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過度服務,真的有必要嗎?
如果你知道現(xiàn)在的就餐服務已經(jīng)到了什么程度,你也一定沒有辦法適應。
在商業(yè)街上,任何一個路過他們家店門口的人,都會有一個服務員跑過來點頭鞠躬:“您好,請問您是來吃飯的嗎?”
“哦哦,不是不好意思,歡應下次光臨?!?p> “您好,歡迎光臨,里面請?!?p> 每次走到他們家店門口,我都會躲的遠遠的,即使這樣,還會有服務員小跑幾步迎上來點頭鞠躬。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服務方式,太過了。
現(xiàn)在去一些店里吃飯,過一兩分鐘就會有服務員過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下菜或者要不要把火調(diào)小,或者幫忙盛湯,或者有意無意傳遞一些就餐的小常識,根本不給客人說話或者自主活動的空間,吃個飯都要不斷的應付服務員的“熱情”招待,這樣真的很不爽。
難道熱情、強迫別人接受的服務才是好服務的標準嗎?這些飯店都是怎么了?
還有一些商店或者服裝店,進去之后導購員也一句一個:
“您好,來看看把,看您需要點什么?”
“想要什么,我?guī)湍扑]一下?”
“看您很適合這個,要不是試一下?”
“不需要沒關系,我?guī)湍扑]一下?!?p> “您真有眼光,挑選的這個是我們家爆款,我拿個號您試一下吧。”
如果不是幫別人挑選,我自己是絕對不會進去消費的,我只適合網(wǎng)購。店里的衣服只喜歡走過路過,但是絕對沒有勇氣進去試試。一方面是害怕我試了之后不買,導購員給我臉色;另一方面是覺得試了半天不買,給了導購員希望又讓他們失望很愧疚。有些導購,如果你也熱情的回應她,她就會看準你,一直跟你推薦,或者夸你的眼光好、身材好。如果你不熱情的回應,她反而看不到“希望”,自覺的離開。
所以我寧愿在網(wǎng)上買、網(wǎng)上試,不行就退貨再買。我不怕麻煩,因為這樣最起碼不會被強迫。
過度服務帶來的是體驗降級,對于服務員來說,需要做的事情更多、跑得更快;對于客人來說,失去了自己動手的樂趣,失去了跟朋友獨立相處的空間,失去了對別人服務的尊重(已經(jīng)又越來越多的人,覺得服務員的服務是理所當然,不僅不會回應謝謝,還會提出更多的要求);對于店家來說,為了所謂的服務體驗,必須招聘、培訓更多的服務員,不僅是成本的增加,更是資源的浪費。
服務越來越多,客人越來越“刁鉆”,店家對服務員的要求也只好越來越“變態(tài)”,何必呢?
我是做過服務員的,那個時候在咖啡館打工,除了上菜,客人不叫我的時候,我是絕對不會去打擾客戶用餐的。但是我會用眼神不斷的掃著服務區(qū)域,只要客人一個眼神或者一抬手,我一定第一時間跑過去。有些客人需要服務的習慣動作是用眼睛四處看,我只要觀察到他做了這個動作一次,下一次看到這個動作我一定很快出現(xiàn);有些客人的動作是大聲的叫服務員,這個最容易辨識,但是一定要快速的回應他,否則他會一直叫;有些客人的動作是等你走到他的身邊,他才會說話,這種也要盡可能快的回應,因為他們輕易不麻煩別人。
這樣的服務或許讓一些人覺得太簡單、太偷懶,但是卻是彼此都舒服自在的程度。相比標準化的每上一個菜說什么話、做什么動作,或者每幾分鐘去跟客人說什么話來說,我這種服務難度更大,需要投入的思考和觀察更多。
還有一種店,也是我去了一次就不會再去的。
她們對我很熱情,就好像我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對我體貼入微,還鼓勵我減肥。雖然她們家的衣服很適合我,我也一定不會再去了。我寧愿嘗試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也不會去她們家買了。因為我感覺我被這種熱情綁架了,一群對我熱情似火的人,如果我不用同樣的熱情回應就顯得冷漠、不夠包容;如果我用同樣的熱情回應就中了圈套,她們借機提出的各種要求我都沒有辦法拒絕。她們對每一個客戶都是同樣的表演套路,但是我沒有必要為了買衣服也加入表演的行列,那樣不就太累了嗎?
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我總會一半在關系中,一半在關系外,一邊相處,一邊觀察,如果對方是有目的或者有攻擊性的,我就會退縮,冷靜的退回到安全的范圍。在工作中我也是這樣,跟大家都相處的很愉快。但是又跟所有的同事都只是同事,私下沒有任何的接觸。
對于我來說,一個微笑就夠了,少些套路,多些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