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明祥瑞

第八十章歸途與抓捕【一】

大明祥瑞 花謝才得香 2626 2019-11-13 08:31:14

  第八十章歸途與抓捕【一】

  楊鳳的父親聽到愛女終于有看得上眼的少年,雖然聽楊鳳說男方年紀幼小些,他也沒有過分在意,當下楊鳳的父親還取笑愛女:‘‘風兒,枉顧你平時自詡聰明了得,怎么對自己的事情竟然糊涂至此,你既然顯露女裝與解淳見面,他也和你相處得不錯,這便證明他對你有好感,你怎么不試探讓人提一下親事,到最后才后悔莫及,現(xiàn)在只有讓你姑姑姑父出面提親,為你操勞一番?!瘲铠P的父親親書一封書信,讓人快馬送往延安府城妹夫處,讓他出面為楊鳳的親事操勞。

  回宜川縣途中,天色突然大變,下起毛毛細雨,王鏊把解淳叫進馬車內(nèi)敘談,無意間提及今年黃河決堤之事,并對解淳在鄉(xiāng)試時,對治理黃河的文章大加褒獎,但由于鄉(xiāng)試時的文章太短,根本就說不清治理黃河的詳實步驟,于是又趁此良機向解淳提起,希望解淳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治黃理念。

  明朝時期的黃河,是從韃靼境內(nèi)流經(jīng)陜西宜川,在懷慶府、洛陽轉(zhuǎn)而向東,經(jīng)開封府、徐州府、宿遷等地,在中途接通大運河,從張家集處,轉(zhuǎn)而向北并入大運河道,流經(jīng)濟寧府,過臨清至天津、京師【北京】,從天津處入渤海,為的就是將南方的漕糧,運輸?shù)奖狈骄煹鹊亍?p>  由于黃河水攜帶沙石太多,時常堆積淤塞,致使黃河水道不暢,使得黃河成為大明境內(nèi)的一條懸河,據(jù)歷史記載,光弘治年間就有多次黃河決口潰堤,弘治二年、四年、五年、、、等多年潰堤,傷亡人員眾多,也浪費了不少人力物力,成為弘治朝君臣執(zhí)政路上的絆腳石。解淳在后世網(wǎng)絡上,看過網(wǎng)友們評論明清時期治理黃河的帖子,并多次參與討論研究,但這都是后人憑空想象的意淫治理方案,因為清朝時黃河已經(jīng)由銅瓦廂決口,東流進入渤海,不再向北方流淌,也間接的使北方河水斷流,使得北方大面積的土地時常干旱,造成物產(chǎn)不豐。

  解淳仔細詢問黃河的具體情況,才知道如今北方京師的漕運,多由黃河運送至北京城,他便好奇地問道:‘‘王大人,既然黃河不好治理,何不用海路運輸糧食,而抽出人力物力治理黃河,集多方意見治理黃河,而不是堤決堵堤,然后再一次決堤,如此勞民傷財何時是個頭???’’

  王鏊仔細一想也有道理,只是這關(guān)乎解除禁海的重大決斷,卻不是解淳目前能夠知曉的秘聞,但他還是大增興趣,與解淳仔細討論起治理黃河的話題,解淳便將后世治理黃河水的理念道出:‘‘既然黃河水多攜帶泥沙,淤積多了便會決堤,何不先治理泥沙,派遣專人探查黃河源頭,看其源頭地勢水土,然后展開治理。中游寬河滯沙,下游束水治沙,三管齊下,黃河自會馴服?!?p>  解淳見王鏊只是眉頭緊皺,好像在思量著自己的建議靠不靠譜,便接著說道:‘‘到時開展海上漕運,若能成功實行海上漕運,可直接將黃河水從宿遷東入大海,如此黃河水不經(jīng)運河向北方流淌,可減輕黃河兩岸大堤的壓力,也可使得黃河攜帶的泥沙東入大海,久而久之,可在海邊建成砂石島嶼,幾經(jīng)變化又成為沃土良田,大人何不和朝中重臣們嘗試著慢慢進行整治。當然這都是我臆想出來的想法,具體能不能施行,還得諸位大人們仔細考量才行?!?p>  王鏊驚異地望著解淳:‘這小子也知道治理黃河的二種辦法,看他款款而談的樣子,好像還有妙招未用吧?’其實明朝時期對于治理黃河,便開始分為兩種意見,朝中大臣根據(jù)這兩種意見又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束水筑堤,以水沖沙,后世證明雖然短時間內(nèi)有效,但會使泥沙越積越多,使黃河水成為地上的‘懸河’。

