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火槍洗明路

第五十四章 李旦其人

火槍洗明路 血色中華魂 3107 2019-12-18 12:45:04

  無意中與西班牙人爆發(fā)了一場海戰(zhàn)后,最后以西班牙旗艦的沉沒結束,逃離的那艘西班牙人的戰(zhàn)艦也沒能擺脫沉沒的命運,被兩艘比自己速度快的威海衛(wèi)巡洋艦活活打沉。

  另一邊,兩艘明朝沉船上會游泳的幸運兒們也被威海衛(wèi)水師從海里撈了上來,安置在了最后一艘沒有被打沉的明式福船上。

  “將軍,情況問明白了。這個三艘船的船隊是李旦的運民船,總共有八百多人,都是剛剛從福建泉州那邊招募的各類匠人與家屬,本來是要送到李旦的私人島嶼上落戶的。沒成想,剛出海沒多久就讓西班牙人給盯上了。經(jīng)過剛才的海戰(zhàn),總共還剩下三百六十多人?!?p>  “那正好,你派兩艘船把這艘福船和這些幸存者都送到基隆去,然后再讓他們去李旦位于倭島平戶的住處與我們匯合?!?p>  “是,將軍!”

  這次龐帥率部分威海衛(wèi)水師出來的目的,一是去大員島視察看看情況,二是要去倭島找大海盜李旦談一談生意。

  李旦這個人,有的讀者有可能熟悉,也有讀者不熟悉。

  李旦,明末泉州惠安人,知名海商。他是哪年出生的,沒有具體的歷史記載,但是死于一六二五年的時間還是有人記錄的。李旦又名李習、李旭,他還有一個天主教名,叫Andrea Dittis,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叫安德烈提斯。他還有一個響徹東南亞海域甚至是明朝海域的綽號,“Captain China”(中國船長),名頭靚不靚。

  年輕時候的李旦,離開明朝到菲律賓謀生,那個時候,大明朝的生絲、絲綢、瓷器等商品很受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商人等歐洲市場的普遍認可,很多耐不住寂寞的明朝商人移居到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qū)從事國際貿易。在一八五二年的時候,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地區(qū)首次出現(xiàn)了華人聚居區(qū),應該算是東南亞最早的唐人街吧。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馬尼拉的華人達到了兩萬多人,而李旦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由于明朝的絲綢、棉布、瓷器等商品物美價廉,很容易的就在國際貿易中占據(jù)了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這卻導致了許多歐洲國家殖民機構的不滿,也就是在一六零三年,西班牙人謀劃和催發(fā)了馬尼拉大屠殺,辛勤耕耘了幾十年的華人,一日之間就失去了屬于自己的財產和貨物,甚至是生命,而大部分的華人財產都被西班牙人收入囊中。作為從大屠殺中僥幸生還的幸存者,李旦被西班牙人抓起來當成了奴隸,被分配在了一艘叫“Galeyen”的船上做了多年的苦役,但是他卻幸運的在一六零七年逃走了,幾經(jīng)碾轉后移居到了倭島的長崎平戶,并在當?shù)厝⒘艘幻翇u女子為妻。

  當時,大明朝廷推行了禁海政策,禁止本朝的商民駕船出海貿易,但是各地海商和朝中關系復雜,海禁如同虛設,他們有的去東南亞找西方殖民者做歐洲商貿,有的則駕船東去倭島。都知道明末時倭島倭寇不斷肆虐明朝東南沿海,而這些人為什么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倭島做生意呢?早在一五六四年

  的時候,福建巡撫譚綸在《條陳善后未盡事宜以備遠略以圖治安疏》中給出了答案:“海上之國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幾也,無中國續(xù)綿絲帛之物,則不可以為國。御之怠嚴,則其值愈厚,而趨之愈眾。私通不得,即掇奪隨之?!边@些話的大意是說,沿海的各國都特別需要中國的商品(諸如絲帛、瓷器等特產),“海禁”愈嚴,這些商品的價格就愈高。價格愈高,走私活動就愈多。如果走私也被查處得愈厲害,那么就只能滋生出“海盜”了。用疏導而不是封堵的方法,開放“海禁”,化盜為商。進而以商富民,以富民求強國之道,從而根治海外的“海盜”,這個想方很前衛(wèi)啊。

  當時旅居日本的中國(不止明朝,還有之前唐宋時的移民)僑民大多集中在長崎的平戶,加起來大約有二到三萬人左右的規(guī)模,這些平戶的中國人聚集在今日平戶島戶木引町一帶,形成了中國城或者唐人街的規(guī)模,在那個時候被叫做"唐人町"。

