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槿如此一鬧,倒叫宮中流言有了所倚之據(jù)。宮女內(nèi)侍自不必說,連入宮的女眷之間也傳了起來,什么襄國公府二小姐病重,平王殿下急火如焚,恨不親侍湯藥云云,又諸如秦家二小姐能使媚術,與平王只見一面便能令之魂牽夢縈,平王妃之位非其莫屬等等,更有那添油加醋之徒,假充作當日目擊之人,一情一景都描繪得淋漓盡致。
陳夫人聽聞之后,氣的肝氣倒逆,怒不可遏,每日里把許姨娘母女少說也要罵個千百遍,一面又寫了書信,命人送至襄國公處抱怨。
明貴妃也早已聽聞了此事,心中不喜,責怪平王行事太過魯莽,留人口舌。一面整頓宮規(guī),約束宮女內(nèi)侍不可再散布流言,至于宮中女眷處,也一一派人澄清。
這日傍午,朱總管到長寧宮傳旨,道圣上晚間過來。明貴妃忙更衣裝扮,心中暗思,既然平王執(zhí)意要娶那秦青桐,不如就趁此試探一下陛下的意思。
晚間掌燈時分,圣上石逢澗果然乘九龍步輦而來。明貴妃忙接了進來,一面又命宮女擺下時鮮果子,親自服侍圣上食用。
這圣上石逢澗便是大晉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和擁有者,說起他的身世,倒也稱得上“傳奇”。
石逢澗之父石遠征的先祖是皇室宗親,與前朝皇帝血脈雖遠些,確是同譜。未發(fā)跡時曾與鄰家貧女私定終身,誕下兩子,后進都中趕考,一舉中第。并被當時的吏部侍郎秦互遇相中,招為東床快婿,把大小姐嫁與其為妻。石遠征倒非負心負義之人,發(fā)達后仍惦念家鄉(xiāng)的鄰家女和二子,便與秦氏商議接來同住。
秦氏心中不喜,但無奈自己兩胎皆是女兒,只得勉強答應。不料鄰家女在進都途中病逝,只有兩子入府,養(yǎng)在秦氏膝下。
石氏兄弟長至十七八歲便參加歲舉,考中后秦氏讓父親給他們謀了個縣公遠遠打發(fā)了。后因天子一時興起,召皇室宗親無論遠近皆入都覲見,石逢澗便領著弟弟石逢濟也到了天子腳下。石逢澗天資聰穎,心機頗深,又兼巧舌能言,猶擅逢迎取容,機緣巧合得以面圣后便出谷遷喬,直升至當朝四品云騎將軍,雖是散官,于其而言也是無上榮耀了。
后來前朝皇帝昏庸無道,不理政事,內(nèi)侍專權。邊疆戎羌叛亂,虎視眈眈欲闖入中原。各路地方官軍見朝廷無暇顧及中原諸事,愈發(fā)自壯兵馬,聯(lián)合官僚權貴、富商大賈,紛紛起兵,割據(jù)混戰(zhàn)。
石逢澗感念自己一門榮耀皆天子所賜,便與胞弟石逢濟商議起兵護主。嫡母秦氏的內(nèi)侄秦深,乃是朝廷二品兵馬都指揮使。都中兵馬除中央禁軍由天子掌管,各親王、一品侯、公各有數(shù)百人的府兵,其余兵馬均由秦深調度。石氏兄弟便拉了秦深入伙,共同商議起兵等事宜。
盛世雖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但又經(jīng)過十幾年的朝廷昏庸,政治黑暗,吏治腐敗,奢糜之風自上而下大盛,各部官員斗富競奢,貪蠹重利,都中官場實為腐木之質,一觸便化為粉末。石氏兄弟與秦深三人將都中渾噩風氣一力整治,又整飭軍隊抵御外敵。起兵不過半年之間,竟大有效果。
此時天子已久不理朝政,一味淫樂,三人稍有勸阻便大發(fā)雷霆。一日竟因些瑣碎小事鬧僵起來,口口聲聲只要誅殺石氏兄弟與秦深三人。
此時石逢澗已生反意,又兼左右不住挑唆,便要起兵謀反。石逢濟、秦深雖不十分肯,但想想社稷江山早已四分五裂,天子也已被冠以“暴君”“昏君”之名,多少支起義軍隊要取其項上人頭,若非三人一力阻攔,豈能活至今日。天子既無親生子嗣,又無旁支內(nèi)侄,石逢澗若稱了帝王,倒仍是石家的天下。
三人兵馬在握,朝中文臣武將虛空者半數(shù),少數(shù)在位者見大勢所趨,也多裝聾作啞,少有反對者。不過半余載,石逢澗果然坐上了天子之位,封石逢濟敬親王,秦深襄國公,其余追隨者各自加封不計其數(shù)。
石逢澗的原配妻子劉氏,乃是其父在世時挑選,是都中大戶人家的女子,生大皇子石引策和大公主宜貞。后來石逢澗到淮陽郡固丘縣做縣公,又娶了妾室佟氏,也就是當今的和妃,先后生了三皇子石引笠和二公主宜安。再后來,石逢澗發(fā)起義兵,征戰(zhàn)在外,又娶了時年十七歲的吳明月為妾,也就是當今的明貴妃,明貴妃沒有生育,只是在劉氏過世后撫養(yǎng)了大皇子和大公主。石逢澗稱帝之后,于女色上并不十分留意,只是為了皇家子嗣考慮,又納選了敏妃和宣妃兩位妃子。敏妃生四皇子石引箬,宣妃生六皇子石引筑。
若說這后宮諸位,最得寵的自然是明貴妃。她年紀輕,姿色又絕佳,最重要的是,她傾力撫養(yǎng)了平王和大公主,這是石逢澗最為感念的地方。因此,不論前朝事務有多忙,石逢澗一月之中總會抽些日子來長寧宮。
此刻石逢澗正斜臥在塌上,吃著明貴妃遞過來的葡萄,隨意問道,“朕這幾日忙,沒顧得上問你,策兒的事情如何了?”
