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輝瞧見茶桌上放著一盤雞仔餅,微微愣住。
梅萍笑道:“知道你喜歡吃,媽特意給你做的。”
梁立輝點了點頭,拿起一塊,并不著急著吃。
雞仔餅是地方四大名餅之一,蓮花塢的頭牌。僅是外形,就讓人一見鐘情。
嬌小的身段,橢圓形略似古典美女的鵝蛋臉,又酷似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筆下正在俯首覓食的小雞,在幾乎清一色正圓形的餅餌群體中顯出另類的美。
梁立輝的思緒萬千,仿佛回到了父母帶著自己從國外回來“拜干親”的那一天。
“拜干親”是一種習(xí)俗,在當(dāng)?shù)胤Q為“認(rèn)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通常有以下幾種目的:
一是怕孩子嬌貴,不好生養(yǎng),或是以前生子夭折,怕自己命中無子,借“拜干親”消災(zāi)免禍,保住孩子。
二是孩子命相不好,克父克母,借“拜干親”來轉(zhuǎn)移命相,以求上下和睦,家道昌盛。
為了讓孩子好養(yǎng),“拜干親”一般都喜歡認(rèn)兒女較多或貧寒的人家做義父、義母,因為兒女多的人家,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動物一樣,容易長大。
另外,貧寒的人家,小孩一般較多,又不嬌貴,反而容易養(yǎng)活、長大。
當(dāng)然,梁立輝認(rèn)干親其實是為了增進(jìn)梁家和馮家彼此之間的感情,除了兩家世代交好外,他的母親阮凝香和梅萍既是兒時的玩伴,也是同窗多年的老同學(xué)。
梁立輝當(dāng)初回國的時候只有5歲,但天資聰穎,已經(jīng)懂得不少人情世故。
并且他的脾氣不小,行為舉止頗有些怪異,常常畫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帶有鋸齒的蚊子切割著肉、在蟲蛹里有個小孩在爬行、小矮人被高大的房子圍在中間……
父母對他捉摸不透,暗自捏了把汗。
出乎意料,他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抗拒之意。因為他徹底淪陷在了雞仔餅、榴蓮酥等傳統(tǒng)美食的誘惑下,在國外他可從來都沒有吃過味道如此獨特的東西。
俗話說的好,小孩子跟寵物一樣逃不過“真香定律”。
于是他遵照大人的意思,恭敬地磕頭、獻(xiàn)茶和喊干爹干媽。
而梅萍笑得合不攏嘴,贈給了他一把長命富貴鎖……
“別愣著,趕緊嘗一下,看看媽的手藝有沒有退步。”
梁立輝瞬間回過神來,咬了一口,只聽“咯咯”牙齒作響,濃香像一股決堤的洪水奔涌而出,外脆內(nèi)軟,很有嚼頭。
再咬幾口,恍若引爆了一個香料庫,復(fù)合香氣從餡里迸射四濺,濃得化不開,直至進(jìn)入了深度咀嚼階段,才逐漸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鮮香、芝麻的油香、五花肉的甘香……
還是那個熟悉的味!
“是不是糖放少了?還是五花肉不夠好吃?……”
“人老了,手就僵硬得很。”
“不是,很好吃?!绷毫⑤x哽咽地說。
“那就好,”梅萍笑道,“你的房間我已經(jīng)收拾干凈了,我現(xiàn)在去拿被褥給你。”
“嗯?!?p> 時過境遷,那些熟悉的面孔如今都埋在了黃土里,每當(dāng)雨季到來的時候,就格外的清冷。
“風(fēng)那時在吹的不是云,而是籠罩在心底的陰霾?!?p> 梁立輝曾在一篇作文里寫道:“親情真是一個難以言表的概念,也許因為我詞窮,叫我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親情真的有點為難……”
“我不能像其他同學(xué)那樣用自己富有色彩的生動語言,或真誠樸素的情感去描述親情,但縱使我能寫出很多的句子,很多的詞藻,卻也無法表達(dá)出我對這種情感的忐忑和熱愛,我想,只有以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描述對親情的感受,這才是我最要做的?!?p> 可直到他長大成人后才明白,說不出口,不僅僅是難以啟齒的羞恥心,也是一種遺憾和悲哀。
他很后悔。
早熟聰慧讓他失去了同齡人該有的調(diào)皮和真誠,被上帝所賦予的玩性。
雖然有了較為完整的三觀,對道德倫理的認(rèn)知和遵從,但高度克制的理性卻成了“勝利的主宰者”,虛偽贏得了社會的生存空間,讓你無法再輕易表達(dá)出真實的情感,感性隱藏在背面……
太多的考究左右你,束縛你;太多的觀念,暗示你,逼迫你!
人仿佛被厚厚的封口膠纏住了嘴,無可奈何地妥協(xié),必須緘默兒時諸多的話題。
即使你的心底在吶喊,甚至咆哮,那種如同寒氣鉆入骨髓時折磨的痛苦。
太多的父母都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和理性思考,甚至在社會上掙扎出頭,卻選擇忽略自己兒時的痛苦。
“揠苗助長”他們都懂得這個道理,然而更強(qiáng)地“道理”卻壓垮了他們心中的那根稻草。
曾經(jīng)的憎惡,變成了現(xiàn)在的感恩;現(xiàn)在的感恩,又變成孩子的憎惡。
潛移默化,一個矛盾的死循環(huán)。
嘴里、心里都在暗示這樣地所做所為是為了孩子好,畢竟殘酷的現(xiàn)狀擺在面前。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p> 用牢籠里圈養(yǎng)的一條狼來比喻現(xiàn)在的孩子最合適不過!
父母千方百計地拔掉讓他們頭疼不已的“尖牙”,馴化他們的玩性或者說野性,變成一條任打任罵的雪橇犬。
然而,當(dāng)你真正激怒它的時候,它會毫不猶豫地?fù)湟蟻恚?p> 有時候毒蛇與人類互相警惕的做法,反而是最佳的生存方式。
父母的掌控欲太強(qiáng),無時無刻都想要塑造心中完美的“自我”。比如神童考上了名牌大學(xué),低齡化選秀……
現(xiàn)狀卻讓人唏噓不已,神童被學(xué)校勸退,成為反面教材。無法獨立,生活一塌糊涂……
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首先是家庭,分量最重。

Nerves
你們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留言評論,我會回復(fù)。 太有趣或無趣的游戲,我都不想一個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