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秦漢歲月

作者的話之人物介紹(一)

秦漢歲月 司徒小良 1480 2019-08-24 18:10:32

  嬴政——中國帝王界的勞模,史上最勤奮的工作狂。腦子里裝著的都是如何打拼天下、治理天下,每天批閱的竹簡將近30公斤(一石),事必躬親,孜孜不倦。他從小就跟隨父親作為政治抵押品,在外地漂泊流離;長大后,又不得不獨自面對宮廷中的各種明爭暗斗和血雨腥風;手握權柄后,又必須每天面對繁雜的政務。等到好不容易建立了萬世功業(yè),卻沒有得到太多的贊賞,反而落下了遺臭萬年的罵名。執(zhí)政28年時光里,他幾乎沒有一天休息過。

  李斯——從楚國基層政府辦事員一直奮斗至秦帝國中央政府總理。原本只是楚國基層政府的一名辦事員,連正式編制都沒有。但他很有抱負,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自己人生的意義。他不滿足于“一杯茶一張報紙就過一天”的生活,不愿意30歲就看到自己50歲的樣子。他不想就這樣混混沌沌就一輩子。平臺與機遇,是他信念中最為重要的兩個詞語,也是他的人生信條。在30歲那年,他毅然而然地辭掉了自己的公職,然后去考研深造,找到最好的老師,學到最好的本領。他和他的上司嬴政都是典型的工作狂,腦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打拼天下、治理天下。最終,他們開創(chuàng)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帝國制度,而這套制度延續(xù)了2000年,并影響至今。

  韓非——孤獨的思想家。他是是韓王室的公子,也是李斯的同門同學。他學識淵博,但說話結結巴巴,因為他天生帶有口吃。周圍的人都笑話他,從而改變了他對人性的看法。他并沒有像其他貴族公子那樣,圈養(yǎng)一大堆食客,整日談天論地、花天酒地,他不喜歡這種熙熙攘攘的生活。他喜歡閱讀,喜歡在靜謐的深夜里挑燈閱卷,思考人世間的繁華與落寞,思考人性的丑陋與邪惡。他選擇了書齋,在無數(shù)個寂靜和孤獨的夜晚,用刀筆一劃一劃的刻出他的思想,10多萬字,劃出人類思想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王翦——倔強的秦國老將軍。出生在軍事世家,從小就喜好戰(zhàn)事。長期在外領兵打戰(zhàn),攻克不少城市,立下宏偉戰(zhàn)功。曾拿下趙國首都邯鄲和燕國首都薊城,帶領60萬秦兵吞滅楚國。他的兒子王賁,孫子王離同樣是非常優(yōu)秀的秦國將領,他們是秦王室最為得力的助手,為秦國戰(zhàn)六雄立下了首等汗馬功勞。在秦國吞滅六國的戰(zhàn)爭中,王翦是統(tǒng)兵最多、打仗最多、勝仗最多的將軍。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

  章邯——秦帝國最后的名將。在反秦浪潮興起時期,章邯率領一支由刑徒臨時組建起來的雜牌軍,成功擊退圍困關中的復國軍團。其后,率領軍隊成功鎮(zhèn)壓各地反秦暴動,擊殺多位武裝首領,如陳勝,項梁,田儋,魏咎等。因害怕受到秦帝國朝廷的迫害,率領20多萬秦軍投降項羽。項羽雖然接受了章邯的投降,但是這20多萬秦軍最后竟被項羽坑殺,從而導致秦民對章邯痛恨入骨。更為諷刺的是,章邯最后還被項羽分封為雍王,駐守秦地。

  胡亥——秦二世,任人擺布的傀儡。自幼接受皇家高等教育,曾陪同先皇嬴政巡游天下,但是對于政治實踐則是一片空白。他可能連看完一份公文的耐心都沒有,更不要說理清楚背后的歷史緣由和個中利害關系。他最熟悉的就是巡游,這是他最為自豪的政治經(jīng)驗。因此在即位的首年,他就仿效父親,開展大型巡游活動,在他父親所立的石碑上再補刻碑文,試圖以這樣的方式來展示統(tǒng)治的合法性。至于處理具體政務,他自己不懂,也不敢下問,因為怕其他官員笑話他能力不足。他所能依靠的就只有知道他秘密的親信——郎中令趙高。

  趙高——秦帝國的歷史罪人。他曾是皇子胡亥的法律事務師傅,對秦朝的法律事務很熟悉。他很刻苦地學習法律和書法,試圖通過學習法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的心里可沒有家國天下,他只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只想穩(wěn)穩(wěn)的抓住權力。在皇帝嬴政去世期間,他教唆胡亥謀朝篡位,煽動李斯修改遺詔。最后又殺害了皇帝胡亥、丞相李斯、將軍蒙恬等,逼返將軍章邯。他是攪亂秦帝國的歷史罪人,導致中華大地烽煙四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