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晉霸春秋

第9章 命運抉擇

晉霸春秋 憶枕中夢 2992 2019-07-20 12:10:00

  晉國,耿邑。

  這里原先是耿國的國都。

  晉獻公十六年,晉獻公作二軍,自將上軍,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滅霍、魏、耿三國。

  而后,以耿地賜趙夙,以魏地賜畢萬。

  在晉國流浪了百余年的趙氏終于有了一塊像樣的土地。

  趙氏始建于穆王時期,穆王為趙造父在嬴姓的祖地霍太山下筑趙城(在霍國),趙氏這一支才始稱趙氏。

  后來幽王時期,趙氏眼瞅著宗周這艘破船可能要沉,果斷棄船而逃,跑到晉國,事晉文侯。

  誰知道這是剛下了破船,又登上了破車……

  文侯之后,就文侯子昭侯還算湊合,剩下的不能說全是草包,但和曲沃一脈比起來,那是天壤之別??!

  沒辦法,自己買的車票,含著淚也得坐到終點……

  煎熬了好幾十年,四五代人,終于熬到了終點站。

  期間,什么好處都沒撈到,連塊像樣的土地也沒分到,舉族翼漂……

  好在現(xiàn)在也算是苦盡甘來!

  不過,世上哪有沒有一帆風順之事?

  就如而今,久經(jīng)磨難的趙氏一族再一次來到命運的分岔路口。

  留在絳城輔政的趙夙長子趙威派人傳來消息,言君上受驪姬蠱惑,將誅三公子,太子自縊于曲沃,未死,逃!公子重耳奔蒲,公子夷吾奔屈。

  雖然是短短幾句話,但是親身經(jīng)歷過曲沃代翼的趙夙,立刻感覺到晉國上空中密布的烏云。

  晉國……怕是又要變天了?。?p>  局勢雖然不容樂觀,但是危險之中卻也潛藏著巨大的機遇。

  這就要看他們趙氏能不能抓住這個機遇了?

  如果是能的話,趙氏或許還能夠再近一步!

  趙氏不似卻氏、先氏、賈氏等晉國公族,命好!

  趙氏完完全全就是晉國的一外來戶,而且還是異姓。

  眾所周知,姬姓對異姓向來是嚴防死守。

  就拿他們趙氏來說,先祖趙造父對于宗周的功勞不可為不大。

  徐偃王攻打鎬京,趙造父駕車帶著穆王火速回援,而后又組織軍隊幫助穆王平定叛亂,結(jié)果呢?不過撈了一個大夫的爵位,得了一座趙城而已!

  要知道他們這幾乎算是踩著自己同族的尸體來匡扶周室的。

  嬴姓徐氏和他們嬴姓趙氏是同祖!

  趙氏和嬴秦的共祖是飛廉,飛廉之祖為大費,大費和若木都是伯益之子。

  徐國就是若木的封國。

  周初定天下,與徐國的戰(zhàn)爭最為頻繁。

  徐國是淮夷大國,宗周差一點就被徐國扼殺在搖籃里。

  徐駒王曾經(jīng)把宗周的軍隊逆推回黃河邊上,徐人無不自豪的說:“先君駒王西討濟于河”。

  到徐偃王的時,有三十六國臣服于徐,偃王率兵攻打宗周的都城鎬京,要不是他們趙氏的先祖趙造父,宗周說不定就變成了宗徐!

  但,就是這么大的功勞,周王竟然還如此吝惜土地!

  更別談自造父以下六世,代代輔佐周王。

  宣王時,要不是趙氏先祖奄父,千畝一戰(zhàn),宣王怕是要被戎人擒住祭天了罷!

  趙氏兩次再造周室,到頭來呢?姬姓還是只相信同宗,即使是被坑的眼淚汪汪……

  不過,現(xiàn)在的晉國,情況似乎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

  晉獻公用士蒍計,盡誅桓莊之族,只剩下寥寥武公之族還在茍延殘喘。

  晉國的公族并不受信任,反而異姓要比公族受信任的多。

  國中身居要職的卿大夫以異姓居多。

  這就是趙氏的機會??!

  如今三公子出奔,晉國看似要變天,但是烏云之后,必有陽光。

  趙氏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接近那個太陽!

  于是,接到消息之后的趙夙馬不停蹄的把他的幼子趙衰喚到身邊。

  “父親如此著急喚兒前來,可是出了什么事?”

  趙氏府中,趙夙書房,一位看起來二十余歲的年輕人,恭恭敬敬的對著趙夙行禮。

  趙夙也無廢話,直奔主題,將長子趙威派人傳來的消息,一字不差告訴趙衰。

  “父親的意思是……”趙衰似乎猜到了趙夙的意圖,但又猶疑不敢確定。

  趙夙沒有正面回答趙衰的問題,反而問道:“異日一旦山陵崩,我兒以為當立者何人?”

  “必是太子申生!”

  “何以知之?”

  “太子內(nèi)有狐突、里克、丕鄭、荀息、郤豹等老臣支持,外有罕夷、梁余子養(yǎng)、先丹木等賢者為輔,且太子賢,晉人屬意焉,重耳和夷吾二公子雖略有賢名,但差太子遠矣!”

  趙夙嘆了口氣,他覺得他這個幼子不能說是天真,但是看問題還是有些簡單了。

  事情要是真這么簡單,那就好了!

