺占地近萬平,供奉僧系佛門五宗之臨濟宗,常住僧侶達50—100人,除主持與管理本寺外,還管轄原大庸近百座寺廟,有幾屆主持都是佛門名人,曾先后6次在普光寺舉行龍華大會,不僅有本省的,而且有江南其他各省的數(shù)千名佛教徒在這里受戒,故有“江南名剎”之稱。

  根據(jù)史料記載,普光寺比BJ的故宮還早建7年(故宮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早建3年(武當山金殿建成于明永樂十四年,即公元1416年),更比四川峨眉山仙峰寺與報國寺早建100多年。

  普光禪寺的主要建筑有大山門、二山門、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等,具有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建筑風格,整個建筑采用傳統(tǒng)斗拱和藻井結構,設計精巧、宏偉壯觀,是研究古代建筑史、領略佛門的好去處。

  游覽普光寺,第一景便是大山門與二山門。“山門”,本來是對佛教寺廟建筑中一般殿堂的稱呼。我國佛教寺廟的規(guī)模因各地情況不同,故大小不一,其布局也不盡相同:有一門一殿的,有三門一殿的,也有四進七殿的,還有入門見殿的。普光寺則是三門三殿,即:空門、天相門與天作門、大雄寶殿、羅漢殿與觀音殿。

  因普光寺廟建在僻靜的白羊山,所以“三門”又稱“山門”。據(jù)考證,原來的“三門”有的已不存在,如今的“山門”是修復后的作品,內行人一看便一清二楚。這山門座北朝南,前對天門仙山,后倚福德山(又名“子五臺”),前面還有廣場,視野開闊,站在山門前面,可以遠眺天門山與仙山溪、崇山等許多景觀,永定城的崇文寶塔、東正街也一覽無余。

  大山門正上方有“普光禪寺”4個金色的大字,兩扇大門為木質厚板拼釘結構,朱漆紅色,顯得氣宇非凡,古色古香。

  進入大山門,面對大雄寶殿,在山門內的兩邊可以看到兩尊大菩薩,它們就是佛教里最著名的哼哈二將,這兩位大將,他們睜眼鼓鼻,上身裸露,體魄健壯,手持武器,為大力士與大武士模樣。其神態(tài)威嚴,怒視凡間。

  提起哼哈二將,華國人自然會想到《封神演義》中的畫面場景,是商朝兩個有法術的督糧上將。

  哼將,原名鄭倫,原為商紂王的部將,拜昆侖度厄真人為師。真人傳給他竅中二氣,將鼻一哼,響如鐘聲,并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后來被周文王擒獲改邪歸正,卻又被紂王的部下大將斬死。

  陳奇也是商紂王的部將,曾受異人秘傳,養(yǎng)成腹中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自散。后來被哪吒刺死。

  在姜子牙封神時敕封鄭倫、陳奇鎮(zhèn)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這就是中國民間所流傳的哼哈二將。

  而在佛教記載中,又另有說法,唐風不是專研此道之人,而世人心中自有定論,也就不過多糾結出處。

  繼續(xù)往里走,很快就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普光寺內最大的殿堂,也是這座寺廟的主體建筑。它坐落在白羊山的一座土臺上,居高臨下,陽光普照,游人一踏進大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雄寶殿”及其匾額上的4個金色大字。

  這座大雄寶殿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重修,后來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與光緒各個時期也修葺過。1989年,湘省政府又拔??钸M行搶救性大修,距今一百多年過去,昔日重修后的朱樓碧瓦又再次成為一道歷史風景。

  普光禪寺大雄寶殿的后背并未按佛教故事塑像,而塑的是文殊、普賢與觀音三尊塑像。

  羅漢殿是以供奉羅漢諸神而得名的。這羅漢殿緊靠水火二池。殿內塑有十八羅漢,行態(tài)各異,造型生動,群像甚怪,觀后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該殿始建于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殿內16根大木柱,無一根不是歪斜的。自古就有“柱曲梁歪屋不斜”的說法,這在力學上也是一大創(chuàng)造,為全國寺廟建筑所罕見。

  隨后就是觀音殿,玉皇閣。

  玉皇閣,坐落在觀音殿以東,居高貞觀之上,是普光寺的制高點。站在玉皇閣三樓遠眺:巍巍天門山,崇山,陰山與澧水兩岸風光可以一覽無余。

  高貞觀,系宋末明初建筑物,它是道教之觀。

  其建筑風格為單檐歇山式山頂,脊棟下有攀間,駝峰與同梁、柱基與木柱間平質板,普光寺其他各殿絕無僅有,觀內供“三清”道教神像。

  旁邊有武廟一座,廟內供奉“三國”故事中的關云長關公,與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周倉與關平。

  提起關云長,在華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桃源三結義,忠心耿耿,盡忠保國,義重如山等等。以關羽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他死后,道教將關羽奉為“關圣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在全國各地道觀也有他的廟宇,供奉他的神像,并稱頌他為“關公”、“關帝”、“武圣”等,威名赫赫。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過程廣為傳頌。

  在東南亞地區(qū),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qū)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

  普光禪寺共有多少神、佛、仙、圣,無處考證。但這種“寺、觀、閣、祠、坊一體,儒、釋、道、文、武合流”的地態(tài),卻體現(xiàn)出了各種宗教融合統(tǒng)一的和諧局面。

  出得廟門,門外彩燈輝映,人頭涌動摩肩接踵,人民廣場上音樂動感,街邊小攤香味四溢,天南海北的人群匯聚一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