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道碑仙緣

第三十一章 玄元洞幽心印真經(jīng)

道碑仙緣 風見離 2181 2019-09-26 18:25:07

  此時洞府之中,顧行盤膝而坐,他先從袖中取出一道傳承玉簡,正是方才在真法閣所選之功法,再將那件從烘爐院得來的“遁天寶葫”取出。

  最后又從乾坤袋中取出三道玉簡,卻是當日與那位真華派弟子魏凌川探秘金丹遺府時,得來的三道法術玉簡。

  望著面前擺放的幾件東西,顧行臉上不驚不喜,只是在凝神思索著什么,這幾個月來其所見所聞之經(jīng)歷,已然將顧行的心性打磨的遠勝常人了。

  若是放在幾個月前,那時他作為一個苦求仙道而不得的窮小子,看到面前這幾樣珍貴道法和法器,恐怕要激動地睡不著覺了,如今的他輕易便能做到心如鏡湖,風起無波。

  “這件法器定然要著手煉化的,如今我修為已到了煉氣六層頂峰,身上卻只有一件法劍,與人對敵之時手段太過單一,卻是容易被有心之人針對克制的。”

  這樣想著顧行又將目光看向那三枚玉簡上,這三枚玉簡他入手已久卻始終未曾查看過。

  只因前些時候他先是忙著提升修為,后來又花費時間修習破軍疊浪劍訣,一直沒有顧得上修煉這上面的法術。

  他先是將第一枚玉簡握在手中,而后閉目凝神,自身意識朝著那枚玉簡緩緩貼近,隨后心神一振,腦海之中便突然多了一門法術,名為“離火六玄訣”,大致看過一遍,他微微搖了搖頭。

  “這第一種法術,必須要修煉了火屬功法之人才能施展出來,對我眼下來說卻是無用的?!?p>  而后顧行依次將剩下兩枚玉簡拿在手中,以意識為觸引動玉簡上的傳承靈機,最后他臉上終于露出笑容,后面這兩枚玉簡總算沒有讓他失望。

  第二枚玉簡上記載的,是一門叫做“青玄一氣擒拿手”的法術,這道法術對功法屬性并無要求,他是可以拿來修煉的。

  而最后一道法術,則是一門用來困敵擾敵的輔助術法,名叫“散煙霞”,修煉之人需要在丹田之中先煉出三十六團至純朝霞靈氣,而后再將其融煉成一滴靈霞真露。

  對敵之時只要施展此術,便可將靈霞真露祭出,頃刻間散作一片煙霞迷霧,對于修為強大的敵人,此霧可擾亂對方靈覺視聽,敵明我暗,使己方占據(jù)天時地利。

  若是遇上敵方以眾欺寡,則憑借此霧可以輕易困住對方,尤其對上比自己弱小之敵,此霧更可將對方當場鎮(zhèn)壓懾服,使其如陷泥沼,動彈不得。

  三道法術玉簡查看結束,顧行將目光移到了那枚功法傳承玉簡上。

  顧行最終選擇的功法,還是重云十二小正經(jīng),而且是十二小正經(jīng)之中最難修煉的“玄元洞幽心印真經(jīng)”。

  這門功法與十二小正經(jīng)中的另一門“妙參無量覺世真經(jīng)”同出一脈。

  待修煉到金丹期以后,便要二者同修,并將其融會貫通起來,然后才能修行真正的玄門至法“玄妙無上洞心覺世太上感應經(jīng)”。

  其實說的淺顯一點,十二小正經(jīng)中的這兩種功法,都是在為玄妙無上洞心覺世太上感應經(jīng)的修煉做鋪墊準備。

  而這道功法之所以修煉起來艱險困難,其難就難在對修習之人的神識和心智要求極高。

  一旦修煉之時神識有所不濟,或者心智不夠聰慧機敏,稍有不慎便可能走火入魔,使自身道基心神遭受重創(chuàng)。

  實則重云派中如今的弟子,有勇氣修煉十二小正經(jīng)之人本就不多,而這些人中,敢于修行“太上感應經(jīng)”衍生出的兩門經(jīng)法的,更是屈指可數(shù)。

  一則修煉此經(jīng),在筑基之前沒有絲毫優(yōu)勢,反而每日都要經(jīng)受意識錘煉之苦,因為此經(jīng)中存有一道法門,叫做“離合同參鑄神篇”,修煉此經(jīng)者每日都要動用鑄神之法,將自身意識錘煉打磨一個時辰。

  一般人哪受得了這般痛苦,須知心神意識乃是人身上最脆弱一部分,一旦意識受創(chuàng)輕則癡傻,重則神魂俱滅,即刻身死道消。

  當時在真法閣中,顧行將重云十二小正經(jīng)大致了解了一遍,原本他屬意的功法有兩種,其一便是這門由“太上感應經(jīng)”衍化出來的“玄元洞幽心印真經(jīng)”。

  另一種則是“云霄千變化劫劍經(jīng)”,這套劍經(jīng)煉到后面,便會成為一名攻擊凌厲無比的劍修。只是當顧行深思熟慮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太上感應經(jīng)”。

  劍修不同于一般修士,其無論修行何種劍道經(jīng)法,最后都是為了手中之劍與心中之劍物我齊一,使得劍心通透,無礙無他,講究的便是“一劍破萬法”。

  所以劍修的修行修得就是一個“純粹”,劍修終其一生只能與劍為伴,以劍法為根本,至于其他法寶器物,他們完全不會放在心上。

  顧行綜合考量了一番,自己雖然對劍法也頗有偏愛,但還沒有到達愿為一法而棄萬法的程度,所以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劍經(jīng),選了這套最難修行的“太上感應經(jīng)”。

  另一層原因,卻是他如今有無字玉碑在身,這可是自己修行的一大先天優(yōu)勢。

  也意味著他不可能只專注劍道經(jīng)法,而是要廣讀世間諸多道法,再博采眾長,去蕪存真,不斷提升自身修為與所修道法之品階。

  此碑在自己腦海中獨立開辟出一塊虛無空間,可謂神秘莫測,它除了能推衍功法之外,還具有定神鍛神之效用。

  每次在玉碑上書寫道法經(jīng)文時,他都要動用全部的心神意識,其實已無異于一場心神意識的錘煉了。

  在對心神意識的要求上面,無字玉碑和太上感應經(jīng)簡直是不謀而合,甚至在以后修行的過程中,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將顧行的修行速度提升一大截。

  想通了其中的關竅,顧行再去看十二小正經(jīng),眼中便只剩下“玄元洞幽心印真經(jīng)”和“妙參無量覺世真經(jīng)”這兩種了。

  這兩者同出一源,就連修煉的過程都有許多共通之處,唯一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更注重于修煉內(nèi)在,后者則偏向于自身之外。

  一個是要把自身洞察幽微,不斷打磨修煉,最終凝煉無上洞虛心印,另一個則是要覺察身外世界,最終煉出無量覺世真印,二者各有玄妙。

  終于將自身所有的功法都梳理了一遍,確定好了今后的修煉方向,顧行心中一片寧定。

  接下來自己只要按部就班的修煉,將功法、術法和法器同時著手開始,相信不久之后,自己的實力就能提升一截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