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生來就是擁擠而孤單的,因為在同一塊田地或同一片溫室大棚里,往往種下、生長的都是相同的蔬菜,這些蔬菜長成、收獲后,如果找不到和它們對味的食材,那就只能清炒、清燉或清蒸了。
比如,茼蒿因為本身特殊的味道,一直找不到好搭檔,盤盤清炒,不知道黯然神傷、獨自跋涉了多少個輪回。終于有一天,一位美食家出鍋前撒了一大把蒜末,于是蒜蓉茼蒿可以擺上宴席了。
又有一天,一位大廚突發(fā)奇想,他在燉好的即將出鍋的豆腐上,鋪滿茼蒿段,蓋上鍋蓋直等到飄出茼蒿香味,一盤茼蒿燉豆腐閃亮登場了。
一道好菜的傳播路徑是神秘而輕靈的,問世后的個把月全國的家庭主婦、家庭主夫就都親自烹制、饕餮過了,以至于有些菜很難追溯是南方菜還是北方菜,口味本該是主辣還是主甜,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好比有一千個掌勺人,就有一千種口味的“地三鮮”;有一千個飯店,就有一千個“可樂雞翅”的神秘配方,絕對的一菜一味、百菜不重(chóng)、千人千面(面條)、萬味不同。
于是,超市、菜市場和冰箱成了食材們約會相親的地方,它們都想趁著新鮮在有限的時間里找到自己的金牌搭檔,以不枉此次輪回。
可食材和食材之間的關(guān)系很有趣。明明西芹魷魚花都要下鍋了,西芹還在想它的百合,而百合想腰果,腰果想蝦仁,蝦仁想雞蛋餅切絲,雞蛋餅絲想火腿,火腿想香菇,香菇想小油菜,小油菜想五花肉,五花肉想西蘭花,西蘭花想腐竹,腐竹想胡蘿卜,胡蘿卜想鵪鶉蛋,鵪鶉蛋想木耳,木耳想豆腐泡,豆腐泡想海參,海參想荷蘭豆,荷蘭豆想魷魚花,魷魚花想西芹……你的味,我的愛,那是抹不去的“對味”的思念。
菜板上,魷魚花聽到果果爸和果果媽在討論歡笑節(jié)大餐做麻辣燙還是麻辣香鍋,朵朵跑過來說:“媽,小品里說‘蘿卜開會’不錯?!?p> 果果媽:“‘蘿卜開會’是個什么東東?”
朵朵:“蘿卜開會=群英薈萃=各種蘿卜都到咱的鍋里來?!?p> 果果爸:“我看不如來道‘佛跳墻’,給果果和朵朵開開眼、解解饞?!?p> 果果媽:“家里只有魷魚和海參兩種海鮮,沒法做佛跳墻?!?p> 果果:“媽,不如把冰箱里的食材各取少量,湊成18種,大火爆炒,明油勾芡,色美味佳,吉利吉祥,原滋原味,營養(yǎng)豐富,取名‘全家?!昧恕!?p> 果果媽整理青菜、干菜和肉蛋類,真就聚齊了18種食材:魷魚花、西芹(斜切小段更入味)、百合、腰果、蝦仁、雞蛋餅絲、火腿、香菇(洗凈去蒂,切花或切傘)、小油菜、五花肉、西蘭花、腐竹、胡蘿卜、鵪鶉蛋、木耳、豆腐泡、海參、荷蘭豆。18種食材,種種都有它的對味。
12種食材直抒胸臆、一吐真言,熱評魷魚花和百合哪個更美、西蘭花和五花肉誰個更香、荷蘭豆和豆腐泡怎個更逗?評議隨香氣四溢。左擁百合、右攬魷魚花,懷抱五花肉、后背西蘭花,頭頂豆腐泡、腳踏荷蘭豆,隨著鍋鏟速降到鍋底,然后一個顛勺在空中來個360度空翻,多帥!多拉風!多歡樂頌!全家福成就了一鍋精彩的食材輪回。
為什么全家福特別好吃呢?因為對味全家福,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