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夫子來了,幾人閑聊的話題自然就離不開國家大事,民生軍情。
曹老漢把劉昭帶來的熟牛肉切成片,又倒了一碗自己釀的醋,幾個人都圍在火盆邊上一邊吃,一邊說。
當劉昭說起張懿在晉陽利用壽誕勒索晉陽商賈這事兒時,許老頭很是感慨。
他抿了一口酒道:“說起那位張公,我之前隨父在洛陽居住時也有所耳聞?!?p> “哦?”劉昭聽許夫子竟也知道張懿的一些事情,不由很感興趣,以后在晉陽做生意,免不了要和他打交道,多了解一些自然是好的。
畢竟知己知彼,雖說不能保證百戰(zhàn)百勝,但知道了他的過往,從中也能分析出他的性格,以后做任何決策也能有所參考。
“您不妨說說,講真的,我雖然和他只有兩面之緣,但每次見他,總感覺像是被野獸盯著,渾身不自在。”
許老頭哈哈大笑道:“張懿這個并州刺史的位子可是一刀一槍,從尸山血海里掙來的,你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在他面前自然如同雞雛遇到雄鷹?!?p> 用手捏了一塊熟牛片,扔到嘴里,許老頭道:“張懿本是涼州鄣縣人,出身平民之家,涼州尚武之風盛行,張懿自小就比其他更加好斗。
先帝在位時,羌人叛亂,涼州告急。帝派當時的皇后胞弟,時任城門校尉的竇武率領越騎過千,親自押送糧草三千石前往涼州支援。
途至武山,不料竟遇到羌人阻截,危難之際,幸得張懿率領軍民拼死搏殺,這才沒使糧草被截。
竇武因其勇武,舉之為郡吏,拜在刺史段颎門下,后屢建戰(zhàn)功,以勇武善戰(zhàn)著稱于當地,羌人聞懿名,無不膽寒。
建寧元年,當今天子登基,征召猛士以充八騎,張懿應辟,官拜虎賁校尉,統(tǒng)領三千禁軍,期間隨臧旻、朱儁等公南征北討,平定叛亂,立下大功。帝甚嘉之。遷至虎賁中郎將。
光和二年四月,中常侍王甫及太尉段颎下獄而死。牽連者眾,獨懿等寥寥幾人未受到影響。
同年十月,司徒劉郃、永樂少府陳球、衛(wèi)尉陽球、步兵校尉劉納密謀誅殺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獄處死。
當時的并州刺史也被牽連論罪,帝遂調張懿前往晉陽,領并州刺史,大都督,加安北將軍印,統(tǒng)領并州九郡軍民諸政事。北防鮮卑,西靠匈奴,東御烏桓,南屏洛陽。
此人雖是武將出身,然好讀書,明大義,深受天子信任不說,曾經還在太尉盧植門下聽講。放眼天下各州刺史中,能與張懿相提并論的,也沒有幾人。
倘若你能有幸得到他的提攜,日后飛黃騰達也就指日可待了,封侯拜相也說不定?!?p> 聽罷許老頭的講述,劉昭也很是服氣。
不過佩服歸佩服,至于投靠他?劉昭有自己的看法。
張懿畢竟不是并州人,而且還是寒門出身,他這樣的,雖然眼下風光,但實際上是無根之木,無本之水。
這樣的散戶,牛市時,自然能風光一時,烽火一起,這時局就得重新洗牌了。
不出意外,士大夫們才是這一場盛宴的最大得利者。
酒至半酣,眼見天色也不早了,劉昭與王碩就起身告辭,約好了他日再來拜訪。
回到王府,美酒佳肴已經上了桌。
“劉先生......”走進門時遇到五娘子還有王秀兒這個小蘿莉,五娘子笑著給劉昭行禮,一月不見,她還是那般迷人,胸脯好像又豐滿些。
身上那一抹幽香讓劉昭的小心肝跳了許久,“一朵鮮花就這樣插在了牛糞上啊。”劉昭這樣想著,心中也不免有些遺憾。
“五夫人”劉昭也拱手回禮。
“先前大姐一時糊涂,得罪了劉先生,還望您莫要放在心上,都是一家人,莫要因為這點誤會鬧的不愉快?!?p> 劉昭微微一笑“這是王老爺讓您說的嗎?”
