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三個人站在中庭里的佛像前面,中庭很寬敞,兩旁有著打坐為人們祈福的龍鳳寺原住僧人。
拿著僧人遞過的柱香,閉上眼睛安靜祈福。
隨后把柱香插進佛像前面的香爐里。
祈福便算是完成了。
隨后僧人便會根據(jù)祈福的大概種類不同提供紅繩頭牌,可以系在前院的樹上,也可以帶回去系在自己的想系得地方上,圖一個好的寓意。
當然顧暖傾他們?nèi)硕即蛩銕ё哌@紅繩頭牌,畢竟小初陽想要把這塊紅繩牌子帶回B市給奶奶的。
祈福完畢,三人也沒在龍鳳寺逗留,因為這時來的人已經(jīng)多了起來,不過由于不是重要的節(jié)日,所以來的大多都是別的地方的游客來參觀的。
三人慢慢下山,由于已經(jīng)快到中午了,山里的早霧也漸漸散了些,視野變得明朗清晰起來。
滿山間的植被,綠的紅的黃的碰撞在一起,可謂是早秋美如畫了。
下山后,三人打車回到市區(qū),仿佛剛剛那陣子山里的寧靜是在置身世外,跟眼前的車水馬龍成了兩個世界一般。
“倩倩姐姐,暖傾姐姐,我明天就要回B市了,你們帶我去A大看看嗎?”
小初陽下車后,邊走邊說著。
“可以啊,還有一下午呢,當然可以去啦~”
李倩倩低下頭,對小初陽說道。
去是可以去,但就是,A大只有周六這一天對外開放。無論是寒暑假還是日常,都是只有周六這一天開放。
可是今天才周五啊,他們現(xiàn)在還沒有入學(xué),沒有A大的通行證,很有可能,進不去啊。
“陽陽啊,可惜今天不是周六,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帶你進去參觀了。“
顧暖傾也想到了今天是周五,便對小初陽說道。提前告知,總比去了之后失望好吧。
“???A大只有周六可以進嗎?“
小初陽聽顧暖傾這么說,也便想到了可能的緣由,出聲確認的問道。
“嗯對的,A大不論什么時候,一律只有在周六才對外開放,你的倩倩姐姐和我都還沒入學(xué),沒有通行證和學(xué)生證,所以沒有辦法帶你進去參觀,很抱歉?!?p> 顧暖傾耐心地對小初陽解釋道,對于A大的規(guī)矩,她們也無能為力,若不是小初陽明早要走,她們或許還能一大早的帶他去參觀一下他理想的A大。
畢竟無數(shù)莘莘學(xué)子的理想,來了A市都想去A大看一看,好有動力去更加努力。
“沒關(guān)系的,我可以就在門口看一眼大門,至少我也不枉來過這一次。等以后收到A大的錄取通知書,我就可以隨意進出了?!?p> 小初陽說道。
對于勢在必得的東西,對他來講只是時間問題,他不急,他只是想站在他想要得到東西的面前,好好看看它長什么樣子。
“那沒問題,這個可以帶你去?!?p> 顧暖傾再次說道。
于是他們?nèi)吮愀牧嗽疽丶衣肪€,改去了A大的路線。
-
三人下車后,走幾步便到了A大。
雖是暑假,還沒有開學(xué),但A大里還是有人的,站在門口可以看到穿戴整齊的人進進出出,出來的老師或者教授,就連氣質(zhì),也一看便是讀書人的氣質(zhì),文質(zhì)彬彬的,眼睛里透露著這半生的學(xué)識,身上有著讀書人專有的書卷氣。
“這就是A大啊?!?p> 小初陽站在A大學(xué)府的門前,被這氣派的大門所震撼,A大還保留著最初剛建成時的模樣,就連大門,都是有當初A市最好的設(shè)計師和工程師所打造,縫隙間無處不透露著精細和用心。
這扇門的背后,是無數(shù)人們中的佼佼者們,他們十年寒窗苦讀,想要用自己一身本領(lǐng)為國效力的學(xué)子啊。是無數(shù)老師和教授所悉心栽培祖國未來和希望的地方啊。
這所學(xué)校,就連門衛(wèi)叔叔和食堂阿姨們,閑暇的時刻也會手里捧著一本書在細細品讀。
站在學(xué)校大門前的小初陽,第一次竟覺得自己如此渺小。
這更加堅定了他以后要來A大的決心。
而已經(jīng)收到A大錄取通知書的李倩倩和顧暖傾,也突然覺得,自己還有好多的地方需要去努力,還不夠。
是啊,這就是A大,只是站在門前看一眼,便可以感慨萬千了。
但這都離不開它背后的歷史和閃耀的成績。
“倩倩姐姐,暖傾姐姐,我一定,會來A大的?!?p> 小初陽再一次的用堅定的話語說道。
“等我?!?p> 隨后,又再次喃喃道。
“好啊,姐姐們都在A市等你啊~“
顧暖傾說道。
在大門前逗留了許久,三人便帶著小初陽去周邊轉(zhuǎn)轉(zhuǎn)。
A大的校園是用磚瓦圍起來的,所以從外面并看不到里面的景象,但那在校園里圍墻旁邊栽培的高出圍墻樹木,深綠色的樹葉一層一層的,顯示出它的繁茂,筆直的枝干,似乎在顯示著它的剛正不阿。
顧暖傾此時便想起《管子·權(quán)修》里的一句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p> 這句話便是人們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出處了。
意思是要使小樹成為木料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培養(yǎng)一個人才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是個長久之計,并且十分不容易。因此,這句話寓意著國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續(xù)、繁衍、傳承。
學(xué)校的后街,是一條小吃街,也是從很久以前,便就有了的,這條小吃街的年齡,可以說可以跟A大的年齡差不多了。
小吃街的店家,也都是這條街的原住街民,當初A大剛建校時,學(xué)校里還沒有食堂,附近的街民為了方便學(xué)生們吃飯,便對外開放了各家的飯菜,學(xué)生們下了課,走進這條街的隨便一家,都可以吃上熱乎的飯菜。后來A大有了食堂,久而久之,就便慢慢發(fā)展成了小吃街。即使是家里的年輕人外面有工作,老一輩的也會不閑著在家賣小吃,幾代人便如此傳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