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名其妙的得到了天啟帝的認可并被賞賜了一身斗牛服和一桿龍膽亮銀槍后,龐帥就被送出了紫禁城。
回到劉府后,龐帥繼續(xù)和自己的舅舅討論如何偷梁換柱搬空魏忠賢的小金庫,兩人最后甚至還想打皇帝內(nèi)努的主意,真是貪得無厭。
次日,在與舅舅制定完代號為“空心菜”的計劃后,龐帥便安排親衛(wèi)出城聯(lián)系在京營的隊伍開始準備行動時所用的假金磚假銀磚,并提前派人去位于京城東邊一處儲量最大也最為隱秘的魏忠賢小金庫摸點偵察,熟悉路線。全部安排妥當之后,龐帥便在京城到處轉悠看風景,等著兩日后進宮參加元旦朝會。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有記載以來,已延續(xù)至今數(shù)千年。那么以前的明朝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呢?民間和皇家貴胄們的春節(jié)習俗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嘿嘿,自己百度去。
雖然明朝時皇室的春節(jié)活動,與民間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是由于皇帝的地位特殊,因此皇家也出現(xiàn)了許多與民間不一樣的地方,更復雜,更奢侈華麗。那么,明朝時皇帝到底是怎么過年的呢?
據(jù)記載,宮中有些習俗與民間一樣,從臘月二十四祭灶開始,宮中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宮眷和宦官們也開始穿上過年才能穿的葫蘆景補子和蟒衣,然后忙著蒸點心,存儲豬肉。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算,直到正月十七日為止,宮中每天還都要在乾清宮前燃放花炮。只有遇到大風天氣,才會停止半天,或者一天。
與此同時,皇宮內(nèi)還要安設頗為奢侈的鰲山燈、扎煙火。據(jù)說皇帝每天都會去看,且每當圣駕到來時,宦官們就會燃放花炮,給皇上看個景。當皇帝回寢宮時,宦官們也要放大花炮,也不怕驚著皇上,影響晚上的龍鳳和鳴大戲。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皇家過年的奢侈,話說天啟帝的一個老祖宗,明武宗就特別喜歡玩,他在位的時候,歷朝歷代的鰲山燈就他搞的最為壯觀,宮中的蠟燭甚至都被用盡了,宦官們不得已還要到宮外去采購,你們可以想象當時的景象有多壯觀。
轉眼間,到了臘月三十日這一天,龐帥早早的起床后便不再出門游蕩,而是老老實實的陪著特意被魏忠賢給放假的劉公公一起在家里準備過年。
而宮中也開始更加忙碌起來,宮內(nèi)的一大群太監(jiān)們有的忙著“門旁植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有的忙著“室內(nèi)懸掛福神、鬼判、鐘馗等畫”,有的忙著“床上懸掛金銀八寶、西番經(jīng)輪,或編結黃錢如龍”,也有的忙著“檐楹插芝麻秸,院中焚柏枝柴,名曰歲”。
今天,天啟皇帝也起了個大早,知道輕重的他沒有去閑著做木工活,而是正兒八經(jīng)的到御書房給外戚下旨,讓他們前往昌平的各處皇陵祭祀。
下完旨后,天啟帝又跟著太監(jiān)們?nèi)ヌ珡R、世廟舉行盛大的“祫祭”儀式。所謂“祫祭”就是將明朝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在太廟里面,舉行合祭,跟著禮部官員(永樂帝以后,宗人府所管轄的事都移交給了禮部辦理,算是名存實亡了)按照祖制忙活了大半天后,天色已然暗了下來。
累了一天的天啟帝在用完晚膳以后便睡下了,不早睡不行,明天還得在忙活。
就在天啟帝睡覺的時候,尚寶司的太監(jiān)們就開始在紫禁城的奉天殿(明嘉靖年更名為皇極殿,清初更名為太和殿)設皇帝御座,并設寶案于御座之東、香案于丹陛(丹陛石又稱陛階石,是古代宮殿門前臺階中間鑲嵌的那塊長方形大石頭,一般是一整塊石頭,有的還由好幾段石頭組成,帝王身份與權利的象征。)之南。教坊司要設中和韶樂(帝王才可以享用的一種禮制音樂)于奉天殿內(nèi)東西,這些陳設都坐南朝北。
到了初一拂曉時分,錦衣衛(wèi)開始進場工作,列車輅(帝王的馬車)于丹墀(殿前紅色的石階)。鳴鞭者四人(這是古代帝王各種儀式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其手中所執(zhí)長鞭長一丈余,相當于現(xiàn)在的近4米),左右各二,均面北而立。
教坊司的樂隊帶著各種樂器也開始入場,在丹陛東西兩側開始布置,也都是面朝北。
儀禮司設同文、玉帛兩案于丹陛之東。