此言正撞到明貴妃心上,她忙笑道,“回陛下,策兒在園子里相看了幾日,倒是有些中意的?!?p> “哦?”石逢澗瞇起眼睛嘿嘿一笑,“既有中意的莫如就快些定下來,待辦完貞兒的事情,就抓緊給他辦了。他是朕的長子,至今也不生個一兒半女,像什么話!”
明貴妃忙賠笑道,“正是呢,臣妾也是著急,只是這中意之人還是要先請示陛下,臣妾才好繼續(xù)安排?!?p> “嗯,”石逢澗點點頭,“瞧上了哪家的姑娘?說來聽聽?!?p> 明貴妃有些緊張,但還是硬著頭皮道,“陛下那日見過的,就是襄國公的侄女兒,叫青桐的?!?p> “嗯?”石逢澗倏地睜開眼,“她?她不是......”石逢澗頓了一頓,并沒有把話說完,只是問道,“怎么選了她?”
明貴妃此時難以從語氣中辨別石逢澗的情緒,但也意識到再說下去定會有問題,忙笑道,“策兒還是年輕,見那丫頭長得標致唄。臣妾倒是覺得一般,不如襄國公的大女兒青榕穩(wěn)重,陛下也是見過的?!?p> 石逢澗不語,又重新閉了眼睛。
明貴妃也不敢多言,擺手讓侍女們都下去,自己親持一把錦邊象牙柄芭蕉扇,為石逢澗扇風。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石逢澗睜了眼,道,“那個叫秦青桐的丫頭,她的婚事朕已經(jīng)安排好了,不在此次候選之列。告訴引策,勿要以貌取人,他是皇長子,一言一行皆為天下表率,怎可這等膚淺?!?p> 明貴妃聽了,忙點頭答應了。
石逢澗又道,“他母親去得早,你也該多多管教著些,不可由著他胡鬧?!?p> 明貴妃忙擱下扇子,伏身道,“都是臣妾管教有失,陛下切勿動怒,臣妾一定好好提點策兒?!?p> “嗯?!笔隄緩拈缴献似饋?,道,“朕近來事多,貞兒的事情,全由你操辦吧,也不要累著,朕過幾天再來看你。”說罷,起身便出門去了。
明貴妃心知不妙,暗暗叫苦,心中埋怨平王不已。只見大宮女喜喬走了進來使個眼色,明貴妃心下會意,吩咐諸人出去,領了喜喬到內(nèi)室。
“娘娘,奴婢打探了這幾日才知,前兒個宮中關于平王和秦二小姐的謠言,全是從靜安宮傳出去的。那日盛王殿下進宮,正碰見咱們平王往弗居殿去,想來就是這么起的流言,至于后面又演繹出的許多故事,自然是靜安宮中傳出來的。對了,和妃娘娘還特意安排了幾個小宮女兒,到各宮里渾說八道?!毕矄踢M了內(nèi)室,便一口氣都說了出來。
明貴妃聽了,冷笑道,“本宮就知道是她,別人再興不起這風浪來!那些派去各宮說嘴兒的小宮女,可都查實了?”
喜喬點點頭道,“查實了,共有五個,都是先前服侍過和妃的,如今散落在各宮中做粗活。所幸她們每日可到之處有限,并未傳出宮去?!?p> 明貴妃冷笑,“若真?zhèn)鞒鰧m去,本宮此刻也不能安坐于此了。你今晚就帶人去把這五個碎嘴子抓起來,明日我要在人前親自發(fā)落,中傷策兒的流言決不能再度傳播,必須趁此時機一舉剎住?!?p> 喜喬答應了,又道,“這番流言波及甚廣,聽說......入宮的女眷們之間也在流傳,明日娘娘雖是震懾住她們,難保出宮后她們不再嚼舌,到時可怎么處?!?p> 明貴妃輕哼一聲,道,“不妨事,今日已討得了陛下的旨意,策兒的王妃也就定下來了,到時謠言不攻自破,她們自然也就沒有舌根可嚼了?!?p> 喜喬贊道,“娘娘真?zhèn)€兒思慮周全,為了平王和大公主,可真是傾盡心血了?!?p> 明貴妃嘆口氣道,“唉,又有什么辦法,誰叫本宮沒有自己的骨肉呢。如今年紀也大了,可不就得倚仗著他們倆么。若策兒此次不能被立為太子,那本宮的日子也就不會好過了?!?p> 喜喬忙道,“娘娘且別說這些喪氣的話,平王是嫡出長子,又蒙娘娘這些年教養(yǎng),性子又好,學識又多,不立咱們平王,難道要立那村婦的兒子嗎?況且平王和大公主都是及孝順的,娘娘的好日子還在后面呢!”
明貴妃苦笑,道,“貞兒倒也罷了,策兒近來倒是沒有以前聽話了,若不是他非要娶那秦二姑娘,今日也不會惹得圣心不悅,陛下還從未對本宮這樣過?!?p> 喜喬忙勸道,“娘娘多心了,陛下自個兒不也說么,近來前朝多事,想是忙的累了?!?p> 明貴妃方才不語。喜喬也退下拿那五個亂傳謠言的小宮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