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安太清觀遴選仙童一事,在外人看來就此落下帷幕。此時觀內楊建豪還有譚老頭一行人并沒有馬上離去,只因老方丈還有很多事要與眾人交代。
原來,楊文興、譚尋燕、田重、陳苗四名幼童并不能馬上遠赴仙宗開始修仙煉真,必須要在太清觀再學習四年才能離開。
這次遴選并非一地一國之事,而是在整個西陸開展。
西陸上基本所有的七至八歲幼童都被一一甄選,就算是百里挑一,最后的人數(shù)也必將超過十萬,甚至更多。這么多的幼童,單是安置就是個問題,其次還要教導。
修行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是說隨便拿來一篇功法,說學就學,說練就練的。想修道,必須先要明理,所謂道理不外如是。
那么怎樣才能明理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先識字讀書。
通讀儒家先賢的文著是必須的。不需要一定全部理解,但是里面的字必須要認識。其次還要涉獵《易》、《醫(yī)》、《數(shù)》、《論》等學科,這些學科都是與修煉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
《易》與《數(shù)》可能剛開始還不需要太過精通,但《醫(yī)》這本經始終貫穿著修煉一途,不識《醫(yī)》如何談經脈運行?這都是最基本的。
而且幼童懵懂,如此多的幼童一下涌入上宗,卻是大大不妥,須得循序漸進,仙宗也不可能一下子找來一群老媽子來伺候這些仙童,否則成何體統(tǒng)。
再說,仙宗也沒那么多閑人來教導。
安置與教導這兩大問題,關乎未來,不可忽視。于是仙宗便選擇層層遞進之法,來將這些仙童一點點的循序漸進引入門來。
這層層遞進之法的第一步,就在地方教導識字明理,教導四年,等年齡差不多后,則需要入各國道錄司開始真正修行踏入練氣。
前人總結,一個人最適合開始修煉的年紀就是在十一、二歲。人到了這個年齡,體質成型,心思成熟,正是修煉的最佳時期。
在十二歲以前,從七、八歲開始教導基礎,確定是非最好的年紀,這一步則需要地方的十方叢林來解決。
老方丈說了半天,楊文興算是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可以按照前世的小學、中學、大學來概括總體流程,就容易理解了。
留在太清觀這四年就算是讀小學了。等到小學畢業(yè)就可以上中學,也就是這里的各國道錄司。再等道錄司畢業(yè),就是考大學,也就是獲得進入東游仙宗的資格。
不單是楊文興聽懂了,其他四個孩子家長也明白了是個什么章程,他們的理解則是對照科舉,其實兩者都是相同道理。
老方丈將這一流程一一道來,四個家長也都歡喜不已。孩子畢竟才八歲,就要遠離父母,跋涉萬水千山去那仙門,也委實讓人太過擔心,等稍微長大些也好。
四個幼童留在太清觀,一應食宿用度,不需要四家掏錢,都是仙蹤派發(fā)的補助。從明天開始,楊文興四人就要進行封閉式教育了。
…….
時光荏苒,四年一晃而過。
經堂內,十來名身著海青樸袍的少年少女,一個個沉心靜氣,提著毛筆,對著眼前的宣紙奮筆疾書。
太清觀內的選徒照比四年前增加了七八人,他們是整個廣元十個縣所有通過資鈴骨鏡遴選而出的。早在四年前就被集中到了這里,一起學習基礎。
盤安縣是廣元首縣,相對富有,其他各地有的縣貧窮落后,有的連十方叢林都勉強度日,更不用說來教導這些仙童了。
因此上有政策,干脆將一府之內所有選徒都集中到各府首縣十方叢林,統(tǒng)一免費教導。也是因為這道政策,楊文興一下子又多了七八名同學。
楊文興今年十二歲,再過一個月,他的太清觀小學生涯即將結束。
這四年來的學習日子不可謂不苦,每個人光是大部頭書籍就背誦了不下四部,而且這是強制性的,平均每年一部必須背會,否則老方丈就會展現(xiàn)出嚴苛的一面,讓你噩夢連連。更不用說還要背誦一些詩文、策論、還有各種大儒文章。
這些目前都屬于基礎,好在不用非要通曉其中意義,否則再來四年時間都不為過。
對于太清觀內的選徒們,最難啃的書首先就是《數(shù)》其次是《易》,反倒是《醫(yī)》只需要無腦背誦就行了,不像前兩部‘玄而又玄’讓人頭大。
資質高的,如楊文興、譚尋燕、還有后來的一名叫古為真的三人,學習這些內容相對較快。
資質高,就說明這人耳聰目明,思維敏捷,這是先天賜予的條件,最適合修道。但資質并不是全部,如田重這等資質一般,但根骨奇佳,雖然學習上比較吃力,但只要開始修道,則一日千里不在話下。兩者相輔相成,前期各種側重,缺一不可。
