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蛐蛐罐
內(nèi)畫工藝起源于乾隆,流傳下來的有四大流派“京、冀、魯、粵”,這其中京派成為了“BJ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雖然有流派上的區(qū)別,但是內(nèi)畫的工藝本質(zhì)上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一般是選用徐西樓手中這樣的半透明料器來進行制造。
當然也,徐西樓手上的不過是普通的透明料,也有高級的用水晶、瑪瑙、翡翠等制作的。
在制作的時候,壺體一般采用扁平的形式,因為這樣就有兩個平面方便做畫。
當料器做好之后,需要用鐵砂在壺中搖動,這樣就變成毛玻璃狀,方便接下來進行作畫。
隨后便是使用一種特制的小竹筆,從壺口朝里面伸入。倒著在瓶子里做畫,因此需要制作者本事有非常高超的技藝。
徐西樓仔細觀察了一下,只是隱約感覺到里面似乎有什么東西,但是卻也并不是看的很清楚。
不過,不值錢的東西,徐西樓也并沒有在意,而是把鼻煙壺收了起來,便朝屋外走去。
昨晚的拍賣進行的很順利,結(jié)果就是導(dǎo)致今早來了更多的人。
這會才早上七點多,村口的車陸陸續(xù)續(xù)開了進來,看車牌和口音不少都是京都來的。
這消息擴散的,還是很迅速的,只是不知道是故意散播的還是真的有這么大的威力。
大早上的,小村的路口就已經(jīng)很熱鬧了。不少人因為停車,按著喇叭,更是喧鬧無比。
人多的地方,永遠都是嘈雜的。
徐西樓掃了幾眼,正準備朝住的別墅走去,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響了起來。
“徐小爺,徐小爺。嘿嘿!”
徐西樓扭頭一看,居然是左莊。
不過,想到他和老顧混在一起,對他的出現(xiàn)倒是并不奇怪了。
“怎么,你也來湊熱鬧?”徐西樓停下腳步,客氣的問了一句。
嗯,勞倫斯的玩意還沒快遞回來呢。
“那可不,聽說有上百件的邢窯白瓷?”左莊理所當然的點頭,笑著跟徐西樓朝前面走去。
跟在左莊身邊的,也是一個中年人,不過左莊沒有介紹的意思,徐西樓也沒有發(fā)問。
倒是那中年人好奇的打量了徐西樓,似乎想要看出個什么花樣了。
兩個人說著,沒一會就到了別墅。
正好,老顧唐英杰六子三個人都已經(jīng)起來了,正在屋里抱怨太吵。
老顧見到左莊來了,也很驚訝,看樣子,似乎并不是他讓左莊來的。
來都來了,怎么來的,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今天的安排是還有一天的發(fā)掘,徐西樓本來是沒有興趣,他是想在村里轉(zhuǎn)悠一下,說不得還能從別人家里收到點什么好玩意。
那老窯口,他早就沒了興趣。
不過,左莊一句話倒是讓徐西樓想去看看。
“要是說的是真的,那通道應(yīng)該是以前燒窯的通道,昨天并沒有多探,今天說不得還有什么好玩意!這趟怎么也不虧啊!”左莊是在回答老顧說他虧的事,但是在徐西樓聽來,這話確實是有些道理。
想到這里,徐西樓便也決定和眾人一起去看看。
今天的發(fā)掘的面積要必昨天更廣和更深,幾乎都是順著昨天發(fā)現(xiàn)的通道來進行周圍的拓展。
圍觀的人有昨天就在,也有不知道的,一時間交頭接耳的議論紛紛。
徐西樓一行人自然還是在隊伍的前面,施文浪這會倒是沒出現(xiàn),韓叔也沒在,但是跟在他們身邊的人這會卻是都在。
不知道這兩人是都回去找自己老板匯報回去了,還是親自送東西回去了,徐西樓不得而知。
當然,也不關(guān)他什么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施文浪和韓叔都不在,今天的老顧那顯得是意氣風發(fā)。特別是旁邊還有一個昨天沒來的左莊,拉著唐英杰和六子,老顧就給左莊說個不停。
發(fā)掘現(xiàn)場進行的很快,沒多久,又有一拼玩意被翻了出來。
但是這一次,顯然就保存的不少,完整的也不知道有幾個,還有一些青花瓷在里混著。
邵萬里翻了幾下,看樣子那些青花也是民國的事情的玩意,邵萬里并沒有放在心上。
就這樣,一看就是一兩小時,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徐西樓覺得自己的忍耐已經(jīng)到了極限。
正想著要離開,卻見到一堆玩意又被送了出來。
有好的也有壞的,和之前幾次差不多,不過,其中混著的一個東西倒是引起了徐西樓的注意。
那件東西不大,是一件圓柱體的青花,大概十厘米的高度,一時間徐西樓并不確定是做什么用的。
等到有人去清洗的時候,徐西樓湊了過去,這才看清楚原來是一個蛐蛐罐。
圓柱體分為兩部分,罐口口沿及底部略為收斂,附帶著一個淺盤式蓋。當蓋和罐體合攏的時候就形成“座蓋式”。
蓋正中有一小孔,自然是用作系鈕繩和通氣用的。
圈足淺而寬,露胎,胎釉結(jié)合處可見火石紅線。胎體厚重,釉層肥厚,白中有些發(fā)青。罐蓋上繪的瓜瓞紋,葉蔓掩映,碩果累累,一派盎然生機。
蛐蛐罐就不用多說了,就是用來裝蟋蟀的罐子,也叫蟋蟀罐。不管玩不玩古玩的人,都知道這玩意。
但是在我國這些歷代王朝的蛐蛐罐之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明宣德時期JDZ御窯廠燒造的青花蟋蟀罐。
因為宣德皇帝自己很喜歡斗蟋蟀,在古代一般都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朝野之間玩蟲之風日盛。
而為了滿足自己養(yǎng)斗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下命御窯廠燒造了大量蛐蛐罐。再加上宣德時期,JDZ制瓷業(yè)本來就獲得了空前發(fā)展,又是御窯廠來進行燒制,所以出了很多工藝精良,紋飾新穎多樣蛐蛐罐,成為一代名品。
但是呢,宣德青花蛐蛐罐,保存完好的,還是很少見的。
只是,不知道這件到底是不是宣德的。
那人清洗的很麻利,徐西樓看了好幾次才看清楚底部的款識:大明宣德年制!
有門!
徐西樓眼前一亮,這個時候,周圍的人又驚呼了起來。
原來,又有七八件完整的白瓷被清理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