  來到倭島后,李旦結交長崎平戶的當?shù)貦噘F,與長崎奉行(相當于后世長崎市的市長)長谷川權六藤正、平戶島主法印鎮(zhèn)信一家關系良好,經(jīng)過多方努力,慢慢的成為當?shù)氐念^面人物。就是在這個時候,李旦拿到了德川幕府核發(fā)的“朱印狀”,而這個“朱印狀”就是倭島準許商人在倭島可以合法的經(jīng)營國際貿易和遠洋船運的執(zhí)照,而李旦也逐漸成為在倭島的華人所推選出來的“甲必丹”(有船長、司令官或首領之意),并與在倭島長崎的張敬泉(漳州龍溪人)、歐華宇,在福建廈門的許心素(漳州人)等,以及先后在泰國大泥和印度尼西亞的李錦,菲律賓的黃明佐(漳州詔安人)、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的蘇鳴崗(泉州府同安人)等人,結成了一張緊密的華人關系網(wǎng)和亞洲貿易網(wǎng)。

  李旦不僅在平戶建有奢華的住宅,娶有一妻數(shù)妾,子女滿堂,而且在平戶擁有著巨額財產。在一六一三年的時候,當時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派到日本平戶開設商館的艦隊司令約翰·賽利斯到平戶后,就是向身為平戶唐人町華僑領袖的李旦租的房子。時任英國東印度公司駐平戶商館館長的理查德·考克斯,在平戶任職的十年(一六一三年至一六二三年)中,與李旦關系密切,甚至還做了李旦女兒伊格納西亞(作者實在找不到她女兒正統(tǒng)的中國名字)的教父,給她起了教名,叫Elizabeth,翻譯過來的話應該是伊麗莎白。

  李旦為鄭芝龍后來對臺灣的開發(fā)奠定了基礎。李旦的商船常年駛往臺灣,在1617—1618年,李旦的兒子李國助也取得了德川幕府的朱印狀,從事臺灣地區(qū)貿易,并利用臺灣島進行對福建的轉口貿易。在1614年—1625年的十一年間,李旦自己的商船十八艘,再加上歐華宇的五艘一起跑船,目的地包括東京、交趾、呂宋、臺灣島四地,其中前往臺灣地區(qū)的船只數(shù)量就占了一半,達十一艘之多。李旦的生意包括外銷倭島的工藝品和各種金屬,交易明朝的絲綢、瓷器、茶葉,以及收購臺灣島上出產的鹿皮。按照當時的記載,李旦一艘船的貨物通常價值在十萬兩白銀左右,他也曾多次住在臺灣島,在臺灣島上還有他的住宅和產業(yè)。李旦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就是組織一部分從大陸移民到臺灣島的農民,開荒種田,從事農業(yè)生產。

  歷史上,在1622年時,荷蘭人重新占領澎湖后,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天啟四年(1624年),明朝守備王夢熊、把總洪際元率軍一萬人,兵船二百艘向澎湖進攻時,荷蘭僅有九百九十一人,其中一百一十八人是非戰(zhàn)斗員的少年兒童。荷蘭澎湖長官宋克感到這時候大明朝是要玩真的了,覺著自己不是明朝軍隊的對手,決定以和平談判來解決,愿意撤離澎湖退到臺灣,并以允許他們來中國通商為條件。因此,他便邀請了當時正在臺灣島的中國甲必丹(李旦)作為和平談判的中間人。與此同時,南居益聽從總兵俞咨皋的建議,也通過許心素找到李旦出面調解。或者說,荷蘭人是在李旦的斡旋下從澎湖退往臺灣的。1624年9月12日,李旦隨中國軍隊回廈門,一方面復命,一方面準備荷蘭人要的貨物,并向當?shù)卣疄楹商m人請求貿易許可證。然后又于11月14日前往臺灣。1625年七月,李旦在臺灣染上了疾病,他匆匆忙忙返回日本治療,但病情并未好轉,8月12日李旦在平戶去世。沒多久顏思齊也在臺灣去世。李旦集團瓦解,鄭芝龍和許心素瓜分了李旦在臺灣和廈門的財產,在日本只留下了龐大的債務給兒子李國助。

  但是,由于龐帥的亂入,不知觸動了哪一只蝴蝶的翅膀,讓荷蘭人結結實實的挨了一頓胖揍,損兵折將后被迫撤退至臺灣南部。

  另外龐帥這次前去倭島與李旦見面,一是想與李旦做生意,二是想看看能不能改變李旦早死的命運。要知道,一旦李旦死的早了,那可就便宜了鄭芝龍那個孫子了。

  歷史上,鄭芝龍到日本后,受雇于李旦,一開始他對李旦忠心耿耿,勤勤懇懇地工作,受到李旦的稱贊和信任,常常派他帶著船貨到暹羅、柬埔寨、呂宋、臺灣等地貿易,獲得極大成功,給李旦帶回巨額利潤,給自己也爭得榮譽,并認李旦作義父。

  可惜,李旦一死,鄭芝龍便侵占了李旦的財產,對李旦的子女也毫不留情,李旦之子李魁奇、另一兒子李國助(鄭芝龍結拜義兄)最終都被鄭芝龍當作異己鏟除。

  龐帥想著,一旦李旦掛了,與其便宜了鄭芝龍,還不如趁現(xiàn)在李旦還活著,從李旦手里多扣點好處出來,怎么著也得既能得到整個大員島,也要賺到李旦的棺材本。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