但無論是哪種,在這四年時間內只要肯學,就一定能達到預期,不會產生太大差距。
老方丈在這四年內并沒有教導眾人如何修行,這是上面嚴禁的。但每當選徒出現(xiàn)學問上的疑問,他都會予以解答。尤其是對楊文興、譚尋燕、古為真、田重四人,基本上算是傾力教導。
太清觀負責教導眾人的是經主、靜主二人,但兩人的學問自認是沒有老方丈高的,平時的課程都由他們來負責。老方丈只是偶爾指點,但這種指點,往往會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眾少年最喜歡聽老方丈解釋疑惑,但這種待遇明顯不可能常有,也只有上述四人隨時有這種待遇。
這算是很明顯的區(qū)別對待了。
楊文興也從老方丈的行為上,有了些明悟。
他們這批人,將來能有所成就的也就是他們四人了,而且還占了同鄉(xiāng)之誼。等將來功成名就,或者修道有成后反哺家鄉(xiāng)也是應有之義,他們與老方丈自是有些香火情義的。
而且老方丈年事已高,所求無非是為了后輩,將來多個朋友多條路,不管眾少年現(xiàn)在認不認,但這就是人情了。
而且大家父母都在此地,有些事不用說的太明白,關系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這四年當中,楊文興的天盤又轉動的四次,其中又獲得了兩次‘資質提升一段’還有一次‘根骨提升一段’的獎勵,剩下一次在楊文興的揪心過程中轉到了空白一欄上。
楊文興現(xiàn)在的資質達到了六段,如果再次測試,那就是鈴響六聲,這種資質算是邁入了上等之列。根骨也達到了三段,但還是不如田重。楊文興估計田重的根骨起碼有四段以上,就是五段也說不定。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古為真這個人。這些年楊文興通過側面的了解,發(fā)現(xiàn)這人的資質竟然達到了鈴音七響的地步,而且根骨奇佳,比田重都要相差不遠。簡直就是大能預備役,古為真只要修行途中不夭折,未來必然居于上層,長生有望。
與之相比,太清觀內所有人都黯然失色,就連老方丈對待古為真都和顏悅色,前年的時候,甚至還有仙宗洞天來人要直接收古為真為徒,但不知他們怎么談的,最后被古為真并沒有跟著直接走。
如今整個盤安的防務因為古為真提升了好幾個等級。甚至在太清觀周圍還增加了隱藏的保護力量。
楊文興對此沒什么好羨慕的,他自信將來能比古為真混的更好。平時該怎么樣依舊怎么樣,而且古為真這人并不難相處,可能是出身寒門的關系,年紀輕輕心智早成,對有些事頗有見地,楊文興也就平時跟他交流比較多。
用一句楊文興最熟悉的話來評價古為真,就是少年老成。
不過就算再是老成,在他眼里也還是個小孩子。這點楊文興要比任何人都有發(fā)言權……
楊文興現(xiàn)在的資質有所提升,但他也沒有因此聲張,在他看來根本沒那個必要。
他曾聽老方丈說,等入道錄司時,還會測試一遍資質根骨,對此楊文興也沒什么擔心的,他絲毫不怕因此暴露出自身隱秘。
資質根骨這個東西,因人而異,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定型。但還有不少人呈現(xiàn)增長態(tài)勢,這種人雖然不常見,但也絕對不是非常稀有。
甚至有些人的資質根骨在沒定型的時候,還會倒退,因此需要多次檢驗。楊文興這種狀況不算驚世駭俗,頂多是引人注目。但他也因此有所警覺,將來說不定在道錄司還會提一提根骨,資質方面如無必要暫且就不去碰了。
鈴響六聲,雖然沒有古為真一般驚世駭俗,但也絕對是超凡脫俗了。在修行前期暢通無阻,不在話下。
這些年來渾天轉盤上地盤和人盤的收貨沒什么可說的,照比以前相差不多。期間偶爾也會出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比如,地盤上開出了一種名為‘潤思甘露’的靈水,服用后,可以使人更加思維靈便,過目不忘。
潤思甘露一出,楊文興直接就服用了,這還是他第一次使用地盤上的獎勵。雖然只有一口,但效果還真的不錯,以前想不通的經意只要略一琢磨就立馬有所見第,而且只要看過的文章,真就達到了過目不忘的程度。要比之前純靠著‘天賦’啃書,省力不少。
人盤上也開出了一些目前比較有用的‘經驗’,比如‘閱讀理解經驗增加十個月’、‘寫作文筆經驗增加一個月’、‘藥理理解經驗增加一年’、‘辭爻基礎理解經驗增加兩年’……等等十來種重復或者不重復的。
有了這些助力,使得他現(xiàn)在學習時,感覺身后像是有一群人舉著他向前跑一樣,怎是一個愜意能形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