金吾衛(wèi)設護衛(wèi)官于殿內(nèi)及丹陛,身著金甲的大漢將軍從正殿丹墀一直排列到午門之外,錦衣衛(wèi)則設將軍于丹陛至奉天門外,皇帝的龍旗排列于奉天門外,都是東西各設一列。
這時候,典牧所也把平時豢養(yǎng)的儀仗專用的駿馬、犀牛和大象排列于文、武樓以南,東西向。
專門負責報時的司晨郎也早早的到位于內(nèi)道東,近北的地方就位。
專門負責糾查百官儀表言行是否整肅的糾儀御史二人位于丹墀北,內(nèi)贊二人,位于殿內(nèi),外贊二人,位于丹墀之北,而傳制、宣表等官員則位于殿內(nèi),俱東西向。
天剛蒙蒙亮,魏忠賢便來到寢宮叫醒天啟帝,開始給天啟帝打扮,并帶來些簡易的早膳給天啟食用。
就在天啟帝開始忙碌的時候,儀式正式開始。
鼓初嚴(又稱頭通鼓,標志儀式開始),由一名教坊寺樂手敲擊奉先門側的大鼓,先擊鼓框一聲,再用雙棰連續(xù)敲擊鼓心,一重拍一輕拍,節(jié)奏由慢轉快再由快轉慢,鼓聲由弱轉強,再由強轉弱,接著由另一名教坊寺樂手重擊奉先門側的大鐘一聲結束。聽到鼓初嚴,身穿正式朝服的百官開始列隊于午門之外,還在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跟閹黨武將嘮嗑的龐帥也連忙跟著大家排隊等候。
鼓再嚴(又稱二通鼓),方法和鼓初嚴相同,只是這時候,敲擊鼓框,改為兩聲,表示鼓再嚴,第二次通知參與儀式的人員端肅,連續(xù)擊打鼓心也改為兩回,最后敲擊鐘聲兩響結束。聽到鼓再嚴,百官開始由左、右掖門進入,來到丹墀東西兩側,朝北肅立。
鼓三嚴,擊鼓、擊鐘、頭尾處都改成三響。聽到鼓三嚴,執(zhí)事官來到華蓋殿(今中極殿),天啟帝也早在這里穿戴好袞服龍冕,端坐于大殿御座之上。看見天啟帝準備好了以后,執(zhí)事官向天啟行五叩之禮,叩首完畢后,請?zhí)靻⒌垴{臨正殿(奉天殿)。
等天啟帝開始啟駕,教坊司的樂隊便開始演奏“中和樂”。尚寶司官員手捧著皇帝御璽走在皇帝前面,由導駕官作為前導。
天啟帝來到奉天殿后,已陳設于此的明扇打開,珠簾也卷起,尚寶司官員將御璽置于預先設立于御座之東的寶案之上,至此,教坊司樂隊停止演奏“中和樂”。
此時,已預先安排好的四名鳴鞭者開始鳴鞭報時,對贊官員高喊:“排班!”,站立在丹墀東西的文武百官要馬上整齊排列好隊形。
贊禮官員高喊:“鞠躬!”,教坊司樂隊開始演奏大樂(韶樂)。百官朝北向端坐于大殿御座上的皇帝行四叩禮,官員起身后,典儀官高喊:“進表!”。由兩名給事中來到文案前,引導序班官員手捧放置著“表目”(皇帝就新年伊始向全國發(fā)表的書面講話,相當于現(xiàn)在國家元首發(fā)表的新年講話)的小幾案由東門入,放置于大殿之內(nèi),此時,韶樂止。
內(nèi)贊官員高喊:“宣表目!”然后官員們此時全部跪下匍伏于地等待“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來到皇帝御座前的珠簾外,高聲朗讀“表目”,百官跪聆“表目”。
宣表結束,大殿內(nèi)外的臣工集體跪拜,山呼萬歲。
之后,序班官員將宣讀完的“表目”移到大殿東側,外贊官員高喊:“眾官皆跪!”代表百官向皇帝致賀的“代致詞官”跪在丹陛之中,向皇帝致詞:“具官臣某,茲遇正旦,三陽開泰,萬物咸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納祜,奉天永昌?!闭f完這番話后,眾官起身。此時,教坊司樂隊再次演奏大樂(韶樂),百官再向皇帝行四叩禮,然后起身。
音樂停止,傳制官跪在皇帝面前向皇帝請示旨意(皇帝的旨意其實早已擬好,這只是個過場),然后傳制官由大殿東門出,來到丹陛前,面朝東站立,高喊:“皇帝有旨!”(有制)。贊禮官高喊:“跪!”,百官再次跪倒,傳制官高聲朗讀皇帝的旨意:“履端之慶,與卿等同之?!?p> 贊禮官高喊:“山呼!”百官跪地把雙手舉到頭頂高呼“萬歲”!贊禮官再喊:“山呼!”百官再高呼“萬歲”!贊禮官再喊:“再山呼!”百官再呼“萬萬歲”!。
只是,龐帥在一片山呼萬歲聲中聽到了些許別扭的腔調(diào),尋著聲音轉頭望去,龐帥心中頓時就了然了。原來在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之時,來自朝鮮、琉球等藩屬國的使臣也穿著朝服,跪在奉天殿前面向天啟帝行跪拜之禮,并同樣山呼“萬歲”,只是那吐字有些讓人尷尬。
在場的全體人員齊聲呼應,那聲勢可謂地動山搖!讓坐在上首的天啟帝很是滿意。
之后,再經(jīng)過一系列繁冗的儀式,天啟帝便起身返回了華蓋殿,百官也才能依此離開。
唉!真累,又站又跪的真不是人干的事,這是哪些個王八蛋弄的禮儀制度?這一套儀式下來,整整折騰了兩個多小時,可把小爺累慘了,要知道這可是露天舉行的,那呼呼的北風可是一下都沒停啊!
不管了,回家吃飯睡覺!雖然不知道天啟帝和那些官員累不累,但是龐帥卻是累得夠戧。
得抓緊時間休息,要不然晚上的御宴估計會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