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發(fā)奮在大明

第十七章 慕理遠游

發(fā)奮在大明 紹俠 2069 2019-09-13 00:17:08

  聽了應知縣的話,陸文龍決定去一趟建陽,起碼也可以找些典籍。他先跟田先生探討了出行的設想,田桓也贊成年輕人出去走走,何況那建陽自古就是“理學之邦”。

  這趟遠行,如果取道沙縣,坐船順江流而下到延平府,再坐船沿建溪逆流而上,即可到建陽。這樣一趟下來,路上或許要顛簸五六日,陸文龍不打算讓阿玲隨行,何況家里正在籌建土樓,阿玲留在家里,正好可以幫忙料理家事。

  時值深秋,陸文龍決定趁早出發(fā)。

  阿玲擔心路途甚遠,幾日的行程難免舟車勞頓。但她深知阿龍求學心切,也就沒有勸阻,就忙著幫阿龍打理行裝,備好了干糧和盤纏。阿玲擔心路途顛簸,飲食不濟,就往阿龍的包袱里放了兩塊泉州府的神曲(一味健脾消食的中藥),以備不時之需。

  一早,陸文龍別了家人,坐上一輛驢車出發(fā)了。深秋的山林霧靄氤氳。行舟江溪上,江岸的烏桕林紅葉似火。山川美景,讓陸文龍心胸開闊,一路直奔那前方的典籍之邦。

  五日勞頓,陸文龍來到建陽縣城,先找了一家客店撂下行囊。

  走在建陽城的街道,陸文龍發(fā)現(xiàn)這里有很人經(jīng)營書鋪,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陸文龍尋到了幾家書鋪。這里的書鋪,詩詞元曲,經(jīng)史典籍應有盡有,讓陸文龍留戀忘返。

  “正是不虛此行,我來晚矣!”陸文龍心中感嘆,深感自己腹中草莽,學識淺薄。

  日正當午。陸文龍饑腸轆轆,他走進一家面館,要了一碗牛肉面。店家呈上一個瓷盞,倒了一杯茶水。陸文龍捧起這個黑袖的瓷盞,端詳起來,只見釉面花紋絢麗精巧,如山中鷓鴣的斑紋。這,正是那名揚天下的建盞嗎?“建安瓷盌鷓鴣斑”,在這大明朝,一代名瓷也不過是路邊小店的器皿罷了。

  “店家,這建陽城內可有一處考亭書院?”陸文龍打聽道。

  “有的,客官,那是一處古書院,在城西不遠,客官可先吃了飯再去不遲?!钡昙覠崆榛卮鸬?。

  從面館出來,陸文龍先回了客店睡了一個時辰,美美地養(yǎng)足了精神。在這異鄉(xiāng)的人文之地,他有種如魚得水的歡暢。

  養(yǎng)足了精神,陸文龍正走出客房,正要走到樓下,耳后傳來一聲叫喚。

  “文龍,是文龍嗎,你怎么在這?”有人喊他的名字。

  陸文龍扭過頭一看,原來是在福州結識的好友何小寶。

  “呦!怎么是你,小寶!”陸文龍也一陣驚喜,這個阿寶,正是和他一起從福州登船出海的何大海的堂弟,小陸文龍一歲,在福州時,幾個人都在一起玩過的。

  “文龍,真的是你,你怎么在這,你不是和我哥一起上了寶船下南洋了嗎,怎么會在這,我還以為我認錯人了……”何小寶雙手抓著陸文龍的胳膊,又驚又喜。

  異鄉(xiāng)遇故人,兩人進了屋敘起舊來。

  原來,何小寶在福州的一家書鋪當伙計,這次,掌柜讓他獨自到建陽,采買書冊運送到福州。何小寶昨日剛剛到了建陽,也是入住了這家“李記”客店。

  陸文龍跟何小寶講述了在海上摔傷,被送到泉州醫(yī)館醫(yī)治近百日,隨后又拜師習武,再后來跟隨師父一家到了德化,如今已經(jīng)娶妻成婚的經(jīng)過。何小寶睜大眼睛,對陸文龍半年來的境況深感意外和驚喜。

  “文龍兄,你因禍得福,好運連連,我堂哥如今還在大洋上飄蕩,哪里比得上你的福分?”何小寶想起堂哥何大海。

  “對了,這次你回到福州,還拜托到我叔的藥鋪告知我的近況,代我對他老人問個好,現(xiàn)在他老人家近來可還安好?”陸文龍急切地打聽道。

  “都好,都好,我平日常要路過你叔的藥鋪,我這次回去,一定把你的話帶到?!焙涡殱M口答應。

  陸文龍還講了在德化捕獵惡虎和遭遇土匪的事,又講了老丈人正籌建土樓,讓何小寶日后,可到德化山前找他。陸文龍手書了一張宣紙,把地址寫在上面。

  “小寶,這是我的地址,等你哥出洋回來后,一定把他轉交給他?!标懳凝埗谝欢ㄒ训刂忿D交給何大海。

  “我老丈人要建一座土樓,日后,打聽山前村土樓的位置,肯定好找!”陸文龍繼續(xù)叮囑小寶。

  兩人不知不覺敘了半個多時辰,隨后,兄弟二人相約去造訪考亭書院。

  搭了一趟驢車,二人很快到了考亭書院。麻陽溪畔,“逝者如斯”,二百年歲月悠悠,朗朗的讀書聲猶在耳畔。

  陸文龍在古樸的書院里徜徉了許久,這里的一磚一瓦,令人神思已然幽遠。

  ……

  兄弟二人在建陽依依作別,各自踏上回程。

  這次建陽之行,陸文龍帶回了滿滿兩箱的書冊典籍。滿載而歸。

  一路顛簸勞頓,五日后,陸文龍回到了德化老家。

  阿玲幫著從驢車上卸下了兩大箱書冊,拍了拍陸文龍身上的塵土。

  “阿龍,終于回來了,瘦了一圈了?!卑⒘釕z愛地看著陸文龍。

  “阿玲,瘦十斤肉也值啊,你看我得了這么多的寶貝?!标懳凝埿χ卮鸬?。

  得知陸文龍回了德化,田桓第二天也到了陸文龍的家。這次從建陽帶回來的書冊,田先生也大加贊嘆,連連夸贊建本的編排非常精湛。陸文龍手不釋卷,遇到有不詳之處,就讓田先生釋疑解惑。阿玲進屋送來了一盤糕點,又腳步輕輕地轉身離開了。

  方云山那邊,土樓已經(jīng)開工了。最近,每天的工匠都有三十多人。

  山前村的這戶人家,最近忙忙碌碌,一派興旺的景象。

  遠處的山林,紅綠相間的樹林在晨光的映射下,變得熠熠生輝,美不勝收。山谷里的溪水,潺潺而流,一只山麂在溪旁喝了幾口甘泉,又躍進了茂密的樹林。

  陸文龍白天和阿玲一起帶著十幾個孩童操練拳法,也到土樓的工地幫著跑前跑后。夜晚,陸文龍就潛心讀書,他準備參加明年的縣試。這是陸文龍邁出的第一步,不管怎樣,總得趕個秀才。

  在這大明朝的當下,天下的士子,要有一番功業(yè),要有顏如玉、黃金屋……哪能不讀書?陸文龍?zhí)貏e清醒這一點,來了這趟,他不愿虛度此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