  第二派便是寬河滯沙,采用寬河蓄滯洪水和泥沙,加高加寬大堤,蓄積洪水和泥沙,還可以用來澆灌土地,后世雖然證明確實有效,但明朝時期有那個人力和物力嗎?像后世一樣建立起十幾甚至幾十座大型蓄水水庫,解淳對此抱有極大的懷疑,于是他便打擦邊球,中游寬河滯沙,下游束水沖沙,再采用上游治理泥沙的來源,三管齊下,也許有一點作用吧。

  王鏊在問及治理黃河的詳細步驟,解淳只是推說,這是他在書店中抄書時,看到有治理黃河的書籍,自己臨時想起的一點想法,那里有具體的治理方略,之后他拒絕再談及治理黃河的話題,推脫自己年紀幼小哪里懂得治理黃河這等大事,之前只不過是自己胡亂猜想的想法,還不知道有沒有用處呢?

  王鏊也知道與解淳談論治理黃河一事,確實是難為他了,畢竟是一稚齡少年,雖然聰穎多智,也有些與眾不同的想法和見解,但畢竟是治理黃河這種國家大事,他能說出這些觀點,已經(jīng)是屬于不易,于是就停止追問治理黃河一事,仔細詢問起那三種果子之事。

  解淳聽談及三種果子,頓時興趣高漲:‘‘王大人,這種黃燦燦的果子叫做‘玉米’,在地下結(jié)果的兩個果子,其中的一種果子是圓形或橢圓形小一點的果子,我與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土豆’,那種長些的長圓形的果子,因為外皮多為紅色,又與藥材中的薯形藥材想象,我就命名為‘紅薯’?!?p>  緊接著他又重點介紹三種作物的優(yōu)劣性:‘‘三種作物中玉米產(chǎn)量最少,但收獲時它的果實已經(jīng)半干,與麥子、稻米一樣可作為主食,用碾子碾成粉末后,加水和成糊狀做成餅子,與麥面稻米面做成的餅子一樣好吃。土豆產(chǎn)量極高,畝產(chǎn)一二千斤【明時十六兩為一斤】卻是濕重,雖然煮熟后就能吃,我想也只能作為副食食用。據(jù)我父親實驗種植,一年可分為春夏兩季種植,但土豆需要土地肥沃,不太抗旱和抗?jié)?,要求精細管理,而且不提倡連年種植,否則容易出現(xiàn)病癥,以致顆粒無收。至于第三種紅薯最為高產(chǎn),一畝地可產(chǎn)四五千斤【十六兩一斤】,當然也是濕重,也是煮熟就可以食用,也可以切開曬干后,碾成粉末與玉米麥子稻米一樣做成面食,但那時它的重量已經(jīng)減少許多?!?p>  解淳看看王鏊一臉喜色,又加上一句令人喜悅的話語:‘‘這紅薯還有一個好處,不太喜肥土,干旱貧瘠的土地一樣可以種植,不喜潮濕喜愛干旱土地,最適合我大明朝遺棄拋種的山區(qū)土地種植,據(jù)我父親試種,也可分春夏兩季種植?!?p>  王鏊聞聽完后,頓時大為驚喜,用手拍拍解淳的肩膀,大聲夸獎道:‘‘果真如此,若子厚所言不虛,子厚父子二人可是造福于大明子民,為大明江山立下極大的功勞,以后可載入史冊流芳百世。’’

  解淳卻是靦腆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回應道:‘‘這只不過是機緣巧合,我被那頭老狼追進迷魂谷內(nèi),僥幸脫險之后,我在山谷中到處游蕩,也是饑餓難忍和好奇心理之下,才冒險嘗試著吃了幾口,本以為是藥材極難下咽,沒有想到極為美味,于是我就嘗試著,把三種作物一一嘗遍,發(fā)現(xiàn)都是能食用的糧食作物,就帶出谷外交由我父種植?!?p>  解淳面帶羞意的繼續(xù)說道:‘‘真得說起功勞來,我祖父和我六位父輩都有極大功勞,不僅大力支持我,還多加試驗種植,若是我來試驗種植,還不知能不能成活呢?更別提又實驗出種植經(jīng)驗和作物習性,真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