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無為之益
【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騰躍穿行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仗摕o形之物,能自由穿透任何沒有間隙的地方。我因此懂得了“無為”的益處。這種無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
【導讀】
水看似柔軟,卻能夠穿過堅硬的巖石、土地。最柔弱的東西里面,往往蓄積著人們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使最堅強的東西也無法抵擋。百姓就是如此,統(tǒng)治者們應(yīng)采取無為而治的方式統(tǒng)治百姓、教化人民,強力只能帶來反抗。
【解析】
上一章老子講了萬物的和氣,這一章緊接著上一章的論述,繼續(xù)闡述“柔’’和“無為”的妙處。
“天下之至柔”,天下的至柔之物是什么呢?答案顯而易見,就是水。水為至柔、至順的、事物,我們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已經(jīng)介紹過水的一些特性,它泰然自若、無欲無求,可以任由我們把它放到不同的器皿之中。水是最柔和的事物,它象征著大道的德行。水也是無欲無求的事物它總是安靜地繞開繁華’順著低洼的河谷緩緩前行'默默無聞地順流而下'滋潤田地、山谷。它決不會在地勢的險峻或壯觀的地方駐足停留,它造福萬物卻不主宰萬物;它決不居功自傲,而是甘于卑下的地位。
上面所說的,是水至柔的一面,但這還不足以說明水的本質(zhì)。水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老子說:“(水的本質(zhì)就是)馳騁天下之至堅?!痹诶献涌磥恚M管水是至柔至順的東西,但它可以在最為堅硬的東西中馳騁、奔流。雖然水柔弱到了近乎虛無的境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柔弱可欺。李白有句詩寫得好:“抽刀斷水水更流?!彼侨犴樀?,但是當它面對鋒利堅硬的刀時,卻絲毫也不畏懼,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敬佩嗎?我們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兩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時間久了,水滴就可以在堅硬的巖石上穿個孔。石頭是堅硬的東西,可以說沒有任何的空隙可侵襲,但是水卻能憑著不斷地積累侵入石頭內(nèi)部,可見具有柔弱特性的水擁有著多么神奇的力量?。?p> 從不可知的宇宙洪荒年代開始,水就憑著自己柔順的特性攻無不克,幾乎侵占了所有的領(lǐng)域:陸地、平原、丘陵、溝壑、沼澤、低谷、深潭。所以,水是萬物的生存之源,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源泉:我們尚在母體之內(nèi)的時候,羊水就為我們提供給養(yǎng);同時,羊水也保護著我們的身體,以免受外物的擠壓而造成傷害。因此,可以說水是孕育我們的源泉,沒有水我們就無法孕育生長,也就不能存活下來。水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它卻十分謙遜,時刻表現(xiàn)出無為、素樸、默然的柔和狀態(tài)。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彼娜岷停w現(xiàn)的是樸素無為,如果人類能夠擁有水一樣的特性,那就做到了心靜如水,也就不會陷入爭名奪利的泥潭中了,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痛苦和煩惱。水至柔至順,無為不止,即使受到傷害也會坦然面對。通過這一章,我們應(yīng)該學習柔水的處世態(tài)度,當我們面對傷害時,應(yīng)該效法水的與世無爭,應(yīng)該寬容地對待一切,而不要睚眥必報。
王弼《道德經(jīng)注》
氣無所不入,水無所不經(jīng)。虛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為之有益也。
柔弱的水和氣是什么地方都能到的,無孔不入。虛無柔弱的東西哪都能到。什么也沒有也就不會有竭盡,非常柔軟的東西是不能被折斷的。由此推理,就知道無所作為的益處了。
蘇轍《老子解》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靡,堅亦不病。求之于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求之于物,則鬼神是也。是以圣人唯能無為,故能役使眾強,出入群有。
以堅硬的東西來抵御堅硬的東西,不是折斷就是破碎;以柔弱的東西抵御堅硬的東西,柔弱的也不會敗倒,堅硬的也不會受到損害。具備這種柔弱性質(zhì)的物質(zhì)就是水了。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想進入實際存在的東西,會受到抗拒不能進入;不存在的東西進入實際存在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不會勞頓,實際存在的東西連感覺都感覺不到。具備這種能力的東西就是鬼神。所以圣人只有能夠無所作為,才能利用眾多剛強的事物,管理各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經(jīng)典解讀】
在前章文字中老子提出了“強梁者不得其死”的觀點,告誡人們過于剛強將會導致災難,保持謙順才是處世之道。于是本章中繼續(xù)論述“至柔馳騁于至剛”的道理,指出柔弱的力量是無窮的,無為、不言的好處是不盡的。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諝馐菬o形的,但它無處不在;空氣是柔弱的,我們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強烈的空氣流動就會形成颶風,那種搖山撼地的力量,足可以摧毀任何阻擋之物。水是柔弱的,但是它能穿過最堅硬的巖石,在大地的縫隙中不斷前進,洶涌的海浪、大江大潮的力量更是足以拍扁最堅硬的鋼鐵輪船。光是柔弱的,但將其聚在一起,就能曬焦一切事物,甚至融化鋼鐵。
剛強和柔弱沒有固定的界限,看似至剛的可能不堪一擊,看似至柔的可能擁有想不到的力量。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人,他們站在了權(quán)力的頂端,全天下的人都對其懼怕不已,可是也許一個普通的士兵、一個宮女、一個宦官、一個伶人就要了他的性命。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政權(quán),它們占據(jù)了廣闊的領(lǐng)土,奴役著天下的百姓,可是一聲來自百姓的怒吼,就讓它們消失得灰飛煙滅。老百姓,是最普通、最柔弱的群體了,可社會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在向前發(fā)展著。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柔弱之中。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不用語言的教化,無為而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能達到如此的。在第二章中老子就提到過“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盁o為”,不是不為,而是不妄為,在道的基礎(chǔ)上有為?!安谎浴币膊皇遣徽f話,而是不亂說,不妄自頒發(fā)政令,使人民不需要多說,不需要多受指導,就能按照事物本來的自然規(guī)律,順利地發(fā)展。它是要統(tǒng)治者們采取無為而治的方式統(tǒng)治百姓、教化人民。
“貴柔”、“無為”都是老子提倡的基本觀念。《莊子·養(yǎng)生主》里記載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fā)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jīng)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jié)奏合拍。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shù)怎么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這已經(jīng)超過了對于宰牛技術(shù)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后,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F(xiàn)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晴去看,就像感覺器官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愿在活動。