  “我兒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壁w夙如是說。

  “愿聞父親高見!”趙衰長身一拜,虛心請教道。

  “狐突為重耳外祖父,荀息雖屬意太子,但懸而未決,郤豹庶長、嫡長二子為夷吾之黨,三子四子為重耳之黨,故而,三人雖看似屬意太子,然其意不可測啊!”

  頓了頓,趙夙又接著說:“國中元老唯有里克、丕鄭二人堅定支持太子,然而丕鄭雖然多智,但里克卻疑慮頗多,君上欲誅太子,若里克出言維護太子一二,太子此時必不至于此!”

  “且為父聽聞公子重耳駢脅,有重瞳,狀貌偉異,有圣人之象!故而,來事或未可知也!”

  趙衰有些糊涂了,再次問道:“父親的意思是……”

  “我兒可知而今齊侯是如何得位的?”

  “自然知道!”趙衰自信的說,“先至者……”

  “立”字還沒說出口,趙衰突然明白老父的意思了。

  “父親的意思是未來晉國國君之立將如齊國那般?”

  趙夙嚴肅的點了點頭,“料也不差!”

  “君上即使立公子奚齊為君,然奚齊無黨,必不長久!”

  ……

  和趙氏同樣面臨命運抉擇的還有魏氏。

  魏氏的封地魏邑是原來魏國的國都。

  魏氏和趙氏幾乎是在同時受封。

  據(jù)說,魏氏的先祖是畢公高,武王異母弟。

  武王滅商后,畢公高被封在畢國(在今陜西咸陽,一說在今陜西西安)。

  王室東遷以后,魏氏比趙氏混的還慘。

  趙氏提前棄船了,好歹還算有個落腳之地,沒有提前棄船的魏氏只能四處流浪。

  魏氏的同宗的有的跑到了中原,有的跑到了夷狄。

  魏氏就是遷往中原的一支。

  到畢萬的時候,畢萬跑到晉國事晉獻公,有功,被封于魏,始建魏氏于晉國。

  魏氏和趙氏在此時絕對可以稱作難兄難弟。

  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二百多年后,倆曾經(jīng)的難兄難弟竟然能分晉地而立國。

  現(xiàn)在說出來,估計這兩家都敢不相信……

  畢萬有子兩人,庶長壽余,留絳輔政,嫡子犫(chou,一聲),留在魏地,尚未出仕。

  趙氏接到了絳城傳來的消息,魏氏自然也接到了。

  不僅如此,魏氏的封地由于距離黃河不算太遠。

  東關(guān)五等人追捕太子申生的事情,他們在接到消息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

  而且東關(guān)五還曾派人前來讓魏氏出兵協(xié)助,畢萬以無君命不敢調(diào)兵給拒絕了。

  接到長子壽余的消息,畢萬算是終于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他之前也有猜測,只不過狐疑不敢確定罷了。

  現(xiàn)在他還真有點慶幸當初的決定。

  像父子相殘這種戲碼,旁人還是不要插手的好。

  容易搞的里外不是人!

  幫老子殺兒子,萬一哪天老子后悔了,幫忙的人就尷尬了!

  即便老子沒后悔,兒子要是逃走了,這個仇可就結(jié)大了!

  魏氏和趙氏這種經(jīng)歷過苦難的家族,向來都是很謹慎的,這種謹慎都是滲透到骨子里的。

  從來不會輕易去做決定。

  因為一個不慎,可能就要面臨亡族之禍。

  不過,謹慎歸謹慎,但是并不代表他們面對機遇的時候會踟躕不前。

  趙氏如此,魏氏也是如此。

  接到消息的畢萬同樣很快將他的嫡子犫喚到了身邊,商量魏氏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不是魏氏不忠心,只怪獻公年紀太大,魏氏一大家子人呢,誰還沒有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君上欲誅三公子,三公子皆賢,為父欲使我兒擇而事之,以興魏氏!”畢萬看著跪坐在自己面前的嫡子,嚴肅的說。

  “父親以為兒當奉事哪位公子最為妥當?”魏犫自然不敢違逆老父的意思。

  畢萬聞言,又把這個皮球踢給魏犫,“我兒以為呢?”

  魏犫沉默了片刻,“首選太子申生、次公子重耳、再次公子夷吾!”

  “為何?”畢萬再問。

  “太子,君之嫡子,名正,晉國上下眾望所集,且太子之黨遍布朝堂,里克為太子少傅,手握晉國上軍,一旦君上崩,晉國上下誰能擋上軍之威?”

  “重耳賢于夷吾,二子雖有賢名于晉,朝堂亦多同黨,然而手中無兵,不足恃也!”

  畢萬點點頭。

  這就是魏氏和趙氏不同的地方。

  相對來說,趙氏略顯柔弱一些,疑慮較多,而魏氏則是以材力得幸,膽大心細而不乏果決!

  ……

  

憶枕中夢

《左傳》上認為趙衰是趙夙的兄弟,這事疑點頗多?!妒酚洝飞戏Q趙衰是趙夙的孫子,這個疑點更多。唯有司馬貞的《史記索隱》相對合理,認為趙衰是趙夙的兒子,具體分辨起來可能是長篇大論,作者就不在這里細說了。至于趙威這個人存不存在,作者也不是特別清楚,網(wǎng)上有一篇趙氏家譜,提到過這個人,說他是趙衰之兄,為晉國大夫。魏壽余和魏犫這倆兄弟,《左傳》上說畢萬之孫,《史記》上說畢萬之子,作者采用的《史記》上的說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