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茶法是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
這時不是直接將茶放入壺中煮熟,而是先將茶餅研磨,籮篩成極細(xì)的茶末,注入少量沸水調(diào)成糊狀,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具體操作是: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而后將研細(xì)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diào)成膏。所謂調(diào)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diào)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
接著就是一手點茶,通常用的是執(zhí)壺往茶盞點水。點水時,要有節(jié)制,落水點要準(zhǔn),不能破壞茶面。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轉(zhuǎn)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稱之為“運筅“或“擊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水和擊拂是同時進(jìn)行的。
所以,嚴(yán)格說來,要創(chuàng)造出點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調(diào)膏,二要有節(jié)奏地注水,三是茶筅擊拂得視情而有輕重緩急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來。
斗茶決定勝負(fù)的因素一是湯色,二是湯花,最后綜合評定味、香、色。湯色指茶湯的顏色,當(dāng)時的標(biāo)準(zhǔn)是以純自如乳為上,其他色澤則等而下之。湯色是制茶技藝的反映,如果色純白,表明茶質(zhì)鮮嫩,制作精良;如果色偏青,則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則蒸時過了火候;色泛黃則茶葉采制不及時;色泛紅則烘焙時火候太過。
湯花是指湯面泛起的泡沫。湯花的色澤和湯色的要求是一致的。湯花泛起后,如果茶末研碾細(xì)膩,點湯、攪動都恰到好處,湯花勻細(xì),就可緊咬盞沿而且久聚不散,這種效果叫作咬盞,即為好茶。
茶湯要做到味、香、色三者俱佳,才能算是最后獲勝。
許多人看到池泤霽的茶連一點兒湯花都沒有,都很蔑視的瞥了她一眼。
襄夫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池泤霽的方法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樣。
“池三小姐這方法怎么和其他人都不一樣呢?”這次宮里來的馬嬤嬤問道。
“這位大家可能都不認(rèn)識,我先打個岔介紹一下,這位是皇后娘娘身邊特意撥過來主持這次茶藝會的。其茶藝高超,縱是許多茶藝大師也不得不佩服這位馬嬤嬤?!毕宸蛉私榻B道。
“回馬嬤嬤,這是泤霽自己慣用的方法,其茶湯沒有一絲雜質(zhì),口感上佳。嬤嬤可以來鑒賞一二?!?p> 馬嬤嬤下來走到池泤霽桌前,抿了一小口。
“這有什么好的,不就是那些粗鄙之人的泡茶方法嘛?!?p> 還沒等馬嬤嬤說話呢,就有一些人開始絮絮叨叨的討論起來了。
“此茶雖說泡制方法略微簡陋了些,卻也是別有風(fēng)味?!瘪R嬤嬤這么評價了一句。
其他人心里想的卻是,別有風(fēng)味,那不就是不怎么樣嘛,說這話可能就是為了留個面子罷了。
“這樣泡出來的茶沒有一絲雜質(zhì),口感定是極佳的。不知小生是否有幸可以品嘗到池三小姐的茶?!币晃怀貨呾V沒有印象的公子哥說道。
“可以,榮幸之至?!?p> 其實池泤霽對自己泡茶的技藝是很有信心的。
那人喝茶放下茶杯之后都還久久不語。
“此茶完全不似那些粗鄙之人可以泡出來的茶。入口微澀,是茶的典型味道,直至放下茶杯,才可感受到其中的甘甜。妙哉,妙哉。”
“不錯,雖說泡制的方法和我們普遍不同,但也有可取之處。”馬嬤嬤又補充了一句。
既然大佬都那么說了,那大家也就都沒什么意見了,也就默認(rèn)池泤霽的這種泡茶方法了。但許多人的心里肯定是不服氣的,事后還是會拿這件事出來說事。
“沒想到三姐姐去請教茶藝到頭來就是這樣的啊?!背劂阂烙衷谀媚翘斓氖抡f事了。
這件事大家也都是有耳聞的。難聽點的傳出來是說池四小姐帶人去捉奸的,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相信只是單純的討論茶藝。
“四妹妹這話我可就聽不懂了。若是只去請教這大家熟知的點茶法,那我今日也是毫無出彩之處啊,還不如來個劍走偏鋒,說不定還能博個彩頭。”
“這池三小姐說的不錯啊,這點茶法大家都會,卻又沒有誰有什么出彩之處,還不如換種方式,劍走偏鋒呢?!?p> 底下已經(jīng)開始竊竊私語了。大部分人都覺得確實如此,歷來都是分不出什么高低,差別也不是很大。但為了分個高低,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讓人分個一二三等。
若是有更多的方法,那就容易區(qū)分了。至少類別一多,評判的方式也就變多了。
襄浮子
關(guān)于茶的知識都來源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