順著牛體的肌理結(jié)構(gòu),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著骨節(jié)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著牛體本來的結(jié)構(gòu)。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jīng)絡(luò)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jié)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頭呢?技術(shù)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shù)一般的廚工每月?lián)Q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xiàn)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shù)千頭,而刀口卻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jié)是有空隙的,而且刀刃并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那么在運轉(zhuǎn)刀刃時一定寬綽而有余地,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里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jīng)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著,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huán)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p>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yǎng)生之道啊?!?p> 其實,其中蘊含的何止養(yǎng)生之道,處世治國之道也在其中。刀子是剛強的,可如果它不知道“不爭”的道理,成天和骨頭硬碰硬,那么必然不能持久,正所謂“強梁者不得其死”。做事、治民也同解牛一樣,只有摸清事物的規(guī)律,順著它們的條理,也就是柔軟的肌肉縫隙前進才能使事情迎刃而解,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否則只能陷入困境,不僅事情無法解決,自己也將無法脫身。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并不是說柔弱就一定可以戰(zhàn)勝剛強,而是說“道”的作用是無所不至的,順之者必成,可以以柔勝剛,逆之者必摧,即使剛強也不能得到保全。
這是深刻的辯證法的智慧,值得所有人深深思索。
【哲理引申】
現(xiàn)實中爭強好勝的人很多,尤其在如今這個社會資源有限,什么都要排隊的時代。乘車需要拼命地擠,買票需要插隊,吃飯、走路似乎到哪里都有一群競爭者,好像一慢下來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機,自己就只能“吃冷飯”。其實,有時想想,世界真的這么擁擠嗎?資源真的那么貧乏嗎?我們每天真的都很忙,不搶不爭就沒法過了嗎?
也許,有時的確因為時間的原因不得不趕忙,但大部分時候都是我們的頭腦里那種“搶”的想法在作怪。比如,排隊買票、排隊上車,大家一擁而上誰都很難受,大家如果能耐心排隊反而效率更高。在生活中多點謙讓之心,的確很重要,它不僅不會讓自己吃虧,反而會使這個社會更加美好,對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利的。
廉頗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廉頗率兵攻打齊國,大敗齊軍,攻占了很多城池,因軍功被封為左上卿。他作戰(zhàn)勇敢,用兵有方,在各諸侯國里以勇猛善戰(zhàn)而聞名。
趙惠文王得到了著名的寶玉和氏璧。秦昭王知道這件事以后,依靠國力的強大,派人給趙王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邑來換取和氏璧。一塊美玉換十五個城市,當然很劃算。但是趙國人卻不敢輕易送去,因為秦國背信棄義、欺騙諸侯是出了名的。趙惠文王與各位大臣商議:如果把和氏璧給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白白地受騙;如果不送去和氏壁,又擔心秦國會出兵攻打趙國。
正在眾人不知所措之時,宦官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智勇雙全,遇事靈活機動,是個可造之才,可以出使秦國。”趙王問:“您是根據(jù)什么知道他可以做好這個差事呢?”繆賢說:“我曾經(jīng)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門客藺相如阻止我,他問我:‘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容您呢?’我告訴他,我曾跟從大王在邊境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我愿意和你交個朋友’,所以我打算去他那里。藺相如對我說:‘那時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信,所以燕王才結(jié)好于你。現(xiàn)在您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主動向趙王請罪,或許僥幸能夠得到赦免?!悸爮牧怂囊庖姡笸跻查_恩赦免了我。因此我覺得藺相如是個智勇雙全的人,應(yīng)該能辦好這個差事?!?p> 于是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派他帶著和氏璧西行入秦。秦王果然打算食言,藺相如不惜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欺騙秦王,把和氏璧暗中送回了趙國。秦國君臣十分憤怒,但考慮到殺了藺相如,終究還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兩國的友好關(guān)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讓他回趙國去。于是,完成禮節(jié)后,讓藺相如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回國之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后來,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在澠池之會上,秦王故意侮辱趙王,多虧藺相如智勇,沒讓秦國占到便宜。澠池之會結(jié)束后,回到趙國,由于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右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對此,老將廉頗很是耿耿于懷,他說:“我是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zhàn)的大功,而藺相如只憑言詞立下功勞,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自己的職位在他之下!”揚言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后,不肯和廉頗碰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愿跟廉頗爭位次。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zhuǎn)車子避開他。
他的門人都十分不解,覺得他懦弱,準備離去。藺相如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碧A相如說:“以秦王那樣的威勢,我藺相如卻敢在秦國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藺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在啊!現(xiàn)在如果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
廉頗聽到了藺相如的話,十分慚愧,他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想不到您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二人最后握手言和,成為刎頸之交,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