五娘子笑著搖頭。
“我們還是先坐吧,王老爺已經到了?!眲⒄岩膊辉冈谶@里和她說這些事情,對王秀兒眨了眨眼,就自顧自去找座位了。
五娘子看著劉昭的背影輕嘆了口氣,看到大房正在看著自己,心中也有些無奈。
眾人坐定,宴會正式開始。
地主的宴會無非就是吃飯喝酒,看跳舞,沒什么特別的。
王老爺先是好好的夸贊了老祖宗一通,幸得老祖宗庇佑,他王家今年糧食不缺,又無病無災,家中都很和諧,五房還給王家又懷了個娃。
然后就吧嗒吧嗒,把劉昭還有那三老頭都夸了一遍,尤其是劉昭,都夸到天上去了,劉昭自己聽了都不由有些臉紅。
開場詞說完,大家伙就開始動筷子吃飯。王老爺的幾個閨女也破天荒盡數亮相,跳舞作樂。
沒有人再提劉昭和王碩把老王做棺材地木料拿去做椅子賺錢的事情,也沒有人再提今天大娘子準備把劉昭捉起來問罪的事情。
正如王老爺所說,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不說那些不開心的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
粉飾太平永遠要比戳破膿瘡體面的多。
在這樣一片祥和的氛圍里,大漢王朝進入了新的一年。
只是,這一年,并沒有如同許多人祈禱的那樣太平。
光和六年,歲在癸亥。初一,帝率百官于永安殿前祭天,得卦上九,離上震下,火雷噬嗑。玄武大裂。
中常侍讓隱其不詳告于天子曰:卦象大吉,當主社稷千秋萬歲。帝大喜,遂改永安殿為千秋萬歲殿。
時有議郎曹操,字孟德,故洛陽北部尉者也。見卜者神色恐慌,心起疑,問之緣由,大怒。言天子曰:中常侍忠、讓等人皆為國之佞臣,欺上瞞下,心懷鬼胎,當誅。
帝心不悅,讓以其為大將軍竇武,太尉陳番謀逆說情,恐為同黨,請求罷之。太尉嵩以為不妥,帝言罷。曹操自辭還鄉(xiāng)。
光和六年,一月,十五。有沙僧自天竺攜梵文佛經至洛陽,與人合作,譯《道行經》為漢文,至此又譯成《般若三眛經》。帝使其入宮講經,賜千金。一時信徒景從。
光和六年,二月,巨鹿、涿郡等地瘟疫橫行,有太平道大賢良師張角者,奉事黃老道,蓄養(yǎng)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呪說以療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
********************
每天混吃混喝,游手好閑,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初九這天。
王隗得知劉昭已經回到了鄔縣,遂遣人送信過來,邀請他以及鄔縣分支去祁縣做客。還美其名曰:元宵評。
也不知王老爺作何想法,猶豫再三,最終決定讓王碩代表鄔縣王氏去赴會。臨行前的前一天晚上,五娘子將他請到房內,交談一番之后方才得知緣由。
原來這所謂的元宵評,其實是太原王氏家族每年都會舉行的一場盛會。
本來,這就是一場很簡單的家族內部聚會。但自從月旦評,廣受好評,風靡于世以后,這場聚會就變了味道。
所謂月旦評,最早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
常在每月初一發(fā)表,故稱“月旦評”或者“月旦品”。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
劉昭明白,這是歷史發(fā)展之必然——畢竟,大漢王朝是以孝廉舉士,換言之,想要做官就得先有一個好名聲。
月旦評的成功讓很多地方紛紛效仿,也開始舉辦類似的活動。
但俗話說的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舉辦這樣品鑒人才,文章的活動,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公信力。
要么是官方出面,要么則由地方豪族名士出面主持。
而在并州這一帶,以太原王氏在民間的影響力最大,人脈最廣。
因此,這場原本是太原王氏家族內部的聚會,就承擔起了和月旦評一樣的職能。
屆時,不僅是太原王氏各個分支會帶家中最優(yōu)秀的后輩子弟前來,而且還會邀請有名的清流名士到場。
因其在正月十五前后以太原王氏的家宴形式舉辦,恰逢元宵佳節(jié),故又稱王氏上元節(jié)清評,簡稱:元宵評。
鄔縣王氏人單勢孤,就王碩這樣一個后輩,也不是一個爭氣的主。
在過去幾年的元宵評上,別說受到點評了,就是本家人也幾個正眼相瞧他們的,沒少受氣。
這也是王老爺為什么寧肯拉下一張老臉不要,也要從祁縣表兄那里請來三位先生教導王碩,也愿意讓劉昭擔任王府教習長的重要原因。
為得就是在元宵評上揚眉吐氣一把。
將自己閨女許配給劉昭,讓他做為自家女婿的話始終沒有說出口。
一是怕劉昭拒絕傷了面子,更要命的是,兩人之間已經有了一道看不見卻確實存在的鴻溝。劉昭以及李嚴張三位老先生已然決意要離開。
既如此,他哪里還有臉再去參加元宵評?若真是去了,豈不讓人嘲笑:你鄔縣王氏果真江河日下乎?人才到你家,你也留不住。
好在王碩還是紅杏商行的股東,劉昭也是憑借他家起步的,多少還有些香火情。
王老爺之所以讓王碩做為鄔縣王氏的代表,也正是打的這個主意——只要劉昭或者那三位先生嶄露頭角,榮耀都有鄔縣王氏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